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长瑞 《考试周刊》2010,(56):226-228
青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专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需要在了解中专生的心理现状与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多年从教的实践表明,中学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而个性发展并不成熟。他们正处于心理不成熟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同时中学时期也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最好阶段。通过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益于中学时代的健康成长,也为今后步入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笔者结合从教多年的实践积累,谈一谈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堪忧的状况,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他们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特别关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前半期生活是大学生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的时期。在当前大阅读时代如何使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专业兴趣,是我们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于光艳 《辽宁教育》2014,(10):79-79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宗旨是通过对心理健康科学常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常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适应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缓解情绪困扰,消除心理危机,增强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咨询、求助,针对孩子们的所反映的心理问题我们课后也进行了个别的指导,最大程度的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我们以往的教学工作,总是热衷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调适,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健康的心理影响了学生,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中,近四成的人心理健康情况欠佳,需要疏导和治疗。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他们有很多理想、抱负,但是现实和他们的想法相去甚远,这必然会使学生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产生挫折心理,失望、压抑、沮丧,甚至对现实产生不正确的看法。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大多是佼佼者,但…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教育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变革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挫折和困难,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问题,是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职校生年龄基本在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处于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生理趋向成熟而心理还远没有成熟,正承受着由成长带来的压力和矛盾,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严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针对当代职校生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全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及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春红 《成才之路》2012,(15):77-77
心理学家说过:“教育要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感。”当前,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很难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的正确引导,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易陷人心理“误区”,不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问题,进而影响其人生观的形成。作为经常与他们接触的教师,帮助他们,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多与学生谈话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对症下药,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既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时期,正确而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他们学习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认为,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个体心理素质在心理疾病的预防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同时也起着关键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学校心理工作者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为任务的专业人员,他们是校园里执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任务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新生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我们关注全民心理健康问题之时,有必要先了解学校心理工作者这一群体的心理素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尤一鸣 《中学文科》2009,(8):140-140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保证.中学生正处于生命旺盛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正日趋成熟,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把握这一时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易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对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我校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中学生的一心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的暗示和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素质包括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心理行为等方面,我们只有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才能充分达到他们的个人价值最大化与人生规划的最优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健康、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已成为了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面对着没有经过社会磨难和历练的学生,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面对的都是没有经过社会磨难和历炼的学生,他们心理上比较单纯或脆弱,所以心理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而心理教育也是我们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技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既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成才。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但面对家庭、社会所施加的压力,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矫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既可以利用心理暗示来辅助数学教学;也可以通过迂回手段,来调整学生的行为倾向,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心理品格。强化他们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严伊娴 《成才之路》2011,(14):14-15
儿童钢琴教学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具有特殊性的教学课程。作为钢琴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的心理过程,还需不断激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全方面地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儿童时期的个体,不论是生理或是心理上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堪忧的状况,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实践我发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进行心理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韩竞 《宁夏教育》2011,(4):34-35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和家长应紧紧把握住小学阶段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习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视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