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竿炸弹钩钓鱼是许多钓友喜爱的钓法。而面饵的配方和制作又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多年来,绝大多数钓鱼爱好者,非常重视炸弹钩饵的配方,对制作方法却不太重视,一直坚持将炸弹钩饵抛入水中后,3分钟自动散开为最佳传统制作方法。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认为此法欠妥。炸弹钩饵抛入水中即自动散开,并不一定能将钩全部遮盖,即使能将钩全部遮盖,小鱼一闹,或者大一点的鱼一碰,鱼钩即会暴露,如不及时更换饵,鱼很难上钩,既延误了时机,又造成了很大浪费。一天下来,每个竿平均需用饵1千多克,很多时间和体力消耗在抛收竿上,鱼咬钩的…  相似文献   

2.
钓技是在不断实践,总结,改进,再实践,再总结,再改进的循环中提高的。随着人们钓技的不断提高,会使钓鱼活动变得更加迷人,更加有意义。一年一次的探亲休假又结束了,在老家由于只顾忙着钓鱼,回来后才有空坐下,慢慢整理钓鱼笔记,记下了一些使用爆炸钩的实践感受,现在把它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以便大家共同提高。一、到了不熟悉的水域,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直用海竿挂上一立过功*的爆炸钩,在该水域多抛几次,确信无障碍时,方可放心在此投竿。刚开始抛收竿要勤,饵团捏成鸡蛋大小,一日一开始上鱼,即换新钩,饵团捏成乒乓球大…  相似文献   

3.
纪录台     
大部分钓鱼爱好者,都多多少少备有几根抛竿。因为抛竿钓鱼有轻松、休闲之快感,且一人可照看数根抛竿,面对宽广的河面,抛竿一抛,响铃一挂,万事俱全,只等鱼儿上钩,铃响起鱼。然而,抛竿钓法看似简单,如果细节方法操作不当,不仅钓不上鱼,而且还浪费鱼饵,劳而无功。笔者根  相似文献   

4.
阿祥 《垂钓》2005,5(12):26-28
抛饵方式林林总总,您习惯用哪一种?您可知道,不适当的持竿抛饵方式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吗?  相似文献   

5.
饵区     
张炎冰 《钓鱼》2012,(16):27-27
饵区即出于招鱼需要而设置的窝。传统钓鱼多打沉底窝,走水用翻底吊桶,诱饵集中,饵区小:静水或缓流用手抛,投准有误差,饵区大。这些窝都是平面的,适合钓底,扩大一点也就是将离底的鱼往下引。  相似文献   

6.
仿生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0):13-13
70多年前,一位名为Rapala的芬兰渔夫在钓鱼时发现,鳟鱼、梭鱼经常掠食因虚弱、受伤而泳姿异常的上层小鱼。于是突发奇想,用松木雕刻咸鱼体,外裹锡箔纸并绘出鱼鳞,在“鱼”的下巴和臀鳍连接鱼钩,然后将假鱼抛至鳟鱼出没处再牵动鱼线,使假鱼产生与真鱼相同的泳姿。结果,鱼不辨真假将假饵当成了真饵。这种利用仿生学原理,以形象逼真,具有模仿生物结构、功能和动作的假饵就是仿生饵,现在已成为欧美钓鱼主流。  相似文献   

7.
配组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9):17-17
传统手竿钓鱼以一线一钩为主,操作两步走,先用手抛或借助工具将诱饵投到钓点,估计鱼诱来后再在钩上挂饵垂钓,由此而有诱饵粗、钓饵精的习惯。日本人合二为一,配合着坠下两钩和浮标,上钩用雾化饵诱鱼,下钩用另一种饵,主钓。这种上钩主诱,下钩主钓,各司其职而又紧密配合的钓鱼方法称为配组钓法。  相似文献   

8.
曹汉文 《钓鱼》2005,(14):48-48
以前我一直认为,饵不对路,鱼可能会不爱吃.但不至于口不吃,通过几次钓鱼的体验,使我对用饵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搓三拉四     
《钓鱼》2009,(7):23-23
从竞技钓鱼中总结出来的“悬坠”基本攻略。由于竞技不准手抛饵打窝,所以搓饵抛钩3次,再拉饵抛钩4次。搓的目的是打窝,也有试鱼口、把鱼往下压的用意;拉是探泳层,利用拉饵轻、松散、摆动、下沉缓慢而容易被鱼截住的特点,以此发现和掌握鱼的泳层变化。  相似文献   

10.
贺建成 《钓鱼》2010,(22):48-48
在传统钓鱼经里,钓鱼是有冷热天气之分的。在炎热天气钓鱼用饵原则与在寒冷天气钓鱼用饵原则是不相同的,热生冷熟、热硬冷软、热淡冷浓、热酸冷腥以及热冷色调、冷暖色调的用饵选择倾向比较常见,不热不冷天气用饵应另题讨论。鱼的这种食性差别是在热冷气候变更的自然环境里形成的,是每个钓鱼人需要认真对待和了解的。  相似文献   

11.
吴芜 《钓鱼》2014,(13):8-10
钓鱼是以饵谋鱼,姜太公直钩无饵是钓人不是钓鱼。从零星、分散、自发的钓鱼活动到集中、有组织和规则制约的钓鱼比赛,钓饵规范了,不能用虫饵,只能用粉状商品饵。竞技比的是钓技,可是同样的鱼饵因松黏、大小、轻重、味型和状态的细微差别,效果相差1倍、2倍,甚至3倍、4倍就不是技而是术了。另外招鱼聚鱼用一种饵,鱼招来钓底是一种饵,打浮是另一种饵,钓行程又是一种饵。用饵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  相似文献   

