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不仅仅单纯属于审美范畴、而是对德育、智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范畴都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特点的、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而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决定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高低,因此,必须发挥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正确面对艺术教育的实际,总结、创新和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宗旨,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美育"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功能,公共艺术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愈发呈现出公共服务、文化传播等新兴功能。破解新时期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困境,需要在分析教育主体现状与客体需要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协调公共艺术教育"公共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突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困境,实现公共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从区域化艺术教育、专业特色艺术教育以及特色实践艺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路径,旨在为提升高校公共艺术的特色化教育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从区域化艺术教育、专业特色艺术教育以及特色实践艺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特色化路径,旨在为提升高校公共艺术的特色化教育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可谓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依法保障艺术教育的合法地位、实施"艺术推进工程"、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艺术教育实践、注重发挥艺术的价值功能、营造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的艺术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颇具特色并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指的高校艺术素养课程,是指面向高校全体学生突出"素养"教育的公共艺术课程.它涵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所指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各方面,即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综合艺术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要使其成为中小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实体部分,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合格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相对于传统的艺术专科教育,综合艺术教育是一种"成长教育"和"成人教育"。它要求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教育智能、多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结构、多元兼容的审美价值观、发现与发展的教育眼光。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的培养,可以从大学教育、社会培训和中小学校本培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始起步,并处于上升时期,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15年来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显示,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艺术分支学科的研究都占有相当的比例。目前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研究者自身的"学科意识"上,而公共艺术教育之"公共艺术教育"区别于"艺术教育"的关键之处即在于"公共"上。目前对于公共艺术教育分支学科的研究现状,也充分说明了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支学科意识之强,而"公共"意识亟待深化。本文认为,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这一现状,与研究者的思维定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波 《儿童音乐》2015,(2):40-43
二、确保城乡结合部普高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城乡结合部高中艺术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一些成效,甚至有人认为,近年来城乡结合部教育领域发展最快的便是艺术教育。但是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高中艺术教育也普遍存在问题,如保障制度缺乏或名存实亡、专业教师数量稀少、课程设置功利化、社会重视及参与程度低下等,严重制约了高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本着实现"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的精神,确保城乡结合部普高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推动与加强城乡结合部高中艺术教育的如下建议,希望能对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艺术教育提升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等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全人"培养目标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艺术教育将遵从综合艺术发展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从传统分科课程,转化为"以人为本"的艺术综合课程,艺术教育将拓展更广阔的领域,面对更多的学生开展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东高地二小")努力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实践,打造了"人人艺术"的特色校园文化,在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过程中不断朝着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探索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首先阐述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面貌,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修养,注重个性培养与公众关注的协调与统一。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探讨"艺术性"和"公共性"两者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关系,探索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如何完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课文艺研究中心》于2014年5月在北京、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设立。是以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发展为研究方向,关注大、中、小学、幼儿园教科文艺术教育,为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开拓教育、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多项发展的新局面。承担或组织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正>厦门市海沧区小天鹅幼儿园倡导"生活艺术生态文化",践行"生活艺术教育生态"理念,追求"给幼儿生态艺术起点"的办学宗旨,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让课程回归生活;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阳光幼儿"当作不懈奋力的教育追求;不断提升幼儿园的影响力,推动园所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幼儿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始终致力于幼儿园艺术文化的探索和实践。我园开展艺术教育项目有:舞蹈、3Q美术、体智能、跆拳道、音乐美学、阅读等艺术社团活动,以创造"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需要创新,但更重要的是"修复"。学生的"个性""原创""生命活力"需要"修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更需要"修复"。文章从"修复"个性、"修复"活力、"修复"原创三个方面,研究艺术教育的创新与修复。  相似文献   

15.
徐倩 《上海教育》2013,(21):35-35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是"通过艺术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综合课程、艺术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学校艺术综合课程发展与建设的新模式、新规律,近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艺术课程与教学高峰论坛"。"我们在已有音乐、美术课程之后,为什么还要开设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到底是什么,其特征如何?"论坛一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部主任张荫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与媒体发展紧密相连。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时代,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存在形式也因此改变,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正在消失,艺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新媒体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媒体创意"等专业院校大量涌现,伴随着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艺术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从课程设计、创新教育、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这个"大科学"、"大艺术"的时代,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如何有所作为、不断作为、有大作为?文章认为,其关键在于充分认清艺术就是"呈人之美",真正明白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自觉践行校长应是善于"成人之美"之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这是不少教育工作者讨论过的问题。我们研究教育艺术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把握教育艺术的本质,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如果是艺术,其内涵是什么?怎样评价和提高教育艺术的水平?顺着这个思路研究之后的结论是,教育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教育艺术需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一、教育艺术的内涵简而言之,教育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学所占的时间最长,任务最重,它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因而,教学艺术是教育艺术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李峰 《文教资料》2009,(19):94-95
随着艺术审美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艺术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发展.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技法"教育,而现代的艺术教育则要求我们重视"艺术思维"的训练,即重视"意蕴"的领悟.掌握好"意蕴领悟"的相关原则,并把他们应用于艺术教学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以"审美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大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应提高大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艺术情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