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宜昌日报社在创办子报《三峡商报》之后,仍在办报战略上坚持重点办好市委机关报《宜昌日报》,巩固了党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党报仍是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熊庆文 《新闻前哨》2001,(10):11-12
党报党刊理应成为报刊市场上的主导报刊,也就是说党报党刊发行量要高、社会影响力要大。然而,近年来不少党报订数下滑,发行量萎缩已成事实。据《新闻前哨》报道,全国326家地市级党报,2000年前发行5万份以上的80家,而2001年却不足50家。据襄樊市调查,党报在该市的发行量今年比去年下降30%左右。因此,一批党报呼吁:迅速遏制党报发行下滑局面。 党的新闻宣传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应该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党报发行是报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宜昌日报社将报纸发行当作报社的基础工程来抓,面对仅有400万…  相似文献   

3.
零售,中央党报的一次有益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新闻界》2004,(4):41-42
从今年4月26日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开始在北京市城八区的部分报刊亭上摊销售。虽然地方党报上报摊零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作为中国级别最高的中央党报走上报摊还是第一回。上摊零售就意味着要和市场化报纸一样参与激烈的报业竞争,那么中央党报上报摊原因何  相似文献   

4.
杨尚聘(左)在编辑会上在全同260多家地、市级党报中,这是一张别具一格的党报,周七期,四天综合新闻版,三天专版:套绿色的教育版、套红色的科技版和《周末》版。这就是具有鲜明党报特征的多功能系列报——宜昌日报。这张报年发行20多万份,宜昌人每4.5户有一份。 1990年12月16日《新闻出版报》以《宜昌日报推出科教版,形成周六期系列报新格局》为题报道了宜昌日报的新尝试。认为“地区日报办系列报的设想是为了适应开放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满足社会不同读者群的需要,使基层党报发挥更好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申健 《传媒观察》2007,(2):62-62
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尤其在都市类报纸的强力冲击下,地市级党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群,争夺更多的广告资源,地市级党报纷纷设置了《财富》、《文化》、《教育》、《房产》等多种多样的周刊。与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相比,现在的地市级党报周刊品种更多,分类更细,并逐渐向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这已成为党报的共识:面对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和读者需求变化,党报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报道内容上不断突出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见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活跃版面,丰富内容,吸引读者之目的。 这也已成为党报不争的事实:有的党报美其名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服务读者,刻意追求所谓软新闻,结果只迎合了少数品位不高的读者需要,降低了党报的格调,既影响了党报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周跃敏 《传媒观察》2003,(12):10-12
党报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必须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第一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党报也必须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然而,党报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它在内容的选择和把握上与生活类报纸不尽相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凸现党报的优势?下面我结合《新华日报》广告经营的实践,就党报广告错位经营策略,谈谈自己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在党报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我对今年3月《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三级党报统计,在一版发表的会议消息共340条,平均每家每日都发3至4条会议新闻。其中《石家庄日报》3月份共发会议报道101条,3月3日达7条。作为党报这一特殊新闻媒介,会议新闻在指导和推动工作,传播信息,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写好会议报道应该成为每个记者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年初,宜昌市档案馆和宜昌市城建档案馆在媒体上公布一批侵华日军在宜昌的档案资料。宜昌市档案馆根据馆藏图文资料,联合《三峡日报》社,以"宜昌慰安所,侵华日军罪恶的铁证"为题,于2014年1月5日,在市委党报《三峡日报》,以整版篇幅深刻揭露了日本右翼日前力图掩盖的慰安所之罪。档案显示,日军侵占宜昌期间在  相似文献   

10.
在党报专版的改革和定位中,理论版是最难办的一块专版,难就难在作为党报的正统理论版,怎样才能打破呆板的、说教式的旧模式,使理论能够论到广大读者的心里。《农垦日报》在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过去讲报纸千人一面,主要是说报纸的版面形式缺少变化,内容没有新意。如今各家报纸的版面都有了成倍的增多,内容也日趋丰富多彩,但仍感到缺少独到内容、独家新闻、独特观点,窥一报而知天下党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可读性,削弱了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当大众文化冲击下的低俗之风浸淫我国报业时,党报作为高级报纸仍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岿然不动,承担引导舆论、传播社会理想的使命。在美英这样流俗文化鼎盛的国家,仍然有《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这类思想挺拔的报纸保留着高级报纸的风姿。在我国,高级报纸的尊严耸立在许多党报的版面上,遏制着大众文化的流俗,成为社会思想的灯塔。让所有的党报都成为高级报纸,是当前党报改革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彭剑 《传媒观察》2004,(11):24-26
7月1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人民日报》等重点党报纷纷走进报摊报亭,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报刊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县级党报如何加快发展?我们《红安报》除了抓好报纸质量外,把努力扩大在农村的发行当作工作的突破口,取得明显成效。一年一度的秋播生产季节,也正是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准备阶段。我们抓住连续两年秋播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隆重推出《红安报·秋播特刊》,《红安报》连续两年在9月中旬的这期“特刊”,报纸发行印数分别突破10万份,创县级党报发行史上的奇迹。 “特刊”推出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在全县秋播现场会上,表扬报社行动迅速、服务意识强,“特刊”指导性强,为农民的秋播调整办了一件…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7日至12日.由湖北宜昌市民类生活报纸《三峡商报》主办的首届宜昌车房文化节在宜昌市儿童公园中心广场成功举行.这是宜昌历史上首次由媒体独家主办的大型车房户外会展。它开创了宜昌报纸媒体发展史上活动营销的新篇章,为地方媒体涉足大型专业会展业作了可喜的尝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闽西日报》是福建省党报中版面相对较少的一家山区地市党报。虽然版面较少,但《闽西日报》的广告经营额近年来却稳步增长,2002年达到1100万元,2003年超过1200万元,2004年突破1400万元。广告经营总量在福建省山区地市党报中稳居首位,甚至接近或超过个别沿海地区的地市党报。能在相对有限的报纸版面内,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地市党报报业经济发展很快,但它自身的改革,是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如果地市党报的改革,即使在大的报业和因特网的双重冲击下,还仍在那里原地踏步,那第,它很可能会像原先的国有企业一样,将面临十分被动的境地,因此,我们必须从地市报长远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它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读来信》版是报纸进行舆论监督,搞好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读来信》版的监督与服务功能,密切党报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地市报发展出路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 《新闻界》2001,(6):42-43
我在《新闻界》今年第4期上谈地市级党报面临外部挤压下的发展模式,言犹未尽,想继续谈一谈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内外忧患及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一、我国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内外忧患我国地市级党报除面临各级传媒的竞争挤压外,还有一些内忧外患制约着地市级党报的健康发展。1.地市报的经营者、管理者的办报观念有待更新。主要体现在:一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地市报受传统的办报观念影响较深,办报思路较为保守与僵化,未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办报需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发展、信息渠道等的制约,相当部分地市报忙于生存,只顾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党报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2004年4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在北京市部分报刊亭开始零售之后,陆续有北京、南京、河南、陕西等省市党报也走上报摊,并且都有不凡的表现。这种以市场手段拓展发行渠道、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的成功探索,对切实提高办报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关注报纸卖点,切实增添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