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当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然而,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虚假报道经常不断、失实新闻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除了少量是恶意造假外,大多是因为新闻采编中的方法不当,特别是没能做到用完整的新闻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2.
用事实的逻辑力量说话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围绕“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各大报纸都大胆投入,成效颇丰,有些报道气势恢宏,引人关注,影响不凡。然而,《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下称《华东新闻》)抱朴守拙,仅仅倚重一条又一条短短的消息,用事实本身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分析近几年的新闻失实现象和从读者中调查的结果,我们不能不承认,失实报道给读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维护新闻真实性,确实已是燃眉之急! (一)失实报道给一些具体单位造成的损害一个单位,是一个群体,群体的意识远远超过个体的意识的影响。我们的新闻能够影响群体意识是很难的,但是破坏这个意识却很容易。1986年1月31日,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一条消息《国产手表将第四次降价》。丹东手表工业公司的领导看到后,不得不对手表市场形势重新进行估价。为慎重起见,派两人专门走访这家报社。这家报社只向他们提供了这则消息的作者,对手表会不会第四次降价,怎么个降法,没有任何说明。  相似文献   

4.
“推敲”故事流传千古.贾岛当年苦苦研究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时,他并不在乎和尚在那个月夜到底是推了门还是敲了门,只是一味在想象中研究怎样开门才有意境.这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却是新闻工作的大忌.文学有文学的推敲,新闻有新闻的推敲.以我之见新闻推敲,除了用词的准确、精练、生动外,其落脚点再应放在事实与原因两个方面.先谈事实推敲.在新闻写作中,这是比文学推敲再严肃更重要的任务.例如《陕西日报》曾刊登一条消息一个六十七岁的老太太上山挖药时打死一只豹子.消息传到美国,纽约一家报纸想转发这条新闻,可是在消息中发现几处不大可信的地方.这家报社两次打长途电话到陕西日报社找作者核实,未能找到作者,便不肯轻率发表.后来,借某代表团访华之机,让代表团长充任特派记者,要他核实老妇打豹子的事实.这位特派记者找到消息作者,提了一连串的问题,由作者补充了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5.
还是前几年的事,有位读者向某报编辑部写信,说该报某月某日二版无新闻。 乍一听,觉得有点怪,报纸是新闻的重要载体,怎么能说整版报纸无新闻呢?后经有关部门查阅,该日二版上刊载大小九条消息,有写前段时间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报道头一年农业生产成绩的,等等,细读这些消息,有个共同点,没有选好新闻由头,新闻价值低,新闻时效性差。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写消息不仅要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还需要选择最佳角度表现这些事实。然而我们也常看到报纸上有不少“消息”报道的并非新近发生的事实,也未能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所包涵的价值。比如,有条消息报道某县发展酸梅的事实,说该县前几年为优化生产结构,看好酸梅的发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7.
这一讲是新闻写作基础知识讲座的绪论部分.在讲新闻的分类和体裁及其应用之前,应先弄清新闻二字的含义.从新闻学来说,对新闻二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的解释,单指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每天发表的消息,不包括通讯等其他报道体裁。因此,新闻也叫消息,消息也称为新闻。另一种是广义的解释,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它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每天发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总称.我们这个讲座谈到新闻二字的含义,是指后一种,它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这一讲分以下三节:  相似文献   

8.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由造成失实的责任者公开署名。读者对个别情节、  相似文献   

