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君子是中国人修身的一种境界。君子是仁者、智者、勇者。君子之道体现了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与做人之道的内在统一。中国的君子思想有其内在逻辑,包括君子之学的自然逻辑、社会逻辑、伦理逻辑、哲学逻辑和理论逻辑,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世代追求的内在精神品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君子精神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君子精神有十大特征:君子独立、君子守正、君子修身、君子知命、君子至诚、君子慎独、君子无忧、君子守道、君子尚止、君子固穷。传承和发扬君子精神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君子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学校概况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这里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文化。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里凝炼成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敦厚诚信、勤劳勇敢、精忠报国、吃苦耐劳等,这是中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位于黄河之滨嵩山之侧的郑州大学,深受中原文化的浸润。融中华文明与中原文化于一体,厚重却不凝滞;集传统精髓与时代脉搏于一身,昂扬且又稳健,郑州大学形成了"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包含仁爱、守礼、谦敬、重道、忠信等基本精神;君子人格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榜样的作用,而与之相反的小人人格则发挥着反面作用。弘扬君子人格,对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通过对国内1 00所高校校训的整理发现,高校校训彰显着以"励志笃学"为目的的求知精神,蕴含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精神,弘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奉献精神,崇尚着以"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人文精神,宣示着以"突显特色"为目的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大学精神,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精神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引领、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时代风貌、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组织特性的标志,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近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从未忽略过对大学精神的探讨与磋商。大学精神的发祥地一度被笼统地概之以"西方发源"说。通过整合诸家之观点,参照历史之命脉,不难看出相对于官学来说,私学与书院这两类特殊教育机构,对大学精神在中国的形成与传承,对社会主流思想的引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发展又对近代资本主义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和大学,它们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还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勃兴之地.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有着相通的精神,渗透着自由和自治的理念,对近代社会影响深远.本教学...  相似文献   

7.
追寻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追寻大学之魂"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要面对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引发的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追寻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从时代的高度和理性的视角对大学的文化本质、文化使命、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进行再认识,这是"追寻大学之魂"的核心和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并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与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的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创新"大学之道",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君子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和遗传密码,是血脉之根,也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它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把君子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女子大学,挖掘其办学特色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性高等教育、办好女子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和归纳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弘扬"厚生"精神,注重女子人格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和女性特点,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确立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实行专家治校,注重科学管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精神伴随着大学的诞生发展、沉淀积累而成,大学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精神的构建与名师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进步转型期,当代大学既要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又要在精神领域保持相对独立;阐述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在联系以及其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2.
荣任中国第一所国立现代化大学-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采"教授治校"之大学改革理念,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大学精神,改革传统北大,使其脱胎换骨为现代北大,进而引领中国其他大学步入现代大学轨道.这无论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抑或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都可谓功莫大焉.因此,研究蔡元培北大改革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北大乃至其他中国著名大学通过系统改革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将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提炼玉石文化精神,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我们选择"玉"作为发展学校优秀文化的媒介和载体,创新提炼出"以玉立德,锐意磨砺,精雕细琢,玉耀光华"的玉石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玉立德,以德育人"的德育理念,培育光耀中华之"现代君子"与德业双馨之"现代良师",建设有品位、有品质、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4.
高校发展要重视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事业发展很快,成绩卓著.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大学精神建设重视不够,导致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大学精神缺失和滑坡的现象.因此,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精神建设.大学精神具有其特有内涵,大学精神经历了形成、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大学精神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文化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科学探索精神、办学指导思想、文化建设要素等方面来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耦合表现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同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体现"元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具体而言:坚持大学内外部贯通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逻辑起点;服务学术权力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基本内涵;遵守大学章程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依据;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和总结。钦州学院从广西北部湾地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出发,立足于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化方面凸现特色,凝练了"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大学精神。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凝练富有钦州学院特色的大学精神,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塑造学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不懈地审视民族世相,是鲁迅建设中国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为唤起中国人的精神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鲁迅无情地揭示文坛百态,批判国民伏弊种种,并在毫不留情地鞭挞国民性劣点和弱点的同时,从历史的沉积、地域的限制、统治者之治绩、改革之艰难等多角度挖掘了民族落后的历史根源,展示了鲁迅"首在审己"的思想特色以及"扬宗邦之大"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何启、胡礼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办过报纸,但是,他们在<新政议论>中所提出的新闻思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把"宏日报以广言路"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措施之一,进一步提高了当时社会对新闻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他们对晚清政府压制报纸和言论自由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表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胆略勇气;他们认为日报的最大好处是"长人之见闻""生人之思虑",有助于人们对报纸作用的了解;他们提倡新闻记者要具有"直笔"和"公平"的精神,对于记者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凡 《文教资料》2011,(25):169-170
大学的精神是独立于大学的物质实体的,自由思考是精神的内在的要求,它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不受任何外在权威的限制。大学的精神要通过大学这一客观存在发挥作用。当下的大学精神已渐渐混淆于物质实体中而失去方向和作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大学面临着重塑大学精神的挑战。大学应该有所守护、有所执著,以灼照社会之方向。作者通过分析西南联大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认为当下我国的大学应当重塑大学精神,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大学是主体与客体;推进文化发展、建设和美中国,大学是"主场"、大学教师是重要推手。文化昌盛之势下,大学必须有"文化",应批评、引领文化思潮和助推文化繁荣、社会文明。文化繁盛、社会全面进步与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及其教育力、文化力、创造力关系密切,文化发展当关注、发力让教师"德艺双馨"。依法治校、推进大学善治是大学发展、辉煌的基础与保证;让社会美丽、让生活美好是大学教育、大学发展的指向、落点与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