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一年辛勤耕耘的法国作家们,在秋风送爽的10月迎来了他们收获的时刻。2012年10月25日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颁布,拉开了法国2012年度文学奖评选的序幕,随后进行了美第西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的评选,11月14日评出了2012年的最后一个主要文学奖——联盟文学奖,法国2012年度文学奖的评选落下帷幕。至此,法国六个主要文学奖尘埃落定,各有得主。  相似文献   

2.
<正>经紧张激烈的角逐,法国一年一度的各项文学奖已尘埃落定,各有得主。在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  相似文献   

3.
<正>金秋10月,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秋菊绽黄。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法国文坛热闹非凡,进入年度的文学奖颁奖季。作品旦获奖,往往都成为畅书。2013年10月24日,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颁布拉了法国2013年度文学奖的序幕,接着龚古尔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先后揭晓。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2013年11月24日,法国记者、作家克里斯托夫·奥诺-蒂-比奥(Christophe Ono-ditBiot)以他的新作《跳水》(Plonger)在首轮投票中以11票对6票捧得2013年度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桂冠。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是法国唯设有7500欧元奖金的文学奖,也是法国六  相似文献   

4.
法国是个出版大国,更是一个文学大国,每年都要出版6000多种图书。为鼓励作者的创作和拉动图书的销售,法国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文学奖。据《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一书的作者贝尔特兰?拉伯统计,法国共有大大小小文学奖2100多种。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2-92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日前宣布,将今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亚历克西·热尼兰及其处女作《法国兵法》。《法国兵法》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讲述的是上个世纪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战争。有书评认为,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描写恢弘磅礴,能引发读者对于战争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法国既是一个“文学王国”,又是一个“文学奖之都”。法国的文学奖分为官方扣民间两大类。官方奖又有国家级奖和地方级奖之分。民间奖大多由出版社、作家团体和文化协会设立。  相似文献   

7.
在伦敦北部一所空气通畅的宅第里,23岁的法国青年伯纳德·达斯科利正坐在沙发边上描述着他在假日里的滑水和游泳活动,以及他对哲学与科学的酷爱。这使人很容易忘掉他是一位钢琴家。最近他在社会上崭露头角,这给他带来了一连串的嘉奖,并使他能够参加本周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演奏会。  相似文献   

8.
正一关于读书,脑海里闪现出的最美的画面是在休斯顿街头,冬日暖阳下,不经意的一回头,看到在不大的街心公园里,两个流浪汉并排坐在一个长凳上,一人手里一本书,低着头各自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破烂的铺盖卷随意地放在前面的水泥地上。花园里栽种的粉色花朵有些凋零了,然而在澄净的蓝天下这一幕却温和地显出异样的华彩。周末常跟着搞慈善的人去Feed the Hungry(给饥饿的人提供食物),排队来领取食物的各色人种都有,穿着各异:有的邋里邋遢,不修边幅;有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发  相似文献   

9.
金岱 《东方文化》2002,(3):21-28
传统封建社会里的人,吃饭的根本,也就是生存的基础,乃是土地。传统社会里其实只有两种人:农和士。所谓三十六行,所谓士农工商,实在是除了农与士外,一切都是枝节与末梢,不足挂齿。而农,亦只有两种:一是有土地的农民,一是没土地的农民,即地主与佃农。士亦只有两种:一为没做官的读书人,一为做了官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其实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因为做了官才会有的。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和宠物王洁编译在法国,宠物的数量是3500万(大约是法国儿童的两倍多),分布于这个国家里55%的家庭中。这些家养动物每年吃掉的肉要比西班牙人用量的总和还多。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巴黎的兽医数量大约是230人,比以往要高;有40家动物诊所在昼夜营业...  相似文献   

11.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都在创造一个宇宙。然而,他们中间很少有人能够令他们的同时代人或后代相信:艺术家的想象就是一种“真实”,他们想描绘的事件都是有意义的,是与实情相吻合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最为煊赫的政治画家雅克一路易·大卫(1748—1825)便是这寥若晨星者之一。无论法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都把大卫对他那个时代的生动描绘视为是他对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请看画面:大革命的先驱者发出不自由毋宁死的誓言;雅各宾派的辩论家马拉倒在血泊的浴盆里;消磨光阴的雷卡米埃夫人坐在罗马式的靠榻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给约瑟芬戴上法国皇后的桂冠,等等。  相似文献   

