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子链球是田径比赛中开展较晚的项目。国际田联于1993年在斯图加特第39届代表大会上决定将1993年以来创造的最好成绩作为世界纪录、世界青年纪录存入档案。1997年.国际田联确定将女子链球列为199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00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至今,女子链球世界纪录已被罗马尼亚的梅林特提高到了76.10m。  相似文献   

2.
<正> 田径比赛是体育竞赛的主要项目之一。在田径比赛中,裁判质量的优劣,业务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密切相关。第十一届亚运会比赛结束后,国家体委决定在全国田径比赛中,执行使用1990年至1991年国际田联手册,这就要求从事田径裁判的工作者必须努力钻研和深刻理解国际田联手册的条款,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裁判水平,使国际田联手册的内容在我国得到全面而有力的贯彻执行。为此,笔者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23~2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了我国田径的整体实力,研究结果显示: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女子投掷和男子跳跃四大类项目为我国奥运会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链球和男子竞走等项目为奥运会田径新兴潜优势项目;田径整体水平不高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争金夺牌的项目偏少,优势项目成绩稳定性差,滑坡现象普遍存在,参赛能力有待提高,培养大量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应作为我国田径运动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23~2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女子投掷和男子跳跃4大类项目为中国奥运会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链球和男子竞走等项目为奥运会田径新兴潜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获得前8名的中国运动员成绩及项目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近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均获得奖牌,男子运动员获得前8名成绩的人数和项目数量均少于女子运动员.径赛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中长距离跑竞争实力较强;田赛项目女子投掷项目成绩突出,铅球、铁饼、链球均具备冲击奖牌或金牌的实力;公路赛项目男女20km竞走竞技水平较高,女子马拉松项目发展迅速;全能赛项目有待突破.确保女子运动员成绩稳步提升与促进男子运动项目的发掘是中国田径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强后备人才贮备、提升运动员比赛能力、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是保证中国田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世界田径锦标赛快速力量项群比赛前三名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欧洲和北美洲代表了男子跳跃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女子表现为欧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其实力有所下滑;欧洲是投掷项目绝对优势区域,但竞技实力有所下滑,其中女子下滑显著,其余各洲均呈上升趋势;女子跳跃项目比男子发展缓慢,且成绩发展历程较为曲折,而女子投掷项目发展快于男子(链球除外),男子项目奖牌分布比女子分散.  相似文献   

7.
女子链球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子链球投掷项目的历史,大概要短于所有其他田径单项的历史。然而,无论是在商业比赛还是在各种正式比赛中,女子链球已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这些比赛的竞赛项目之中了。世界上已开始统计女子链球的世界纪录,1998年,欧洲田径锦标赛和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的竞赛项目表中,...  相似文献   

8.
对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女子100 m栏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参数及柏林田径世锦赛该项目的生物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该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速度利用率、速度保持率、跨栏技术、栏间节奏等方面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速度特征、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际田联于1998年开始设立女子3000米障碍跑世界纪录,截至2002年底,白俄罗斯运动员图洛娃,已将该纪录提高到9分16秒51。2001年国际田联又决定将它列为2005年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设世界纪录——进入世锦赛——跻身奥运会,这是田径项目进入奥运会必经的“三部曲”。这预示女子3000米障碍进入田径比赛的最高殿堂——奥运会为期不远了。国际田联的举措,极大地推动了该项目的发展和提高,使它备受田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IAAF Handbook(国际田联手册 )是各类国际田径比赛的法规和执行竞赛、裁判工作的依据。我国《田径竞赛规则》的制定和修订主要也是依据最新的《国际田联手册》。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田联手册》修改的最新动态,有助于保持与国际田联竞赛规则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并有利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适应规则变化。本文通过 Internet下载了 IAAF Handbook 2000- 2001(2000- 2001国际田联手册 ),采用与 1998- 1999国际田联规则直接比较的方法,对 2000- 2001国际田联手册的修改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比较、整理和简单分析,供我国…  相似文献   