10.
把好“事实关”这是编辑在修改稿件中的一条重要职责。那么如何把好“事实关”避免失实?我们觉得除了把住出入比较大的失实外,更多更重要的是把住报道事实的程度要恰如其分。有些通讯员在来稿中,为了报道某一事件,往往字里行间自觉不自觉地扩大了报道事实,编辑稍一粗心,就会出现差错,乃至发生失实报道。去年,我们收到了河北省武邑县薛庄乡乡政府一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最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有多种多样的体裁,如消息、通讯、来信、评论、调查报告等,被称为“十八般武艺”。而这“十八般武艺”中,消息是常规“武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它以简要的文字真实地迅速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消息是报纸新闻的主体。报纸所以被称作“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则以消息为主。消息在报纸上要唱主角,要占主体地位。这是现代新闻写作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新闻界同仁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右下角,刊登了一条不至300字的消息,题为《杭州岳王庙起火,牛皋殴被烧毁》,消息全用事实说话,同这些年来在报纸上一些动不动就从法律上随意乱扣罪名的报道比起来,堪称法制报道中的佳作。说它好,据我看,头一条就好在把正确的观点寓于客观、公正的事实之中。这条消息,除报道了起火时间、烧毁情况及损失金额之外,还报道了这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记者在报道存在的问题时,只是用事实说话,并没有用自己的主观看法说话。这就不同于其它一些法制报道,写稿人常是“帽子加例子”,先下定论,然后再找几个事例说明。还有一种写法是,通篇塞满吓人的罪名,可连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没有介绍清楚。记者的职责,主要是尽快地将新近发生的具有新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右下角,刊登了一条不到300字的消息,题为《杭州岳王庙起火·牛皋殿被烧毁》,消息全用事实说话,同这些年来在报纸上一些动不动就从法律上随意乱扣罪名的报道比起来,堪称法制报道中的佳作。说它好,据我看,头一条就好在把正确的观点寓于客观,公正的事实之中。这条消息,除报道了起火时间、烧毁情况及损失金额之外,还报道了这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管理中  相似文献   

14.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现在的消息,一般要求以客观的形式出现,不允许记者在其中发议论或作出主观判断。即使想通过报道事实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的事实来表达倾向。对于报道事件性新闻来说,最常见的消息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是:整条消息根据某一事实的各方面的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将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置于最前面,于是就形成“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就像一座倒置的金字塔。例如下面这条美联社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一"三贴近"是求真求实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新闻事实的失实问题,从新闻业正式产生的那天就一直困扰着新闻界,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大难"问题.新闻失实原因复杂,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分析新闻失实的构成,除了蓄意为之外,主要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没有牢牢树立起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意识,没有紧绷防止新闻失实这根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严谨.  相似文献   

16.
看报与写稿     
许多通讯员常常为身边没有写作参考资料而埋怨,为没有老师指导而苦恼。殊不知,他们只要学会了阅读报纸、学习报纸,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报纸是一本最好的新闻教科书。你不会写消息么?请看报纸。报纸上消息、通讯、评论……无一没有。每天认真看几篇消息,看上几个月,你就会顿然领悟:原来写消息要有导语、背景、主体、结尾,要快,要用事实说话,等等。笔者刚搞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失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失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得到新闻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微观真实,宏观失实,或者叫做局部真实,整体失实。试举两例:一、某市报纸经常披露当地公安部门神速破案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微观看,都是真实的,并无半点虚假可言。但报纸对该市大量未破案件却不置一辞。这就使至今还缺少安全感的居民对破案新闻产生了反感:“净挑好听的说”。也就是说,报纸的治安报道,在宏观上失实了。二、某市报纸几乎每季、每年对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铁道报》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期报纸要做到版版有言论。这里指的“言论”,就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它和新闻报道、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是报纸上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新闻评论就是旗帜,是灵魂。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新闻评论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新闻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体现编辑部或作者的思想观点,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问题和事件的分析论证,直接表明  相似文献   

19.
以真实性为生命的新闻报道,强调新闻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署实名,以示对新闻报道负责,自觉接受受众的监督。目前,不少报社并未就实施实名制做出硬性规定,有意无意中给一些人用笔名发表失实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类失实新闻的作者的行为是与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相悖的,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有意制造假新闻。二是不懂装懂,胡编乱造,由于采访不深入,略知皮毛就想当然地随意发挥,结果造成新闻失实。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心里有鬼而不敢署真名。前者的动机在于通过假报道讨好被报道者,以牺牲报纸信誉做个人交易,…  相似文献   

20.
杂文与新闻     
三杂文作者多数都是新闻工作者,或者说,新闻工作者是杂文作者队伍中的一支占居多数的骨干力量。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杂文的作者,许多都是报社的总编、主编、编辑和记者。报纸的职能,或者说报纸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报道消息,再一个是发表意见。报道消息主要是靠占据大量版面的新闻,发表意见则主要是靠各种各样的言论(当然有的新闻是寓意见于事实的报道之中)。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恐怕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