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书与我     
我是一个不用功的人。“不用功”自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过,我不愿因为它不光荣.就向不知底蕴的人假装用功与渊博。但是,如果说.我真的不喜欢读书.却又与事实不符。我很喜欢读书。“读书”和“用功”可能是两回事。用功的人不一定“喜欢”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也许不一定是用功。这分别大概就在于前者全凭感情.而后者却要靠理智。凭感情读书的人.全靠自己的好恶去选择.因此,他所读的书,范围就比较狭小。尽管也许在这狭小的范围之内.他有精与深的可能.但他只能“渊”而不能“博”。  相似文献   

2.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是南宋朱熹的话。“Read Much.Think More.Talk Less.”则是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票上的话。这说明,读书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王余光教授主编一套旨在鼓励全民阅读的“书与阅读文库”,已在200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后陆续问世。我和北大的李天英硕士分工合编其中一本。原计划编成一部推荐书目汇编,名为《名家阅读指导》,但后来我在过程中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3.
孙犁既是一位文学宗师,又是一位学术大师,他的阅读观可以概括为:"我的精神支柱是书本","有些余力就只好爱爱书吧","读书杂一些","择善而从","读书总是带有时代特点","读书应道首先得其大旨","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图书馆使我眼界大开","把文化带给劳动人民"等。  相似文献   

4.
《云南图书馆》2010,(2):40-40
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为迎接读书日的到来,大力宣传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我馆积极开展了以“保障阅读权利。享受阅读快乐”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5.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一套12册出版面世后,立即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其中《读书有方》一书是以“读书”为主题的随笔、散文和讲演稿的集成,旨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意在启发青少年的读书兴趣.《读书有方》立意构思巧妙,在“阅读环境”“阅读多重价值”“阅读方法”等方面的阐述凸显了其专业价值,对培养大众的阅读情意、优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荧 《新闻窗》2005,(6):43-43
一次,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他问道:在这个以“读图”为主的时代里,你们创造“图”的人,尤其是生产影像的摄影记者读书吗?读些什么书?  相似文献   

7.
原强 《晋图学刊》2016,(1):59-61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在读书治学方面颇有造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阅读观.本文从阅读缘起、阅读动力、阅读范围、阅读方法四个方面力图对他的阅读观做出较为详实的剖析.研究他的阅读观,借鉴他的阅读思想,对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9.
读书三则     
读书三则以命养文甲说:“以薪养文。”于是他活得比较清贫。乙说:“以文养文。”于是他活得比较艰难。丙说:“以工养文。”于是他活得比较浮躁。我说:“以命养文。”于是我活得比较充实。拧出书里的水各司其职的双眼(迟新辑)读书三则...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界》2014,(4):F0003-F0003
2014年4月26日,世界阅读日期间,柳州市图书馆举办了“这本书影响了我”——读书征文和“微书评”阅读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1.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8,(3):I0012-I0015
去年5月上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先生在“2017华夏阅读论坛”(福建三明学院)上,结合阐述朱熹读书法,具体论证了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一基本问题。他认为,读书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全民阅读”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发展迅猛。包括“微信读书”在内的移动阅读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文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使用“微信读书”的现状、大学生对“微信读书”的使用态度、“微信读书”对大学生阅读产生的影响等。最后对“微信读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加强资源建设,打造生态阅读;完善平台设计,提升服务功能;改变营销策略,增加线下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汕头市图书馆开展“4·23世界读书日”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情况介绍,启示图书馆应借助“世界读书日”这样的良好形式,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辅导人们有效阅读;注重读书的持续性、实效性,让读书成为人们终身追求的“时尚”。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望月     
我已年近花甲。这前半生半个世纪极其简单。就是读书(几十年)——教书(35年)——写书(25年),而读书几乎伴我一生,恰如日月星辰,空气水火。很早,我对清代张潮以望月喻读书之论五体投地。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过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深浅耳。”儿时,家无点灯之油。夜晚,家人忙完,无月时,奶奶瞎着眼给我讲故事,教我会上谣:“月儿乖乖,快快出来,照着我孩,读书乖乖!”有月时,父亲虽“斗天的字认不得半箩筐”,也教我看“娃娃书”(连环画)。少儿的我,犹如云隙窥月,所读似…  相似文献   

15.
廖沫沙的读书方法廖沫沙长期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杂文作家。他一生勤于读书,曾说:“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生活的必需品。倘使没有书在身边,我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能不能活下去。”他在工作中长期坚持读书,学以致用,为用而学,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月22日上午,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2012年广西全民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宣布活动开启。仪式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文化厅等16家单位被授予“2011年广西全民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博士“双休日”讲座、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享受阅读快乐成长”阅读表演秀等18项读书活动被授予“2011年广西全民读书活动优秀项目奖”。  相似文献   

17.
在今春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前后,徐雁教授先后在浙江宁波大学城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处作了题为《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的专题讲座。为此,记者在聆听了讲座之后,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曾祥芹 《图书馆杂志》2018,(3):I0010-I0011
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精神行为。我在《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的“导论”中,主要探讨和阐述了“汉文阅读学”的研究对象、社会需求和内容体系三个基础性的学科建设问题。而其基本任务,则是继承和提升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乐读书的社会文化风尚,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读书人口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真德秀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传承和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读书、写作、授徒的过程中,真德秀坚守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思想。通过对《西山读书记》《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真德秀的传世之作进行研究,发现他在读书次序、读书方法和读书内容等方面,传承了“北宋四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的阅读思想,并创新了一种牢固的读书体系。这种读书体系对于解决目前经典阅读的诸多困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不必起仲尼之¨,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引用这句话,不是说读书要放弃经典,而是说阅读不必拘泥。我买书读书,属于那种很杂的人。2009年一年买书大约花了近两万元,新书老书,真是乱七八糟,买得太杂了,读得太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