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改革主要通过课程来落实,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高校教育新理念,已经被多数教育工作者接受,通识教育的实施也必须由通识教育课程来完成,这是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换的过程。因此高校要明确通识教育推行中存在的障碍,不仅要深入研究通识教育理念问题,还必须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密歇根大学自建校以来便继承和发展了"自由教育"思想,经过近200年的历史积淀,密歇根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通识教育的雏形期;塔潘课程改革时期;工业化时期的通识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革新;通识教育的新探索。由此可以归纳出具有密歇根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追求普遍性知识;强调专业发展;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关注跨学科的发展;培养领袖与公民。密歇根大学的成功经验证实,大学应当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大学教育实践。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途径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熊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47-14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其一生都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他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理智的培养;经典的西方名著是永恒学习的内容;通识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团结与进步,而且可以为专业教育奠定共同的学术基础。他的通识教育理念不仅对芝加哥大学课程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圣约翰学院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就通识课程概念的界定、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及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中,对通识教育的源头进行了追踪,结合当今形势,对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大学教育中凸显通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大学学院联合会(简称AAC&U)先后启动了"更大期望"、"通识教育和美国的承诺"等通识教育改革项目,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对通识教育的独特理解,认为通识教育应是一种宽深兼容的实用性教育模式,应统摄包括应用学科和通识学科在内的全部学科领域,应为"所有学生"提供这种通识教育。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AAC&U呼吁大学应重塑本科教育目标,培养有目的的学习者,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并确立了7条大学通向优秀的实践准则,以指导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提出通识教师是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条件,进而探讨了通识教师的涵义,分析了通识教师和一般大学教师的区别,提出了选拔、培养和评价通识教育教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有三大困境制约着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其一是对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中的定位不清,通识课程发展空间受到公共必修课制约;其二,通识选修课面临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的困境,难以担负通识教育重任;其三,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受到现行大学组织制度的制约。解决了这些困境也就找到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质量关系到本科教育和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改革和加强通识教育是改善本科教育、提升本科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班级人数过多、教学考核和监督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要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通识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17.
在general education被译为"通识教育"前,中国虽没有"通识教育"这一语词,但"通识"已成习语,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智慧,故学者以"通识"迻译general。"通识教育"引入后,一方面研究者试图对照其西方标准,探求中国近现代乃至古代教育实践中有无相应的成分;另一方面则又试图从中国教育的历史实践出发,寻绎本土通识教育的智慧,以企回馈西方general education,并希望能够以此弥补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但由于缺乏本土"通识"语境的具体分析,对中国教育历史的种种挖掘都摆脱不了西方话语的牵引,最终仍然难免或各说各话、南辕北辙,或因陋就简、削足适履。中国传统"通识"没有严格且系统的标准,大率表现为洞察力和预见性,表现在"人情""世故"之中,既可入世以兴国救民,亦可出世以保身全节,要在一个"德"字;传统"通识"高企难行,似不可人人皆有,故多有流入神秘迷信者。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和概念,对目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通识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师资不足、管理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作者认为通识教育对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底蕴、人格魅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应该从政策支持、建立教学联合体、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健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几方面促进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现状进行评价,指出通识教育实践的成效与问题。从课程建设、制度保障、教学改革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对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