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选取氢氧化镁、硼酸锌、聚磷酸铵作为原材料,以钛酸酯为表面改性材料,制备一种新型的无机复合阻燃剂。利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方法制备不同阻燃剂复配组合,并结合极限氧指数、烟密度以及SBS阻燃沥青路用性能等试验,采用多指标加权综合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复配条件下阻燃沥青的综合性能,以确定该阻燃剂的最佳配方。同时探讨该无机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钛酸酯处理液作为偶联剂处理阻燃剂中间体,钛酸酯用量范围为3.5%~4%。该阻燃剂的最佳配方为:氢氧化镁∶硼酸锌∶聚磷酸铵∶钛酸酯=1∶1∶1.65∶0.128。将无机复合阻燃剂掺入SBS改性沥青中,阻燃剂与SBS发生交联,SBS链段运动受阻,吸热量减小,提高了SBS改性沥青中轻组分的挥发温度,有效地减少了轻组分的挥发。在加热时阻燃剂会率先分解,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热量,释放难燃性气体,降低氧气浓度,从而达到阻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超细无机阻燃粉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硼酸锌、三氧化二锑等主要无机阻燃剂品种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在阻燃剂的生产和应用中,人们在探索合成新型高效阻燃剂的同时,也对阻燃效果好的阻燃剂进行复配。并根据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5,(5):49-53
以季戊四醇为炭源、三聚氰胺为气源和磷酸为酸源,制备新型膨胀型阻燃剂(MPP-IFR),通过膨胀度和剩炭率评价阻燃剂的性能。将阻燃剂应用于聚丙烯,探讨阻燃剂用量对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燃烧结炭断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剂用量为25份时,极限氧指数为31.5,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级,阻燃聚丙烯的综合性能最优,结炭断面的泡沫结构最完整。  相似文献   

4.
用含有磷元素的阻燃剂作反应物,参加缩合反应或聚合反应,制备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用含有卤素等阻燃元素的化工原料单体作反应物,参加缩合反应或聚合反应制备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从这两方面综述了阻燃型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量的无卤阻燃剂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熔融混合,制得无卤阻燃HIPS.考察了阻燃剂的品种和用量对HIPS阻燃效果的影响,对研制的阻燃HIPS进行阻燃性能测试和燃烧热的测试,并叙述了各阻燃剂的基本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6.
阻燃剂的品种主要有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溴系阻燃剂是一时难以被替代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反应型阻燃剂.综述了溴系反应型阻燃剂的类型及发展趋势,概述了阻燃体系中新型阻燃剂及阻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所制备的PER-APP-LDHs、MgAl-LDHs分别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阻燃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测试(UL-94)、拉伸实验、弯曲实验及缺口冲击等方法研究了MgAl-LDHs与PER-APP-LDHs的添加量对阻燃复合材料的阻燃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PER-APP-LDHs添加量为40 wt%和50 wt%可使阻燃复合材料分别达到UL-94垂直燃烧测试的V-0或V-1级别.相同的阻燃剂添加量下,PER-APP-LDHs/PP较MgAl-LDHs/PP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阻燃性能,且PER-APP-LDHs/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8.
