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分粉笔     
正在一次数学游戏活动中,数学老师要大家把1000根粉笔分成若干堆,要求堆数尽量少,并且总能够从这些堆里取出其中的几堆,使粉笔的总根数刚好等于老师任意所说的不大于1000的某个正整数.试问这1000根粉笔,应该如何分?本题要用二进制知识来解决,我们知道小于1000的2n次幂有:  相似文献   

2.
统编五年制数学七册117面,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象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上层根数 下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算一算图中的总根数."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这道题时,先要学生回忆:梯形面积怎么求?再设问:这堆钢管的截面象什么形状?学生说截面是梯形,教师予以肯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求总根数计算方法中的上、下层根数和层数,分别与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一一联系,并在小结时讲解道:这堆钢管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梯形,上、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6页第4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在说明“想一想是什么道理”时,很多教师认为这堆钢管的横截面像梯形,顶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层数相当于梯形的高,总根数相当于梯形的面积。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所以圆木的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由此,可以看出,求圆木的总根数用的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只是写法稍微有些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72—73页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经常见到圃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 (上层根数+下层根数)×层数÷2 想一想是什么道理。算一算图中的总根数。”学生刚学过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都能讲清这种算法的道理,并正确算出总根数为20根。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此题时我补充了如下一道题让学生思考: 下图是一堆钢管,怎样算出图中钢管的总根数? 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 底层根数×层数÷2,即  相似文献   

5.
数火柴     
有一堆火柴梗,如果2根2根数,最后余1根;3根3根数,余2根;4根4根数,余3根;5根5根数,余4根。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习 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图1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顶层的 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首先问学生:“这些圆木堆成的横截面,近似于什么形状” ?(生:梯形)“结合梯形面积公式,想一想,你能用较快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总根数吗?”[生 :(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这样图1的总根数很快就可以算出来了。教师很高兴地表扬学生:“真不错,我们以后就要这样,运用…  相似文献   

7.
粉笔,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教育发展的缩影,其优点在于有利于课堂知识生成,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资源走进课堂,但一根粉笔、一堂课仍然是课程教学资源中教学工具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应重新审视粉笔作为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教育服务:与教师基本功结合,挖掘"一根粉笔"形式上的优势;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挖掘"一根粉笔"生成性上的优势;与师生关系融合,挖掘"一根粉笔"情感上的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与时俱进,发挥"一根粉笔"生命上的力量;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挖掘"一根粉笔"本质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第093题】在教数数时,某教师给学生5根粉笔。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粉笔中有1根断了一小截,因此认为自己的粉笔只有4根。断了一小截的粉笔还能算1根鸣?(仙游县游洋中心小学张庆英老师整理)  相似文献   

9.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10.
巧算钢管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我去姑父的厂里玩耍,发现了一堆钢管,便来了兴趣。我数了一下,这堆钢管有28层。共有多少根呢?当我数到95根钢管的时候,被一只狗的叫声弄乱了,不知数到哪里了,我只好重数。我数着数着,"哎呀,怎么搞的,又忘了!"我只好再重数。数着  相似文献   

11.
1.完成计算,再填空。☆37÷5的商是________,余数是_______。☆37根小棒,每5根一堆,最后剩_______根不够一堆。□÷□=7……2,除数最小应是_______。☆写一个符合条件的算式:□÷□=7……52.仔细观察,再填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比计数器上的表示的数  相似文献   

12.
口红式粉笔     
大家都知道,一根完整的粉笔比较长,容易断,所以老师一般都会将新粉笔掰成两段后再板书。但每支粉笔用到一定程度后就变成了“粉笔头”,不能再用了,造成了不小的浪费。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妞妞的妈妈正准备做午饭,妞妞却在翻箱倒柜。"女儿,干什么呢?""妈妈,我们刚学过‘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我想测量粉笔的体积是多少。"妞妞头也不抬地回答。"那还不简单,你用书本上的方法,把粉笔直接放到水里不就可以了?""好咧,我试试!"说着,妞妞在找出的水盒的水位上做了标记,然后取出从学校带回来的几根粉笔,把一根粉笔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生:10根,4根,100根,15根,9根……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几根,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生:数一下。师:谁愿意帮老师数一下?学生数小棒,数完汇报。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师:那你们面前的这一堆小棒有多少根呢?生:40根,80根,35根,100根……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多少根?生:想。师:在数之前,老师先提三个要求。1.要数得正确。2.数完以后要使人一目了然。3.数得要快。学生动手数小棒,教师巡视。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A.按颜色数;B.每人抓一把数;C.10根捆成一捆再数。师:已经有一…  相似文献   

15.
妞妞的妈妈正准备做午饭,妞妞却在翻箱倒柜.“女儿,干什么呢?”“妈妈,我们刚学过‘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想测量粉笔的体积是多少。”妞妞头也不抬地回答。“那还不简单,你用书本上的方法,把粉笔直接放到水里不就可以了?”“好咧,我试试!”说着,妞妞在找出的水盒的水位上做了标记,然后取出从学校带回来的几根粉笔,把一根粉笔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  相似文献   

16.
一本教材一根粉笔是我初上讲台时最基本的装备,虽然有些简陋,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著,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份热爱,即使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也让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7.
粉笔赋     
每当春雨沙沙,我就会想起粉笔。虽然它长不过两寸,重不过数克,洁白而不晶莹,玲珑而不剔透;四五十根装成一盒,就值那么点钱,无所谓贵重。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里,真是微不足道。但我却非常喜爱它。  相似文献   

18.
硬币的枚数     
桌子上放着两堆硬币,甲堆面额全是伍分的,枚数是个两位数,总币值是个三位数(以分为单位)。乙堆面额全是贰分的,枚数与总币数均是两位数。 已知组成以上四个数(二位数三个,三位数一个)的九个数码是从1至9个数码。 请写出贰分与伍分两种硬币的枚数。C硬币的枚数@李方钥  相似文献   

19.
硬币的枚数     
桌子上放着两堆硬币,甲堆面额全是伍分的,枚数是个两位数,总币值是个三位数(以分为单位)。乙堆面额全是贰分的,枚数与总币数均是两位数。 已知组成以上四个数(二位数三个、三位数一个)的九个数码是从1至9九个数码。 请写出贰分与伍分两种硬币的枚数。C硬币的枚数@李方钥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数学竞赛和智力游戏中经常出现一些有关决胜策略问题,这类试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涉及面广、趣味性强,颇吸引学生,但试题解答难度大,无一定规律可循,本文试图从一些实例中探索有关解法。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某些解答不一定最佳,某些解法规律还可进一步探讨,起一个抛砖引玉作用。一、火柴游戏例1 甲、乙两人轮流从A堆5根火柴,B堆7根火柴中取走一些火柴(至少一根,也可全部),取火柴规则如下:(1)可从A堆中取走一些火柴。(2)可从B堆中取走一些火柴。(3)可以同时从两堆中取走相同数量的火柴。谁取走两堆中的最后的火柴为胜,问应如何取法保证甲获胜。分析:把A、B两堆火柴的数量用数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