11.
以新帅统军的中国女子长跑马拉松代表队已经投入集训阶段,由此想到了正在兴起的另一女子耐力项目——3000米障碍。2002年年底的国际奥委会全会因为推迟了项目调整的程序,女子3000米障碍的奥运前景似乎仍很模糊,但国际田联已经决定,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将正式设立女子3000米障碍比赛。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和中国田径投掷类项群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1979~1999年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投掷类项群历年前10名成绩,揭示20年来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投掷类的发展规律和动态特征:世界田径投掷类项群的发展主要以奥运会为周期呈波浪式发展,中国田径投掷类项群在80年代持续发展,但无固定规律,中国女子投掷类项群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男子.进入90年代后,中国投掷类项群主要以全运会为周期向前发展,相对世界而言,中国成绩运行轨迹振幅加大,表现出成绩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室内田径比赛也越来越频繁。国际田联于1987年3月在美国印地安那波利斯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次年,国际田联又公布了1988—89年“男子和女子室内国际竞赛规则”;我国1988年“田径竞赛规则”第九章,首次规定了我国“室内竞赛规则”;而且近  相似文献   

14.
《田径竞赛规则》规定,在投掷项目比赛中每次有效投掷后立即进行成绩测量。这一规定在中小学类别的校级比赛,特别是学校规模较大的校级运动会实施起来,可以说是费时、费力,也没有实际意义和必要。根据笔者担任投掷裁判的经验,在校级田径运动会投掷项目比赛中采用"抢牌"裁判方法,方便、快捷、省时。  相似文献   

15.
我很高兴能在国际田联的最后一项比赛——世界田径总决赛前夕和大家相聚在国际田联总部摩纳哥。在世界田径比赛日程表中,除了世锦赛和奥运会,国际田联田径总决赛就是高手最多的比赛了。大家都知道,大奖赛总决赛的参赛名单是根据每个项目的世界排名决定的,每个项目的前7名运动员即可获得参赛资格(长跑是11个名额),因此说国际田联田径总决赛是由最优秀的运动员组成的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录像解析、Pe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以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铁饼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女子铁饼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速度变化与投掷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最后用力的初始加速阶段以及最后用力的最后加速阶段存在着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的速度变化,并且,两个阶段某些环节速度变化的比值与投掷成绩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投掷     
分析1997—1999年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投掷类项群历年前10名成绩,揭示20年来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投掷类的发展规律和动态特征:世界田径投掷类项群的发展主要以奥运会为周期呈波浪式发展,中国田径投掷类项群在80年代持续发展,但无固定规律,中国女子投掷类项群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男子。进入90年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女子田径运动的发展,国际田联决定将1998年定为世界“女子田径年”。为此,笔者特辑几例女子田径之最。——1921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女子田径协会、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具权威的女子田径运动组织。——1922年,世界女子田径协会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田径运动会,这是世界田径女选手首次大团聚。——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现代奥运会上,女选手第一次登上了奥运赛场。这次比赛共设五个项目,即100米、800米、跳高、铁饼、4×100米接力。  相似文献   

19.
据民主德国《田径运动员》周报第37期报道,民主德国女子标枪选手佩特拉·弗尔克受国际田联的委托,试用名叫“Nordic”的女子新式标枪。弗克尔试用后在杜赛尔多夫两个德国的田径比赛上成绩达76.82m,第一次训练时成绩就达67米。弗尔克的教练卡尔·海尔曼在记者采访时披露:新标枪并没有很大变化,标枪重心也未改变,只是标枪尾略有变化,更粗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是一项新兴的田径项目.近10年来成绩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运动员的成绩也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国际田联确定该项目为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引起了各国田径界的高度重视,成绩提高得很快,而我国选手的成绩整体上来说提高幅度不大,甚至呈现下滑趋势,逐渐与世界一流选手的距离拉大。这不得不引起我国广大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