12.
赵巍 《垂钓》2002,2(8):42-42
“香精”炖玉米是我家乡——陇南的钓友创出的钓鱼新招,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找一个小缸,或者用敞口易拉罐代替,将商品饵(钓鱼王系列、冠军系列等鲤鱼饵或草鱼饵)倒入缸中,用温水化开。钓鲤鱼用鲤饵,如“钓鱼王”的“疯钓鲤”:钓草鱼用草鱼饵,如“神钓草”等。剥下嫩玉米,在每一粒玉米上用缝衣针扎一小孔,把扎有小孔的嫩玉米粒放入已用水化开的饵料中,  相似文献   

13.
吴芜 《钓鱼》2010,(8):10-11
钓鱼两种境界:休闲钓鱼取守势,选定钓位后就等着鱼咬钩了,故有“三分钓技七分钓饵”之说;竞技钓鱼是攻势,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抛钩、扬竿、脱鱼一气呵成,即使鱼不咬钩也是守中寓攻,此招不灵换一招。竞技多变招,变是竞技钓鱼的灵魂。然而谋事在人,也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例如有鱼钓不上来,是换饵,还是变更线组、浮标,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就是乱变。  相似文献   

14.
吴芜 《钓鱼》2009,(8):8-9
钓鱼要与时俱进,从“台钓”到悬坠钓法,技术进步了,可是囿于搓饵、调4钓2的第一代垂钓大师大多落伍了。面对拉饵、打水皮、钓过程、果冻钓法等新钓法的出现,他们不适应了,钓快鱼更加力不从心。另一种人机缘凑巧,4场鱼抓3个大边,或见钓位前有个增氧机,灵机一动钓半水,是机遇成就了冠军。钓鱼技术说白了就是基本操作规则加变招,例如上饵抛钩、调标扬竿、控鱼遛鱼,是必须掌握的,无此不成其为钓鱼;但要钓得好就不能不强调雾化诱鱼、搓拉结合、调灵钓钝等等,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漂浮饵     
张炎冰 《钓鱼》2012,(22):15-15
传统钓鱼两种打窝方式:诱饵湿水后捏团,打沉底窝;米糠、玉米皮轻,湿水后捏不成团,入水化散成漂浮窝。在喂青饲料的池塘钓草鱼、鳊鱼,上风撒一筐青草随风漂移,积聚在下风后钓草窝,也是漂浮窝。悬坠钓用商品饵讲究雾化,可是走水将悬浮的雾化窝推向下风,以致抛歪了或钩移到那个位置才有口,其实是漂浮饵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水库或养鱼池用海竿钓鱼.大家的习惯做法是把干颗粒饵料或自配的糟食先用水泡开,揉成饵团.再把爆炸组钩逐枚均匀地按在饵团的周围,然后抛入钓点,候鱼上钩。  相似文献   

17.
垂钓趣事     
邹思全 《钓鱼》2008,(15):65-65
有钓友在钓鱼时钓到一只兔子。说起来也许钓友们都不相信,这却是我亲眼见到的事实。那是2003年夏天在月亮湾夜钓,和我相邻的是县人民医院的谢钓友。十一点多钟,他用香喷喷的饵料做好几个爆炸饵团,抛进钓点,剩下一个饵团时,因不上鱼也懒得再抛,随手把挂有饵团的海竿放在身后的一丛荆棘上,钻进帐篷里睡觉去了。大约凌晨一点多钟,  相似文献   

18.
林佚 《钓鱼》2004,(16)
由本刊主办的2004年“读者杯”钓鱼巡回赛呼和浩特分站赛将于8月23日在呼市阳光钓场打响。比赛一律使用3.6米手竿,一线双钩,线长不超过竿长20厘米,不准手抛饵,不准双钩以外挂饵垂钓,一天四场(前两场为尾数赛,  相似文献   

19.
贺建成 《钓鱼》2009,(24):30-31
传统钓打窝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同水域钓不同鱼,打窝方法是需要认真分析的。确认用哪一种方法打窝,与钓鱼用饵有关,不同的打窝方法匹配不同的诱饵,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如钓上层鱼用丢投饵打水面窝,必须使用活蛆、油糠、麦麸青草之类浮饵;如钓底层鱼用打窝器打沉底窝,则应使用块饵、种子饵、颗粒饵之类沉饵。至于在流水中钓鱼的打窝用饵方法和静水中钓鱼打窝用饵方法相比,也明显有不同之处,需要分别对待。了解和掌握钓鱼打窝对应用饵方法,是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现介绍于后,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鱼会认钩吗     
刘冬 《钓鱼》2004,(20):30-30
不久前的一次钓鱼活动中,同去的一位新手在大家频频上鱼钓得起劲时,连连惊呼“怪哉”!只见漂动,不见中鱼,急得他直想折竿罢钓。我走近一看,发现他的钓具不论从品质还是钓组的配备上都还算不错,为什么总是钓不中鱼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站在他身后观察了他抛钩至扬竿的全过程,终于在他挂饵上发现了问题。原来,他一心想钓大鱼,用的是玉米粒和大颗粒饵,他在挂饵时为了避免钩被鱼发现,竟将鱼钩完全隐蔽在玉米粒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