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与环境     
臭氧层臭氧损耗臭氧层空洞无氟冰箱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热岛效应能漠化(沙化)沙尘暴植树运动绿化绿地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们知道《京都议定书》吗?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居民的生活时,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遏制全球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迅速增加,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冲击生态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人们对改善环境质量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日益迫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和酸雨这三大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整个人类在大自然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结果(比如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排放废气废水等)都能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平衡能力进行调节。但是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气候反常、臭氧空洞、两极冰盖融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背后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虽然科学家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仍然没有对全球变暖有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     
英国《自然》杂志文章认为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的近地层臭氧会严重影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据2007年9月8日《新民晚报》报导,近地层臭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很大。臭氧会使人类产生呼吸道疾病,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臭氧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减少,全球变暖加剧。近地层臭氧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这种尾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蓝色的化学烟雾,其中便含有臭氧。化学污染使俄罗斯北极地区和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婴儿性别失衡据2007年9月13日《参考消息》和《…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整个人类在大自然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结果(比如砍伐森林、开垦荒地、排放废气废水等)都能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平衡能力进行调节。但是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气候反常、臭氧空洞、两极冰盖融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背后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7.
有我们在     
气温还在上升,全球还在变暖,土地仍在沙化,臭氧空洞已经赶上两个加拿大了,教育改革,金融危机,今天这里又发生恐怖袭击,明天那里又爆发超级病毒…总而言之,现在需要我们担忧的事太多了,人们的精力已经大量地转移到了各种各样的担忧上,好像杞人忧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全球气候变暖已经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影响和担心,如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世界许多冰川正在消融,全球的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等等。也许这些都离我们还太遥远,我们还无法立刻感受到,那么让我们先看看身边的变化,看看城市的夏夜为什么越来越闷热?英国的一项分析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的趋势在城市地区的表现比在农村地区要强烈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会觉得住在农村、郊区要比城市凉爽的原因。城市和农村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但城市受影响要大,这是因为城市人工热源多,污染严重,建筑物和公路储存热量的能力强。城市的高…  相似文献   

9.
何坷道 《考试周刊》2011,(44):154-154
地球灾害频发、极端气候反复发作、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冰川消融、海平面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的现实不断地向世界各国人们敲响警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治理环境污染应当从环境保护意识抓起,环境保护应渗透于中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中,而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历史和温室效应理论,气象学家得出了全球变暖的结论,并对人为排放温室气体提出了警告。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人们对变暖后果的担忧也与日俱增。现在对全球变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IPCC(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一些报告。在IPCC的各种因子造成的辐射强迫一览表中,有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硫化物、矿物燃料产生的有机碳气溶胶、矿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火山、太阳共8种因子。云层  相似文献   

11.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做臭氧(O3)。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这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特别是用作致冷剂的氯氟烃,以及温室气体的作用,使地球表面变暖而平流层变冷,造成在臭氧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变薄的现象。1985年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后来发现北极也存在这一现象。据美国有关方面最新报道,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变得比过去愈大更深。其“空洞”面积…  相似文献   

12.
“每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量都急剧下降,臭氧空洞扩大到2.4亿平方千米,这样使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了11%”。全球变暖,臭氧减少,普降酸雨,噪声污染和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的产生以人为因素为主。在一些厂矿附近,人们滥用化学药品,乱倒垃圾造成严重的污染,许多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甚至有一些种类的动植物已相继灭绝,这恶化了我国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现在除北极以外其他许多地方的臭氧都在逐渐变薄。越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环境问题就越严重,如果不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还将继续减少,地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关于“学生对臭氧层空洞和全球变暖问题的认识”的调查,可知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对全球性环境问题认识肤浅或模糊,因此在教学尤其是化学教学中应加强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共同话题,但现在有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在减少,目前,在北极大气层的中心区已出现了一个臭氧含量较低的中心区。这个中心区会不会发展成为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目前,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在北极冰盖下抽取远古时  相似文献   

15.
问与答     
《科学课》2004,(6)
问:是否可通过人工方式来修补臭氧层空洞?答:每年9月,当太阳回到南极上空时,距离南极洲地面20公里的同温层里的臭氧数量就开始减少。到10月份,臭名昭著的“臭氧空洞”出现了,使南半球大片的地区暴露在紫外线的辐射之下,使生物受到伤害。通过人工的方式弥补这个“空洞”可能需要制造数千万吨臭氧,然后把臭氧运到南极洲这片最不适合人居住的大陆的同温层中。这可能是一个苛刻的要求———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太阳可以从大气中的氧气分子中制造臭氧———只要没有大量的人造化学物质如氟利昂破坏臭氧。1987年的《蒙特利尔协议》要求逐步淘汰使…  相似文献   

16.
臭氧层空洞及其修补思路湘潭师范学院附属中学(411201)邬顺钦一、臭氧的性质及臭氧层与人类的关系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的天蓝色气体。在高空雷击或放射电火花时,氧可变成臭氧。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使人感到清爽,这就是雷雨过后使人感到心旷...  相似文献   

17.
臭氧层的形成与太阳有关,从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氧气分子,使分子裂变成原子,其中的部分原子以三个氧原子重新结合形成臭氧。臭氧层就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一层相对稳定的气体层,它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生物免遭紫外线的辐射,具有地球“保护伞”的美称。但臭氧层很薄,很容易被人为因素所破坏,目前臭氧层被破坏变薄(即臭氧空洞)已在世界的许多区域被发现。如每年春天在南极上空就出现一个臭氧空洞,其厚度只有1.3毫米。不久前,在北极地区也发现了一个暂时变薄的臭氧层。据报道,近两年北京地区臭氧量在春季的最大值,大约是该地区多年平均量的20%,专家们认为这一下降幅度是惊人的。臭氧空洞的出现、扩展程度及由此带来的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臭氧是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一种过滤器,能强烈地吸收波长220~230千米的紫外线辐射,防止这种紫外线到达地面,对地面上的生物造成伤害,因而被人们称为地球的“保护伞”。但是,在1979~1986年的8年中,全球平均总臭氧量约减少5%。1985年5月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面积接近于美国大陆的臭氧“空洞”。1989年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教学》2005,(8):58-58
位于南极洲上空的著名臭氧空洞的面积之大超乎想象。每年9月是臭氧空洞最大的时候,它会扩展到比美国陆地面积还大,填补它需要数以千万吨计的臭氧。光是生产这么多臭氧所需的费用就是天文数字,更不用提把它送到所需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8,33(2):69-73
美国科学家发现琥珀化石蜜峰背上带有兰花花粉颗粒;日本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裂谷新发现的类人猿牙齿化石显示,人类进化过程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埃及考古学家在埃及西部沙漠地区发现最古老人类脚印;英国《自然》杂志文章认为主要源于汽车尾气的近地层臭氧会严重影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化学污染使俄罗斯北极地区和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婴儿性别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