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苏州市职业大学吴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之时起,苏州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就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文化心理、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综合命题。苏州古城墙现存的不同类型及其分段特征体现了苏州古城墙现有状态的多样性,以及古城墙修复保护的复杂性。在当代,保护古城墙已成为共识,但应该如何保护以及是否修复、如何修复则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支撑。20世纪80年代起,从地方法规的制定到保护修复的尝试,从综合环境的整治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从古城风貌的再现到城市形象的提升,苏州在古城墙保护和修复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城墙是苏州悠久的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墙的保护与修复是当今城市文物古迹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南京古城墙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苏州古城墙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提出以制定城墙保护规划为先导,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墙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城河一体”的多样性保护方案等九项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襄阳古城墙保护工程的实践,分析了襄阳城墙损伤的原因,对城墙维修与保护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苏州,在苏州长大。旧时的城墙,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我曾写过题为《苏州的城墙》的文章,发表在2002年《苏州杂志》第4期上。在这篇文章中我曾回忆说:“在1958年以前,苏州的城墙还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6.
吴恩培先生主编的《苏州城墙》一书全方位地搜集与梳理了有关苏州城墙的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历史档案、历史图录、文学描述、现代变迁和当前现状,虽然苏州城墙已经毁于一旦、所剩无几,但是这本书却把苏州城墙的前世今生活灵活现地一一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可以让人们永世不忘。  相似文献   

7.
古城墙遗址是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围绕古城墙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各地进行了诸多尝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墙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手段需要新的定义。意识到城墙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国际及国内遗址保护现状措施的分析借鉴,展开了对城墙遗址保护理念和方法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试图探寻城墙遗址保护的新方法。以朔州平鲁区古城墙保护项目为例,展开分析,印证从景观开发角度对古城墙遗址进行综合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苏州城墙》一书无意开城墙研究的风气之先,但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专著相比,该著除了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之外,具有几个突出特点:通史的规模与气度、追求考古与测量的精确、凸显吴文化的深厚底蕴。关于苏州城墙的保护与复建,该著认为应认真调研、循序渐进,遵循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不必急于大规模复原与兴建。充分搜集整理古城墙的文献资料、完成苏州古城墙遗址的考古与测量、恢复每一块城砖的历史记忆,理应是走在复建前面的更为扎实有益的工作。《苏州城墙》的编著出版,便是这扎实工作中具有标志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历经两年的打磨,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牵头主持,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共同编著的《苏州城墙》于2012年12月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被誉为苏州市古城墙首部全景书的《苏州城墙》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吴文化研究院举办"《苏州城墙》研讨会",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图书馆的专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和观点。现就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和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苏州城墙产生于春秋后期吴国与楚国、越国争战之时。其时,受战争影响,吴国阖闾城(今苏州城)应运而生。而在这以前楚国亦因战争开始筑城——“城郢”。苏州城墙产生的人才因素,体现在逃亡于吴国的楚人伍子胥身上。从其身世、经历来看,他具备将楚国军事文化中的防御性战术融会并整合到吴国军事文化中的条件及经验。在伍子胥进入吴国最高决策圈后,他向闺闻提出了修筑国都城墙的建议,获准后主持了苏州城墙同时也是苏州城的建造。苏州城的诞生,在苏州的历史和吴丈化的发展历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它使吴地的区域文化有了一个足以附丽的地理平台,并以之形成一个核心地区,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