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背景和案例] "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带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因此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就精心地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学背景和案例]“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带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因此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就精心地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真可谓丰富多彩,精彩不断,给老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找的实物和精心准备的教具,都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而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前准备工作做的认真与否关系极大。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显著。如果教师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材、学生、场地、器材不熟悉,教案备的不深,只能上一节枯燥乏味的课。下面就课前准备工作淡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重视课前备课 深化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堂好的数学课,得益于老师课前大量的准备、组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读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带规律性的知识,在于示范、引路,是例子,是“举一”;而自读课则在于侧重让学生把教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付诸实践,以便能活学活用,是“反三”。这样编排教材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相似文献   

6.
一、找准主体因素——重视课前准备工作1.认识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正确认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课前准备除了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把握。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应满足于整体的  相似文献   

7.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徐占文王淑宏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章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  相似文献   

8.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1 无准备的实验课  小学实验课 ,说起来简单 ,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难就难在课前准备 ,一节实验课的效果好坏 ,准备至关重要 ,要打有准备的“仗”。古人云 :“有备无患” ,如果课前准备充分 ,课上必然会打胜“仗” ,做起实验来 ,就无任何故障和隐患。就是一包火柴、一根小棒、一节导线…… ,都要在课前准备齐全 ,并还要做课前实验 ,把隐患和故障消除在课前。如九册第十课《测量太阳的高度》 ,所要的实验制作材料 (量角器、细铁丝、小块泡沫 )特别简单 ,易找易做易成功。假如说 ,课前教师不先找、先制作、先实验 ,上课时去找 ,时间不允…  相似文献   

10.
陈晓玲 《广西教育》2004,(4A):38-39
教材说明《角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P64的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街景图,引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要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极度熟悉,弄清里面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去探索,去研究,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怎么去教,怎么教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完课之后,从各个方面来交流,说清备课的类型、准备、内容。怎么样能更好地去上一节完美的课程,说好这一节课,这就是英语这门说课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课前思考:“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了直角,并能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的编排是先从现实生活中的斜拉桥提取出三种角,然后认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接着是折直角、用活动角摆出锐角和钝角,最后是几个相关的练习,分别是在实物上找角,辨认三种角,画三种...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P19~20“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难点:①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②制作长方体。教具和学具准备:1.教具:①投影仪及胶片;②部分立体实物;③长方体教具及框架;④CAI课件。2.学具:①长方体实物模型;②橡胶泥及火柴或小棒。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本节课就是…  相似文献   

14.
卢国 《华章》2014,(27)
准备活动在各种体育课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定向越野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定向越野课的效果和质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据统计法,以长春市部分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准备活动在定向越野课中的意义、学生对定向越野课中准备活动的认识、学生对定向越野课中准备活动的态度、学生在定向越野课中准备活动的强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春市高校定向越野课中准备活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与探索的课题,而有效的课前准备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转变观念,改革备课方式;钻研教材,灵活设计课堂;熟悉学生,做到分类施教;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前准备的内容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如饲养、栽培、捕捉……。学生进行准备也是一种实践学习活动,通过课前的观察、收集、记录等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时还能了解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本学期,我在上《昆虫》一课前,就布置学生课前捕捉虫子。教案设计中安排了观察比较虫子的过程,打算让学生从较多的实物中,自行概括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我校四年级有四个教学班,周一、周四各有两个班的自然课。周一,第一个班上课时,我首先了解学生带来虫子的情况。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每人带来了一、两只虫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8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多媒体课件、磁铁、8的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找一找,设疑导入1.课前准备:课前就让学生动起来,找一些与8有关的物品或图画,看谁准备得最好。  相似文献   

19.
潘霞 《生物学教学》2006,31(3):39-40
在上海二期课改《生命科学》教材高一第二学期“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一节中,“植物激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部分,与一期的教材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教学时若跳不出原有的思路,就难以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所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前准备及整个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转换角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关键。于是,我对本课时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和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决定因素,从课前心态准备、知识体系准备、教学辅助设施准备、教学艺术准备、学生评价准备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教师课前必要的准备:心态、教材、教法、学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