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许青青 《出版广角》2016,(18):41-43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期刊出版者权的规定存在范围狭窄、边界不清、相互抵触等问题,这对期刊出版者的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著作权法第3次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期刊出版者权做了立法创新,相关规定为期刊出版者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条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期刊商标的侵权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行为的特点,列举网络环境下期刊商标侵权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保护措施,包括:出版者应树立商标意识,进行期刊商标申请注册;国家应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3.
OA期刊出版模式下的版权平衡——Zwolle原则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放存取运动其实质是寻求学术交流领域的利益平衡.Zwolle原则是一个支持学术界进行积极有效的版权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对于OA期刊出版中的版权平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借鉴Zwolle原则,应从权利配置、版权管理和利益协调三方面着手以实现OA期刊出版模式下的版权平衡.  相似文献   

4.
网络出版扩大了出版的范围和出版者主体的类型,然而从目前网络出版模式分析,我国出版领域的法律制度在确认网络出版所涉及的著作权权利类型问题中存在概念上的混淆,而在传播模式下网络出版者不仅要承担传统出版者所要承担的出版者责任还要承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内容提供者责任,这无疑使网络出版者责任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5.
在期刊数字化传播的格局中,期刊经营者在与数据库出版商和网络传播媒体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期刊数字版权相关立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需要适当修正.为避免格局各方利益的严重失衡,需要引入第三方机制进行平衡.期刊经营者需要转变经营理念,拓展数字化传播渠道,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6.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制度的基石,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期刊社利益的保护力度却远远不够,期刊社不享有专有出版权就是这种状况的一种具体表现。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对某作品出版的独占权,排除包括作者在内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出版的方式,使用该作品的权利。《著作权法》第三十条第1款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合同期满可以续订。”该条第2款规定:“图书出版者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这种把专有出版权赋予图书出版者的做法,对保护图书出版者  相似文献   

7.
葛声波 《出版广角》2016,(17):46-48
专有出版权对出版者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现行版权制度没有明确期刊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法律地位,但是期刊出版者可以通过与权利人约定享有并行使专有出版权。期刊出版者在取得专有出版权后应在期刊的显著位置发布声明或者加注版权标注,以宣示权利。对于侵犯专有出版权的行为,期刊出版者应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最早设立出版者权的英联邦国家的版权法,以保护图书出版者在制作版本上的投资为目标.随着制版技术的发展,该权利的效力经历了从扩张到式微的转变.以保护出版者在制版上的投资为逻辑起点,出版者权应为图书、报刊出版者专有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版本的权利.进入21世纪,媒介融合纵深发展,新闻产品成为出版者与市场竞争主体利益争夺的焦点,欧陆国家因此设立了保护新闻产品的报刊出版者权.由于我国暂不存在该类利益纠纷,且没有有效的立法例可资借鉴,故暂不设立报刊出版者权为宜.  相似文献   

9.
出版者权指出版者在出版过程中对其资金投入和风险承担所应获得的"相邻著作"的权利。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出版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大,资金回收周期越来越长,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出版者的权利,相应的法律规定也逐渐向出版者倾斜,核心则是保护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应该包括数字化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者权的保护主要有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模式是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传播和出版模式,日益受到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学术出版者、图书馆及检索系统等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开放存取的背景、内涵、出版类型、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成为学术出版主流模式的运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