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前期(公元618年—714年)社会秩序安定,生产不断发展,先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安定局面.后又呈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统治者部分的调整生产关系,为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即将来临的21世纪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和政府首脑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且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都组织专家,从各个角度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进行着研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出种种预测,对应付21世纪的严峻挑战提出不同的对策。在各种关于21世纪未来发展的研究中,几乎都认为人类将由现在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直至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Z.K.Brzezinski)称之为“电子技术时代”,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eil Bell)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offler)称之为“超工业社会”。这是一种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总部设在巴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这样的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后工业经济”,接着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的经济。这些名词实际上是在逐步确立一种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套、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所谓“知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为历史分期,通过对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在农业社会中,高等教育饱受宗教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重文轻理”的特征。在工业社会中,高等教育中应用学科得以发展,使得高等教育呈现出“重理轻文”的特征。进入信息社会后,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生产相互融合,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呈现出“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柯勉 《生物学教学》2004,29(2):34-37
1生物学高考科技应用、社会热点试题的特点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以高新科技、诺贝尔奖成果、社会热点和焦点等为材料背景的题目“异军突起”,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如1999年上海卷第50题(“多利”的培育),2000年广东卷第45题(“人类基因组计划”),2000年上海卷第48题(基因工程菌)、51题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渊源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与资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奥地利经济学家迈勒普(F.M achlup)在1962年出版的经济论著《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强调知识导向经济的重要论著相继出现,持续推动知识经济的概念。例如:贝尔(B.Bell)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以知识与资讯为基础的服务业,正超过传统的工业成为美国的主轴。1993年,美国管理学大师杜拉克(P.Druck)出版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著作,主张在资本主义之后的知识社会,资本不再是…  相似文献   

7.
2000年即将到来,我们正在日益走近新的世纪。2000年,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因为它不仅仅是新世纪的开始,而且是新的千年纪元的起点。在这种千年转换的时刻,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那么,新的世纪将是个什么样子呢?有人说是“信息社会”,还有人说是“新中世纪”、“后工业社会”及“第四次浪潮”等。说法虽多,但有两点预测是可信的:①未来世界的生产方式、政治组织、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教育模式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即新的社会、新的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必然会出…  相似文献   

8.
为了强化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经济大循环的力度,拓宽经济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办学路子,从而更好地促进平度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平度市教委最近推出了“九五”期间职教发展的新思路。 一、“九五”期间平度市职教发展的目标 1.坚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所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各种短期职业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2.坚持三级分流、重点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扩大现有职业高中(中专)的办学规模,到2000年职业高中(中专)年招生能力达到4000人,全市城乡各类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年招生总数达到6500人,在校生占高中阶  相似文献   

9.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一个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把“全美制造业博览会”的情况介绍给大家,希望有助于各位了解当今国际制造业水平,及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000年3月13~16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举行的“2000年全美制造业博览会”由全美制造商协会(NAM)主办,并得到30多个专业协会、工业团体以及业内刊物的认同与支持。同时入选美国商务部认证的“国际采购者项目(IBP)”,得到美国  相似文献   

10.
韩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从60年代初起,不仅在每个五年“社会经济开发计划”中设有教育发展计划的项目,而且还专门进行教育发展战略措施的计划实施。 直属于“总统”的教育政策咨询机构,通过1969~1971年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长期综合教育计划(1972~1986年)”和“教育发展的课题与展望(1978~1991年)”。1985年公布了由“政府”委托韩国教育开发院制定的“面向2000年国家长期发展构想——教育部门报告书”;1985年3月成立的直属于“总统”的教育改革审议会,用了三年来的时间对韩国教育发展的全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1987年末向当局提交了“面向2000年教育改革的蓝图”;1988年3月又成立了中央教育审议会,作为教育部长官的常设教育计划审议咨询机构;1990年韩国教育部在《教育白皮书》中又调整了“面向2000年教育目标”。我们研究这些教育发展战略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韩国当局、教育部官员以及“韩国教育开发院”的教育专家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勒出了面向21世纪的韩国教育发展战略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问题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和思想基础英国比较教育家布赖恩·霍尔姆斯(Brian Holmes)的“问题法”形成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西方社会当时已经发生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在这一信息社会里,“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囚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用霍氏自己的话说,“问题法”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04,(16):43-45
我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工作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通过了国家和省政府组织的验收。“两基”目标的基本实现,大大提高了我省国民素质,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两基”工作基础比较薄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涉及范围广泛,对当今西方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从前工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减少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无疑是对我们是有益的。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批判性的,建设性的态度对待“现代主义”,提出了“整体有机论”,给我们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特别是对于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研究,可以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整体有机论”的观点来研究我国教育领域的问题,从而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大学经济系主任李廉水教授:早在五十年代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就有一批专家学者开始分析资本主义以后的发展前景。先后提出过“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等概念。学者们在描绘它们的特征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知识在未来社会中将发挥巨大作用。1990年联合国世界经合组织(ACD)的报告中出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提法。1994年《未来工程》一书明确提出“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这可作为“知识经济”的发源地。以后,美国的政府领导和杂志媒介更是推动了这一概念的普及。克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中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和它的五大特征:一、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二、社会的领导阶层由企业家转变为科学研究人员;三、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四、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技术评价占有重要地位;五、制定各项政策均需通过“智能技术”.总之,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已成为革新和变革的直接力量”.1980年美国知名学者、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表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从生产力的角度回顾了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他认为,人类迄今已经经历了两次文明的浪潮:第一次浪潮使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第二次浪潮使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今天,人类又面临着第三次文明浪潮的冲击——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托夫勒在书中不仅描述了新时期工业和技术变化——计算机、全球电信系统、新能源、生物技术、向空间和海洋进军等等,还从就业、家庭、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论证了这些变化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为了说明一些指称社会现象的词语的历时性变化,释义时采用了点明其时代特色的说法,即常常以“旧时(指、称)”“旧社会”“旧俗”“古代”等作为解说的标志,本文统称为“旧时”义。由于该词典的权威性,中学语文教材(按:2000年4月1版)就把这类解释大多移用过来了。这里分作称谓、名物、事为三类,各举数例加以讨论(例句后括号的“初一”“高二”是初中一册、高中二册的略指,余类推。其后是课文篇名)。一、称谓。这些词语指称的对象现今大都存在,其“旧”的属性在社会生活中已经  相似文献   

17.
文摘     
陶富源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撰文批驳方励之“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指导科学”的观点,文中指出,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又受被社会生产所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并规定综合性大学理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直到1979年10月召开的部属综合大学理科专业调整会议仍然没有丝毫变化。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和“一刀切”的理科教育模式,客观上造成了理科教育与社会生产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知识社区主要类型之一进化中的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采用“网络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一词,描述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产生于工业经济,用以概括道路、桥梁等社会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及经过培训的人力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基础设施(GII)的发展,数字图书馆成为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含有两个互补层面:一是技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存储和传播,构成新的研究环境;另一层面是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将不同人群组织在一起,根据…  相似文献   

20.
电子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学会、原电子工业部教育司,于今年7月在合肥市联合举行了“2000年电子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电子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电子院校(系)的代表共约120人参加了会议。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姚志清出席了会议。教育司丁国福作了“电子教育发展战略若干问题思考”的报告,西安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