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南京麒麟铺一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兽过去一般认为是宋武帝初宁陵神道前列置。但据文献记载,初宁陵应该在蒋陵东南蒋庙附近,陵前仅设简易的竹木制的“标”,推测位于今马群一带。长宁陵与初宁陵同属钟山陵区,但比后者远,神道石刻又经南齐搬移,与麒麟铺石刻的位置及特征完全吻合。因此,麒麟铺南朝陵墓石刻更有可能属于宋文帝长宁陵。  相似文献   

2.
何逊是南朝梁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通过对其两首晚年诗作《赠江长史别》和《赠族人秭陵兄弟》的作年分析,大体可以澄清其卒年问题。江革天监十八年辞别何逊,离开江州,《赠江长史别》应该作于是年秋天。何逊族人何思澄天监十八年迁秭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赠族人秭陵兄弟》当作于此后不久的天监十八年深秋。慎重一点的结论是,何逊卒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之间,笔者则更倾向于是普通元年的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3.
萧瑟南朝     
夏坚勇 《中文自修》2023,(Z1):20-22
<正>试想,如果把这些石兽放到博物馆里,配上现代的灯光和伶牙俐齿的解说,我们会产生这样的震撼吗?前几年,在图书馆偶尔翻过一本《丹阳志》,是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吧。其中说到大诗人陆游路过丹阳陵口时,看到齐梁陵墓前的大石兽凋零偃仆于荒野之中,十分伤感。宋代离南朝大约五百年,还不算很远。诗人肯定会想到那个风华旖旎的南朝,沧桑之叹,兴亡之慨,他不会没有诗的。只是《剑南诗稿》中没有收录,或许是散佚了吧。  相似文献   

4.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5.
新近考古发现的扬州“隋炀帝陵”,受到了社会大众与部分学者的质疑。主要的三点质疑是:“陵”中出现了墓志而未见玉册,墓志中出现了“大业十四年”纪年、与“隋”国号不符的“随”字。其实考诸唐初的史实与杨广的身份,这三点质疑,正是此陵为隋炀帝陵的“铁证”。  相似文献   

6.
<正>《河中石兽》是一篇文言笔记小说,这则短文出自清代大学士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帮僧人寻找十余年前沉入河中的石兽的故事。故事中明确出现的人物形象,按照出场的顺序有三个:僧人、讲学家、老河兵。僧人寻物想当然,不考虑事物的特性,认为石兽不在原地就在下游;讲学家则依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认为应在原地的泥沙之下,大肆嘲笑僧人"尔辈不能究物理";而老河  相似文献   

7.
寒山寺随想     
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星空     
智取石兽古时候,沧州城南有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只面对流水的石兽,说是用来“镇水”的.一年,突然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只石兽也给撞进河里去了.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山门修好,因缺少那对石兽总感到不好,于是他便派人下河去找.按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应顺流东下,可是,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没有踪影.  相似文献   

9.
细细品味过《河中石兽》,其中那探寻石兽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文中愚昧的僧人在水中寻找石兽一无所获,竟认为石兽如木片般已漂到下游;一位讲学家反驳了此观点,指出了石兽的“坚重”、沙石的“松浮”; 一旁的守河老兵,凭着多年的经验指出了石兽的所在——上游,并道出了其缘由。结果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文章最后,是精华所在:“天下之事,  相似文献   

10.
刘勰(约465——521),字彦和,梁代杰出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东莞莒人(今东港区三庄人)。清乾隆年间有碑记:梁通事舍人刘三公故里。上款:公讳勰字彦和著文心雕龙行世,下款:乾隆二十三年戊寅谷旦。  相似文献   

11.
故事中的哲理一、寻找石兽的启示清朝著名学者纪购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河北沧洲有一临河寺庙,寺僧为重修山门而打捞十几年前与山门共同塌入河中的两头石兽,开始在该处河底打捞未得,又顺河下游打捞了十几里仍未得。庙中讲学家说:"石兽重而不易冲走,它一经落在...  相似文献   

