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国英 《考试周刊》2010,(32):39-40
对英诗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凡赏诗者无不为英诗的音乐而叫绝。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音韵和节奏。音韵可以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增添艺术趣味;诗歌的节奏匀称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只有全面了解英诗的音韵和节奏,方能真正领会英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语言都具有节奏美与音韵美,音韵(押韵)与节奏是构成诗歌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从重读这一维度入手,着重分析其在英诗节奏体系与押韵类型中的体现,最终得出:在英诗中,重读的核心地位具有不可动摇性.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诗歌翻译成就卓著。卞氏非常注重音韵与节奏的传达,其译诗基本保留了原诗的音韵结构,很好地表现了原诗的音韵美。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以顿代步"的翻译方法,为以音步建行的英诗找到了以顿建行的汉语对应表达方式,使得原诗的节奏美与音乐效果在译诗中得到充分再现。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美在于音韵节奏美、意象美、形式美以及修辞美等美学特征,这也恰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对诗歌的翻译更应注重对原诗美学特征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把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中去.本文以翻译美学的视角对部分英语名诗进行分析,探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将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修辞美移植到译作当中,从而使原诗的关感在译作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运用文体学的部分知识,对英国诗人雪莱的《爱的哲学》进行浅析。重点是通过对英诗独特的音韵、节奏、跨行连续等特点的分析,将其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结合起来,强调其音乐性和意境的融通技巧。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诗歌,英语也不例外。正如理解和欣赏中文诗歌那样,要理解和欣赏英诗,读者也应对英诗韵律和节奏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通过对英诗韵律、节奏等基本特点的分析、概括,有助于我们对英诗表现形式和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诗歌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小学语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去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晏虎 《文教资料》2006,(28):162-165
本文主要讨论了英汉诗歌翻译中的节律制约。众所周知,无论英诗还是汉诗都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都十分注重节律和音韵。因此在诗歌翻译中,如果能将音系学的相关原理运用到诗歌翻译中,就有可能达到最贴切的对等。作者通过比较不同译者在诗歌翻译中所采用的不同方法,指出诗歌翻译中有可能也有必要考虑到节律制约,运用韵式、音步与平仄、格律互译。通过分析无韵体译格律诗的缺陷,指出了音节对应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意象派诗歌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现代派诗歌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对美国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兴起,顺应了时代的心理、思想、审美的需求,突破了英诗传统格律的限制,并且确立了美国意象派诗歌自己视觉独特、个性鲜明的风格特征。寻求和了解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分析与把握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结构和意象特征,思索如何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来丰富中国诗歌的形式和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英诗是英国文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诗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更要注意从词汇、语序、语法等几个方面重点讲解,并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逐步培养起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力。  相似文献   

12.
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堪称英诗作品中以文述乐的典范。这首抒情短诗以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时间性及空间性与诗歌语言的契合为前提,通过民谣诗体、修辞及意象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极富有音乐性,主要是由于它的节奏。一首好诗是音韵美和节律美的结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节奏,如汉语古诗强调平仄互协,英语诗歌也有其特有的格律方式。 从“英诗之父”——乔叟(1350—1400)时代起到自由诗的出现,格律诗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传世之作,给人类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因此,诵读英诗时,了解一点英诗格律是很有必要的。 英诗格律主要由节奏(rhythm)和押韵(rhyme)两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学理论去探究英语诗歌的特点,目的是揭示英语诗歌语言独特性一面。此文分三部分:一、英诗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语言理论基础及语言特色;二、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这一偏离常规的语方形式的理解;三、英诗语言语义、语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诗节同节奏,韵律同为英诗格律的组成部分,本从英诗不同诗行的组成情况及英诗常用诗体两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英诗格律的基础知识,旨在帮助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更好地欣赏英语诗歌。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英语诗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理解和欣赏困难,诗歌教学枯燥乏味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可以从英诗教学活动中诗歌素材准备和改善学生诗歌学习心理方面入手,继承传统诗歌教学的精华,更要注重英诗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革新。通过一些实用英诗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善英诗教学现状,使英语诗歌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焦炎 《凯里学院学报》2002,20(1):112-113
诗歌具有感情强烈 ,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去丰富学生的情感 ,发展想象力 ,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许渊冲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诗歌翻译理念和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初步的英诗汉译翻译理念较好解决了英诗汉译过程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矛盾的问题。在这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对济慈的《秋颂》进行的翻译以及对译文的导读说明了这一诗歌翻译理念的可行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翻译理念能对英诗汉译实践有一定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和音韵感。用主述位理论对两首英汉爱情诗歌的主位选择及其推进模式的分析对比,发现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话题,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进而更好地领悟诗歌主旨及其意义,并初步研究了主述位理论在英汉诗歌文学对比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还应凸显诗歌的人文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让流传千年的诗歌依旧可以在当今学生心中彰显出应有的魅力。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音韵之美"诗言志",诗歌的本质就是诗人情感的诉说,是包含着情感的吟唱。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诵读。中国的诗歌非常讲究音韵之美,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的情感是相协调的。诗歌的音韵之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