含Si环氧丙烯酸酯/纳米SiO_2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备耐热、阻燃性能优异的新型含Si环氧丙烯酸酯(EA)纳米涂层,以KH-570改性纳米SiO2和有机硅改性EA作紫外光(UV)固化组分,并在配方中加入纳米Mg(OH)2,制备了系列UV固化新型含Si EA纳米涂层。通过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研究紫外光固化体系涂膜耐热、阻燃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有机硅改性EA中添加KH-570改性纳米SiO2,可以提高纳米涂层热稳定性、阻燃性,同时使其保持优良透明性;当改性纳米SiO2含量达5%时,涂膜耐热、阻燃性能均最佳;同时在体系中加入Mg(OH)2,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硬脂酸钠改性水滑石(SLDHs)和氢氧化铝(Al(OH)3)分别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混炼,制备水滑石/橡胶复合材料。以X-射线衍射(XRD)、硫化仪、万能测试仪、硬度仪及氧指数测试仪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钠改性水滑石/EVA复合材料的预硫化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大为缩短。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随着阻燃剂的含量增加而减小,硬度随着阻燃剂的含量增加而增加,氧指数随着阻燃剂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硬脂酸钠改性水滑石/EVA复合材料和氢氧化铝/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相近。通过以上性能实验说明硬脂酸钠改性水滑石/EVA复合材料不仅有良好的阻燃效果,而且还有优良的硫化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水滑石将在EVA电缆阻燃材料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胶囊化红磷(MRP)和酚醛环氧树脂(NE)复配阻燃剂,以ZnO为阻燃增效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无卤阻燃ABS。研究了ZnO用量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ZnO即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MRP/NE/ZnO添加量分别为9%、21%和4%时,阻燃PP的氧指数达34%。TGA、FTIR和体视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添加ZnO可以催化MRP/NE间的酯化交联反应.促进材料成炭,增加残炭含量。提高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多聚磷酸铵(APP)与自制齐聚物式成炭剂(OCA)复配成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采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硼酸锌(ZB)和二氧化锰(MnO2)对LDPE/IFR体系热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金属化合物都能促使复合材料形成更多的残炭,但对热降解活化能的影响不明显;空气气氛下,MnO2可减缓材料的初始降解,使复合材料寿命延长,而ZB则使复合材料初始降解延长,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加热制备半导体ZnS纳米粒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甲醛溶液中,以Zn(Ac)2和TAA为源材料,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合成了ZnS半导体纳米粒子,并用XRD、TEM、紫外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种新方法-接枝羧基淀粉(ISC)吸附金属离子前驱物(ISC-Zn)热解法,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本方法分为三步:ISC的合成;ISC-Zn的制备;ISC-Zn的分解及ZnO纳米颗粒形成。利用差热、热重(DTA-TG)研究了前驱物的分解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XRD)数据分析了ZnO纳米颗粒的晶相;借助透射电镜(TEM)观察了ZnO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分布。并用亚甲基蓝溶液研究了在此条件下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硼酸盐发光材料研究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学者们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硼酸盐发光材料的总体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述,并着重从无水硼酸盐及水合硼酸盐两大体系介绍了纳米硼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硼酸盐发光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拓扑的观点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各种硼酸盐结构描述方法和结构分类方法的要点,并讨论了硼酸盐的结构特征,由此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对硼酸盐复杂晶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丰富硼酸盐结构化学,以期为硼酸盐材料研究带来新的结构分析手段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多聚磷酸铵(APP)与新型三嗪类成炭剂(CNCA-DA)复配成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将其应用在乙丙弹性体中(EP),并采用氧指数测定仪(LOI)、热重分析仪(TGA)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碳酸镍(NC)和硼酸锌(ZB)与EP/IFR体系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的金属化合物替代1%的IFR后,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NC的效果较好,达到27.6%;TGA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化合物都能促使复合材料保留更多的残炭;FTIR分析表明,金属化合物能促使残炭中形成了聚芳烃和P—O—C、P—O-P的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鱼糜制品中硼砂/硼酸盐的前处理及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并确立离子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的检验方法。样品超声后加入乙腈,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稀释并经尼龙滤膜和OnGuardRP柱过滤。待测液以甲基磺酸与甘露醇为淋洗液,四丁基氢氧化铵与甘露醇为再生液,经Dionex Ion PacTM ICE Borate柱色谱分离。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下,目标物在0~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3 mg/L。样品中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1.0%~98.6%,RSD为4.1%~10.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能满足鱼糜制品中硼砂/硼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用干灰化法将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中的有机硼转化为硼酸盐,在适宜的pH条件下,将硼酸盐转化为硼酸,用甘露醇强化硼酸的酸性,酸碱滴定法确定硼酸的含量,计算出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的含量.此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良好.标准偏差为0.39%,相对标准偏差为0.39%,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sol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protease activity of human eye lens sample of mature and hyper mature catarac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just after surgery of the cataract lens and were stored at -20°C. The total protein extract was isolated from 5 samples in each case (mature and hyper mature cataract) and clear supernatant obtained after centrifugation was used as an enzyme source. The optimum pH for the proteases of mature cataract was 7.5 while the proteases of hyper mature cataract were recorded for maximum activity at pH 5.5 and 7.5.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both enzyme sources was 50 °C. Effect of different metal ions such as potassium, lead, silver, zinc and borate was studied. In each case protease activity was increased. Reducing agent e.g. β mercaptoethanol also caused an increase in activity indicating the involvement of sulfhydryl groups. Protease activity was also located on agar p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