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语文课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更多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学习自古便十分重视读,尤其注重朗读。"书声琅琅"早已成为学堂的代名词,更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的古训。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更是传为千古佳话。201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要求中更是均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首要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因课堂时间紧张,更多的老师选择了"扫读""默读";学生越大越不喜欢在课上朗读;老师指名读书时,学生有的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有的断断续续,毫无美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极为重视朗读训练。 一、教师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很有必要 朗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教师应在“读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前,在录音朗读的辅助下,闭门练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上课时,我事先在黑板上挂上挂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特别重视“读”,要求学生会朗读、会默读、甚至会浏览。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新课标特别反对内容分析,面面俱到,把一篇课文弄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一篇几百字的课文,翻来覆去,细嚼一两个小时,学生读书太少,听课乏味,学无所得。特别是有些教师总是担心课程的进度,怕读的时间多了,教学内容讲不完。其实,教师没有必要满堂讲,满堂问。在小学语  相似文献   

5.
“读”是进行母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培养语感的根本的途径。如何激活学生“读”的兴趣,创设多种读式,训练学生的语感,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种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体验角色培养语感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对话很多的课文,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戏剧体裁的课文,更适宜于分角色朗读,而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读演结合,效果更佳。因为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思想感情。读出了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散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散文教学应重视朗读。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情感美并进入散文的意境,展现散文的语言美和音韵美。名家录音对学生的感染力及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最近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第二条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正确、流利”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字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读停顿,不唱读。从大纲中我们应该明确在小学一年级就应该解决学生的唱读问题。然而走进课堂,唱读之声不绝于耳,甚至一些高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仍存在着唱读现象,这与大纲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阅读学习常用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实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在重视程度、时间安排和评价考核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朗读教学并未有效发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的作用。从有效教学理念入手,综合儿童心理发展在不同学段的特点和朗读教材的文本类型两个维度探讨朗读教学目标及教学注意,再次诠释有效朗读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当对学生抱以积极的期望,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和领悟。教学相长,恰当的朗读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同样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耿玉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46+153-146,153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文本可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行为,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不能通过讲解、灌输获得。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有所领悟,鼓励学生多元感悟文本。一、以读为本,整体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从读书开始,多读才能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大纲还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末,武钢教培中心在全系统小学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朗读比赛活动。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朗读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为大力推动各校教师学习、领会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关阅读与朗读的要求,在先期全方位组织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让教师清楚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的训练,要把朗读视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不断地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打破教材的束缚,树立新的教材观,找准课标、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对教材进行灵活调整、重新组合、创新教法,努力体现大语文观,使语文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突出朗读训练,是“读式”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的重要一环。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我根据不同的文体,针对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示了“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优越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诗歌朗读练习。诗歌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掌握了作品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优化课堂结构,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师教学反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正确反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本文旨在谈谈教师如何运用教学反馈原理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现代不少教育家也指出,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课堂,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师终将走出讲的误区,而带领学生读进语言中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读书确实可以导思,开启理解、记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现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执行者转变为合作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引路人,从"法官"转变为引导者、设计者,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认清社会对高职教师的角色期望,积极应对新课程变革,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高职院校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具有直观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鲜明生动的朗读来吸引学生。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重讲解轻朗读,教师一人唱主角的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已带来很多的学习问题。因此,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朗读教学法,朗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反馈近年来成为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EFL)教学当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期望和态度,并创新地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习作错误,教师应因"错"施"评",还探讨了教师反馈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反馈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