12.
梁武帝与南方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梁代47年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梁武帝的内外政策所致。二、梁武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三、南方经济在梁代得到长足发展,各地区各行业都超过了前朝各代,南方开始成为古代中国第二大经济基地。梁武帝发展南方经济的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3.
黄士陵(1849-1908年),是吴让之之后另一位体现“平中见奇”创作理念的篆刻大师,其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化,吴让之的篆刻,是对邓石如“印从书出”的强化巩固,主要恪守小篆一路;黄士陵则在赵之谦的影响下,开拓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4.
《河中石兽》我认为是纪昀凭借自己的学识、才名编造的一个看似科学、实则荒谬的故事,戏弄了天下人!或许纪昀对此事就是“据理臆断”的。其理由如下:决定石兽在水中的位置的因素多而复杂,但关键在于:1、流水对石兽的冲击;2、石兽的性质;3、泥沙的性质;4、流水对泥沙的挟带。僧众沿河求之十多里未果,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只考虑了流水对石兽的冲击,是一种习惯思维。讲学家认为当求之于沙土中。他考虑了石性和沙性,但忽略了流水的冲击作用,看问题是片面的。老河兵既考虑了石性、沙性,也考虑了流水的冲击作用。但他主观臆断地认为流水冲击石上…  相似文献   

15.
石兽在哪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 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 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 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 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  相似文献   

16.
《苏武李陵诗》简称《苏李诗》,是假托苏武、李陵之名而写的一组组诗,有关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诗歌的评价,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关于苏李诗的形成:《苏李诗》是从梁代的《李陵诗》中派生出来的;《李陵诗》并非后人伪作;《李陵诗》是汉末交州避难难民之作。苏李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离别诗具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年了……     
本期的“六朝研究”专栏,文章五篇,作者六人,篇幅四万余字。文章所涉的主题,民族(匈奴、鲜卑、赫连)、制度(萧梁十八班、王位继承)、人物(孙权、司马昭,以及曹操、刘备等等)、事件(孙权称帝、西晋建立)、考古(新近发现的扬州隋炀帝陵);研究运用的方法,考证推论(赫连氏先世行迹)、史料发掘(《法宝联璧序》)、比较分析(孙权称帝)、现象解说(魏晋政治)、观点商榷(扬州隋炀帝陵之真伪)。又文章的作者,年龄则老、中、青,三代兼有,地域则北京、南宁、扬州、太仓、南京,来源广泛。然则一勺见海,片叶知秋,从2004年到2013年,已经十年的《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六朝研究”栏目的学术指向、作者队伍、发文数量,据此可明大概矣。  相似文献   

18.
典籍中关于舜帝葬于九嶷以及二妃寻夫的记载为湘南的永州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传说资源,此地与舜和二妃相关的遗迹可分为:祠庙(舜帝殿、潇湘庙、夔龙庙);山川(舜岩、舜水河、娥皇女英峰);陵墓(舜陵)等几类。2009年9月5日至8日,作者随陈泳超导师在永州市区及祁阳、蓝山、宁远三县对舜文化相关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访查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永州地区舜文化底蕴的丰厚。札记乃据每日笔记写就,旨在记录材料,整理线索,稍后当进一步网罗资料,与方志、碑记相互参照阐发,并另属文。  相似文献   

19.
典籍中关于舜帝葬于九嶷以及二妃寻夫的记载为湘南的永州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传说资源,此地与舜和二妃相关的遗迹可分为:祠庙(舜帝殿、潇湘庙、夔龙庙);山川(舜岩、舜水河、娥皇女英峰);陵墓(舜陵)等几类。2009年9月5日至8日,作者随陈泳超导师在永州市区及祁阳、蓝山、宁远三县对舜文化相关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访查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永州地区舜文化底蕴的丰厚。札记乃据每日笔记写就,旨在记录材料,整理线索,稍后当进一步网罗资料,与方志、碑记相互参照阐发,并另属文。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市北区1993年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题一、按要求用空。(4分)1.选字填空。赞叹不(已巳)解(部剖)盛气人(陵凌)魁(悟梧)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用音序查字法查“异”,应先查大写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在字典上,“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