12.
旧书的情怀     
法国的&;lt;欧洲时报&;gt;在列举“人生十乐“时,读书之乐为其中之一.因为读书可以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生命最快乐的追求.我爱读书,常以读书为乐.所以,平素最爱去逛的地方是书店,最爱买的东西就是书.因为读的书杂,买的书种类也是各式各样.多年下来,所拥有的书虽谈不上汗牛充栋,也算是书香满屋了.……  相似文献   

13.
早在1797年玛丽·莱昂(Mary Lyon,1797-1849)出生的年代里,美国女子长到10岁,想上学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多么可笑!”人们常嘲笑说,“女子当然要读书识字,当家庭主妇也应当会记帐算数,但有了这些本事也就足够了。”送女孩上大学,使她们受到真正的教育,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的。可是,这种可怕的社会偏见,并不能使玛丽·莱昂气馁。她气愤地说:“男人认为他们能干,但我们女子心里明白,他们并非都是如此。我们也要读书!”玛丽的家境贫寒,父亲没有钱给她买书,使她不可能从书本里学到许多奇妙的知识,于是她决心自己想办法。在她10岁时,她就帮别人干家务,工  相似文献   

14.
张颖 《世界文化》2002,(2):31-32
曾几何时,在英国男性观众面前,法国女演员们很容易维持一种神秘的异域风情。操着法语的她们倾向于拍摄艺术影片,譬如“左岸派”电影。然而自从90年代初法国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好莱坞大片中发现诸如苏非·玛索和艾玛努埃尔·贝阿尔之类的法国女影星的倩影。朱丽叶特·比诺什当然也没有固守法国影坛。早在1991年她便离开家乡巴黎,前往英国拍摄《呼啸山庄》和《毁灭》,为此在英格兰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时,英国观众可没有张开双臂欢迎她。《呼啸山庄》里浓重的法国腔英语曾遭到猛烈抨击,而其在《毁灭》…  相似文献   

15.
<正>文学界认为,"杜拉斯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位令当代法国骄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重要通道"。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杜拉斯从自身经历出发,将自己真实的爱情经历融进她的创作之中,其作品大都有其自身经历的映射。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6.
小城漾濞     
忆苏 《大理文化》2013,(8):44-46
漾濞真小。初见,那座小城给了我这样的印象。那时的漾濞县城真的很小。小城,小街,小巷,小站,和一个不大的集贸市场差不多。灰头土脸,简单朴素,透着岁月的尘烟,像极了一个为生活奔波略显沧桑的农妇,浑身上下刻满光阴的痕迹。初见,这座小城让我看到的,是素朴的陈旧。20多年前读书时和同宿舍的漾濞同学一起回家,我真的没想到漾濞县城竟然这样小,这样冷清。街上没有多少人,小站就在街旁,很多商店要等街天才营业。走在街上,冷清而空荡。没有自己生活的小城里那种浓浓的烟火味和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息。唯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沿途不曾断流过的奔涌的漾濞江水,清澈、凛冽、欢腾,一路唱着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餐     
2009年,对法国人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95.2%的法国人认为法国大餐是法国的文化遗产;98.7jj;的法国人希望法国大餐受到保护,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给后代。 2010年,法国大餐(ThegastronomicmealoftheFrench),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名录》o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其餐饮艺术而获此殊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法国人与酒     
法国人很喜欢喝酒,他们对酒有着特殊的爱好.法国是产酒大国,其葡萄酒产量居世界之首,法国白兰地和香槟酒是闻名于世的美酒.法国也是酒的消费大国,据统计,就葡萄酒一项,平均每个法国人一年消耗量就超过七十五公升.在法国,许多家庭都有酒窖,里面珍存着各种好酒.在生活比较讲究的家庭里,有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和度数高低的众多的瓶装酒作为陈设品,有的数以百计,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在大小饭店和餐馆里,餐桌上摆放的菜单只有二三页,但酒谱却是洋洋大观,厚厚的一本.法国人不仅喜欢喝酒,而且喝酒的方式也别出心裁:饭前  相似文献   

19.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20.
法国的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曾经在1800-1801年间创作过一幅油画。画中的天空晦暗阴沉,似乎暴风雪就要来临。画里的主人公头戴二角帽,身着军装,足蹬皮靴,腰悬佩剑,一手握着缰绳驾驭着战马,一手指向天空。他的眼炯炯有神,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似乎在注视着观赏此画的人,也似乎在展望着自己的未来!再一看那战马,不禁让人心中一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