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曾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0K”、“书”、“她”等等。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她”字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似乎预示着女性将在21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大家或许不知,“她”字出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美国方言学会曾于2000年1月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众所周知,“她”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的历史。“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古代汉语字典里也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  相似文献   

3.
正"张老师,今天的语文回家作业是什么?"才中午,小钰就来问作业了。这个小姑娘也主动关心作业了!每次被追讨作业的名单里都不会少了小钰的名字,如果不盯着她做,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把作业交过来。都说"字如其人",可你真无法把那些本子上团成一团毫无美感的字跟眼前这个皮肤白皙长相秀气的小女生联系在一起。"你为什么现在就问作业呀?"我收起一脸的惊讶。"因为下午扬长课我要去科学老师那里培训空模。"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新世纪。要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恩格斯曾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习惯于知识的传授,广大教师习惯于扮演"传道士",学生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说的是封建时期人们的一种社会观念。金桂的名字里有一个"桂"字,家中所有的下人就都不能提起这个"桂"字。金桂为了整治香菱,故意诱导她犯错误:"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毫不设防的香菱果然上当,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她犯了金桂的"讳",金桂寻到了口实,立即给她改名"秋菱",借此压抑宝钗。这点小动作,拉开了金桂在薛府大闹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爱的阳光     
编者推荐:此文亮点是"妈妈一直暗暗跟在你后面,直到你到了肓校"——"暗暗"二字蕴含"助人要尊重对方"之意,此意因前面铺垫——"一双手搭在我的肩上""身后传来脚步声""母亲叹息一声,似乎想说什么,欲言又止"——而益彰。此文还需要升格:"回家时,你‘打的’前面跑,她‘打的’一直紧跟在你的后面。为了不把你跟丢了,她急忙拦车蹭伤了腿",应修改为"回家时,你‘打的’前面走了,她在后面步行"——此时似乎"无母爱的阳光",却有"大众之爱的阳光"——为文要善于"留白"!标题宜改为"一缕阳光",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号宜改为问号。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时代》2008,(11):36-37
我有个特别爱唠叨的奶奶,她整天都在念"快快快",不是"赶快",就是"快点"。这四年来,"快"字整天在我耳边回荡,我真的忍受不了了。西子姐姐,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相似文献   

8.
正简介《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江苏省苏州市优秀班主任,2011年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至今,她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因以"书信"与学生交流而著名,开通了搜狐教育博客"三年的缘",其教育著作有《草尖上的露珠》。她的眼中饱含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与欣赏。她用21年的光阴、27万字的家书来对话学生成长路上的阵痛。她所书写的每一个字都具有厚积薄发的饱满力量与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情感。她是学生的知心人,更是诗意的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张靖 《班主任》2001,(3):41-43
春雨润物细无声 上完了操,学生们陆续离去.一张纸片,丢弃在黑色沥青铺垫的大操场中间,显得特别扎眼.我走过去,弯腰捡了起来.这是一张用十分考究的纸叠成的"小条".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纸条,上面是这样写的:"小蓓,你的三封信,我都收到了.我不愿意伤你的心,你知道我已经有了女朋友,她就是李×,我一生只爱她一个.你说,我要不跟你交朋友,你会想到死.我很害怕,要不然,我们处处试试?千万别让李×知道,她会骂死我的……"初看此信,觉得可笑.既然"一生只爱她一个",又要与小蓓"处处试试",岂不是"儿戏"?看到信中的"死"字,教育者的责任意识,使我透视出"三角乱爱"戏中戏的问题.我默默地将"小条"放进了口袋里.  相似文献   

10.
她,长得不丑,但绝对算不上漂亮。从外表看,你看不出她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但是,她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嗯"。不过有时"嗯"一声,有时"嗯"数声罢了。因为,她是一个"哑巴",而且她的听力显然不如他人。听说,在她刚刚咿呀学语时,一次严重的高烧加上父母无知的照顾,使她永远失去了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她的成绩很差,各科都是个位数。在学习上你无法对她寄予太多期望,在学校里,她很容易被忽视。出于职业良心,我有意去关注她。  相似文献   

