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集中探讨民国时代知识分子转化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疏离,研究近代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认为它增加了中国社会的长远瓦解。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人,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汹涌而至。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打破了封建文化的一统天下。在西学和中学的斗争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潮萌芽生长了,新的文化体系一资产阶级文化体系开始形成,随之产生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及其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作一探讨。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是在中国封建文化已经走向衰落、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早期启蒙学者在歌颂古代、批判封建制度时出现了乌托邦倾向。这对近代知识分子从中国文化资源出发阐释社会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变革中,早期启蒙学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成为近代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前提,并在与西方社会思想相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贵州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贵州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贵州近代的新式教育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等因素是它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黎仁凯新著《动荡中的历史抉择——近代知识分子追求》最近已由河南出版社出版。该书23万余字,九个章节,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论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各类知识分子的学术专著。说它系统,是因为它不仅论述了近代各个历史时期各类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理想,追求及其走过的路程,也论述了各个时期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比较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成长、发展的历史。说它全面,是因为它不仅论述了由科举出身的封建士大夫走出中世纪、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乃至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轨迹,也论述  相似文献   

8.
魏源是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分子中最早传播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前八十年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时代意识产生。危机意识成为整个知识阶层的共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的改良等政治意识成为一种时尚。第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批判,西方文化优越论得以确立。第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功名意识日益淡薄,部分入开始了职业转型。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的划时代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内在动力、必要前提条件和主要标志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以此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发生着转变,而科举的废除,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加速了这一过程,它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带给知识分子痛苦沉沦的同时,也给了它一个转变的契机。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一精英阶层,描绘成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边缘看客。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学校在绥远地区的兴起和扩张,并非是一种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西方势力试图以基督教文化征服、改造绥远的历史产物。然其作为西方近代社会的教育模式,传播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不仅造就出大量基督教信徒,也培养出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新型知识分子,因而它在绥远地区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冉茂昌  陈荣燕 《华章》2007,(6):91-92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近代知识分子也经历了一个整体性的裂变过程.近代知识分子的演变趋势表现在:一,知识阶层的城市化和对城市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二,由政治型知识分子向各类专业的知识分子转化.其职业分布状况也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向适应,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分化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对西方文化持赞扬、接受态度的群体,另一个是希望东西方文化能够调和的群体。出现分化的原因在于不同知识分子成长经历的差异,中国社会现状和一战后西方社会残破景象的影响,以及民国初年各种不同的思潮激荡给知识分子带来的重新思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了广泛地传播。究其原因,除了当时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危亡,有识之士苦苦寻求中国出路,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来指导)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悟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大同思想相契合、可融通的文化基因。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思想中相似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制度、平等观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沟通了近代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对近代知识分子传播、接受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民性改造是近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主题,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救国图存中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反思。中国近代的国民性改造对象主要是长期皇权统治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和传统文化心理。由于社会发展的惯性,20世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批判的中国国民劣根性在当代中国人身上依然有它的影子,中国教育仍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启蒙过程。当代素质教育应以改造国民奴性性格和自私心理为重要内容,致力于以独立性、公共性和参与性为核心的现代公民的培养。当代素质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最重要的是教育自身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邹平教育模式是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的践行,其实质是一场乡村文化重建的尝试.它促进了知识分子由城市向乡村流动,抑制了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缔造了以道德精神为基础的新的乡村文明,对当时乡村学校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当前乡村学校建设要突出知识分子的引导功能,重视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道德精神的辐射与熏陶作用,彰显邹平教育模式的现实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代黄州宗族社会为个案,考察文化冲击、革命与近代宗族社会关系。作者认为清末以来西方文化冲击使近代宗族社会传统士绅领导阶层出现断层,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又使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完成对宗族制度的批判,成为农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农村社会革命实现对宗族制度的物质批判,而它又是清末以来文化冲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狄平子是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在近代文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位在许多领域具有开拓性质的文化人物。《平等阁笔记》由他多年所撰写的作品汇编而成,以传统的笔记小说的形式,从一位亲身经历了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崩溃前后的社会现实与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