11.
<正>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社会中,学校教育的目标应指向"21世纪型能力",或者说"核心素养"。倡导"核心素养"的潜台词是,今日的学校必须为明日的社会造就拥有"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而不是"记忆者"。科学是根据数据、发现逻辑、建构理论的过程,因此,学习"科学"(不限于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目的不是去记住科学家发现了的事实,今日记住的事实与理论也许在10年后就会被抛弃。那么,为了实践科学,儿童必须学习什么?在  相似文献   

12.
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21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ker)指出:因为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3.
群雁高飞     
一看到我们班这个蓬勃向上的集体,就想起儿时妈妈给我讲的大雁北飞的故事:春天来了,一群大雁飞向北方,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朝目标飞去……我生活的班级集体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她充满了温馨和快乐。每个人都享受集体给与你的"爱",  相似文献   

14.
一品文意: 师:请同学们选出一个课堂"热词",并说明理由. 生:"背"字,课文中多次出现它. 师:课文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词性不同,读音有异,你选哪一个呢? 生:我选的是动词的"背",文章多次写到了"背".作品中的我提及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还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些句子为"背"母亲做了铺垫.然后有下文"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背"字把全文情节紧串一起.  相似文献   

15.
认识珊瑚小学老师郭蕾有八年了,但平时接触并不多,倒是经常听到她赛课获奖的消息.从校级到国家级的获奖证书多达38本,郭蕾算是获奖"专业户"了.郭蕾为什么能从众多的语文教师中脱颖而出呢?她自己说:"我就是爱做事,做着做着,就有了一些进步,有了一些成绩."热爱、坚持、创造,是郭蕾做事的三种"味道",也是她既普通又不一般的地方. 爱在左,乐左右 这些年,我到不少省市讲课,总爱提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字说说你当老师的感受,是什么?两个字?三个字?"绝大多数老师的回答是"累!很累!非常累",这几乎成了固定答案.郭蕾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她说:"我觉得当语文老师很自在,很幸福."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相融的世纪.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做到"人文见长",这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培养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更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1959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于漪老师在教了7年中学历史后,被要求改行教语文。从此,整整一甲子,于漪老师始终在坚定地探寻语文教育之道。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80年代提出既"教文"又"育人",90年代初提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90年代中期主张"弘扬人文,改革弊端",21世纪初提出"教育要树魂立根",语文教学要"德智融合"。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女性写作,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吸收本土与异质文化的精髓,重新探索 "人-女人-个人"的书写之路,在理性的反思中走向超越"自我"和"他者",显示出了卓越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女作家们改善女性现实生存和文化处境、建构一种基于新型性别关系的人类生态叙事的强烈诉求.21世纪女性写作的突出特点是三个"走进",即走进家族与时代历史,走进民间灵魂乡土,走进人格成长世界.这标志着女性写作在全球文化语境下发展到了一个"她世纪"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被"是"衤"部小精豆总是将"被"字写成"礻"部。要知道"被"字不能是"礻"部,这是为什么呢?用"被"字组个词语,你就明白了。棉被,夹被,毛巾被……现在,你是不是已经理解了"被"字的意思了——被子。被子,一般是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装上棉花或丝绸,所以"被"是"衤"部。"嗽"字的右边是"欠"小精豆提醒小朋友,"咳嗽"的"嗽",它的右边是个"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一咳嗽,欠吃药了。这样记,很简单吧。  相似文献   

20.
正双休日,洋洋来到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参加乒乓球运动。她猛然一抬头,突然看到墙上的"裕"字,"咦?这是什么字呢?"一年级的她还没学过"裕"字。正在纳闷之时,琴琴走了过来,"怎么啦?不舒服吗?""不、不,这个字,我不认识,你知道是什么字吗?"琴琴笑了笑告诉了洋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