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完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一文,眼前挥之不去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晚会上,她是身着“新袍裙”,脖子上戴着“金刚钻镶成的项链”,“时髦”、“迷人”,娇美如花、光彩照人如贵妇人;大街上,她是“挽着头发”, “强健粗硬而且耐苦”但坦然的平民妇人。这两种影像叠印在脑海中,鲜活如生。  相似文献   

2.
克服虚荣心     
【我看我读】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描写到:路瓦栽夫人虚荣心十足,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条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36000法郎的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路瓦栽夫人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面子观念的驱动,使她吃尽了苦头。这是由虚荣心招来的灾祸。有…  相似文献   

3.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给我姐姐买这条项链。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  相似文献   

4.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代表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其实,她身上有许多曾经被人们忽视了的美德:第一,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第二,诚实守信。捍卫人性尊严;第三。相濡以沫,携手笑对人生。“项链”既使她遭遇人生的坎坷。同时又使她逐渐走向成熟,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无价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  相似文献   

6.
<正>琼奈尔是个收入微薄的小职员,她前不久刚离了婚,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天,她准备去超市买些打折的水果,经过一家首饰店时,她不禁停下了脚步——在首饰店展厅的正中位置,摆放着一条钻石项链,项链躺在黑色的天鹅绒上,熠熠生辉。一颗颗钻石被一根细链穿着,连向搭扣,正中的钻石最大,紧挨着搭扣的两颗钻石最小。项链的做工十分精致,设计者似乎摸透了女人的心思。琼奈尔心想:如果把它戴在脖子上,产生的效果一定令人惊喜。作为已婚妇女,琼奈尔自然有几件首饰,不过,这样奢华的项链却是她从来没有戴过的,也许以后也不  相似文献   

7.
一、《项链》乃喜剧而非悲剧《项链》自问世以来,深得中外读者的广泛喜爱,但《项链》也仅仅是篇小说,说到底,它不过是讲了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一个女人想风光风光,想表现表现那美丽的形体身段,出出风头,结果风头倒是出了,却乐极生悲,把使她显尽风头的“宝贝”项链给弄丢了。她为赔偿那串向好友借来的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辛劳和青春。最后抖出“包袱”:所借项链是假的。———而我们常没来由地把它拔高神秘化,硬要说它是“批判了什么什么”,“揭露了什么什么”。其实顶多是讲了一则显得有点“巧”的故事而已。《项链》巧就巧在“那项链原来是…  相似文献   

8.
张琦 《科技文萃》2001,1(6):166-168
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早就有“千面女郎”之名。40年代,一位作家在她的文章中写道“有人说上海像洋场少妇,杭州是大家闺秀,苏州是小家碧玉,重庆徐娘半老。”她到台湾后,在《怀恋上海霞飞路》一文中,将这条路描写为是位身材苗条、性情活泼、神秘而典雅的少女。  相似文献   

9.
爱美无罪     
在讲解《项链》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问我们:“路瓦栽夫人参加舞会前找别人借项链说明了什么?”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失望地抛出“标准答案”:“这充分说明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异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人为尤甚,何故独不容路瓦栽夫人耶?爱美之于女人是无罪的,就像花之于春天是没有错的我想这大概也是“妩媚”、“婀娜”之类的词都以“女”字作偏旁的原因吧。语文老师也是女性,真不知她颈上那金灿灿的项链,是否也说明她爱慕虚荣呢?爱美无罪@陈岱$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10.
“美貌、优雅、智慧都集于李莹的身上,上天给了她太多恩宠,她的生命如鲜花一样恣意盛开着,不需艳丽,只散发淡淡清香,已足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刚和一位女友共度了四天。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他送给她的订婚礼物是价值35,000美元的红宝石戒指。母亲节时,他送给她价值25,000美元的翡翠项链。他给她250,000美元来重新装修他们占地五公顷的豪宅。她的浴室就花费了120,000美元来建。甚至连她的庞物狗都用刻有他名字的镀银餐盘进食。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1884年发表在《高卢人时报》上的短篇小说珍品《项链》,历来被当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在读解。这本无可厚非,但把作者曲尽心机塑造的女主人公玛蒂尔特·罗瓦赛尔这一光彩照人的文学典型概不例外地定位在小资产阶级妇女追慕虚荣、硬撑门面这种单一的价值向度上,就有些令人困惑不解了。难道她由“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到“惊悉丢失的是假项链”历经10年苦难演绎而出的悲剧,仅仅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好逸恶劳、崇尚虚荣等恶习的一个注解吗?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若我们转换视角,用时下蔚成风气的女权主义阅读策略来读解,势必会得出另外一种结论。 拿标题来说,莫泊桑选取“项链”为题就颇具匠心。一般而言,把项链看作女性饰物已是常识,然而  相似文献   

13.
漂亮的项链     
在生活区,小班孩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串项链。我发现,孩子们串的项链都是随意排列的,没有规律。我想先让他们随意摆弄一段时间后再寻找适宜的教育切入点,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帮助孩子们提高游戏水平。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要求:“今天,老师想买几条漂亮的项链。可是我想要的项链和你们平时串的不一样。”孩子们马上问我:“你想要什么样的?我给你串!”“我想要一条红色的项链。”我刚说完,梁馨月就开始串起来了。因为她认识颜色,所以很快就把红色珠子串好了,她兴奋地把项链举到我面前说:“老师,给你!”康艺晨也着急地问我:“老师,你…  相似文献   

14.
小表妹今年5岁了。有一天,她看到我脖子上戴着一条有海豚装饰的项链,就奇怪地问我:“姐姐,你是属鱼的?”我被她问愣了。  相似文献   

15.
莫泊桑的著名短篇《项链》是这样开头的:“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初看起来,叫人感到突兀,因为叙述者在开篇第一句就用了一个“也”字。一般说来,频度副词“也”字的使用是以某个对应物的先行出现为前提的,如“你去图书馆,我也去。”《项链》则在失去对应物的情况下,反常地使用  相似文献   

16.
“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真像妈妈的头发啊。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于是,这个小女孩进了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是要十五块钱的。”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  相似文献   

18.
女人唯美论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这是自居易心中的女人。“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似乎从古到今依旧改变不了女人被束缚的命运。可是,女人,这种水做的生命体就真的那么脆弱么?既然说女人是水做的,就不要忽视水的特点。“她”虽温婉,但也坚韧,任人踩在“她”背上到达彼岸。在熊熊的烈火袭来时,“她”亦可以不顾危险地挺身将它熄灭。“她”也可以洗涤任何有污垢的东西,包括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水乃万物生命之源”,兴许曾经在有人说出“女人天生是水做的”这句话时就想到了“她”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的《项链》中,玛蒂尔德是当然的主角,而且作者对她的心理活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刻画,描述了她在整个故事中的心理轨迹。如果把“项链”的故事看作是一条路,那么可以分为这样几段:夜会前——夜会中——丢项链——还项链——明真相。而对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来说,有两处可以称为“拐点”,它们一明一暗,是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表达作者对其人物情感态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公主,极任性。有一次她又哭又闹,非要皇上给她一串露珠项链。皇上于是下令工匠们把露珠串成项链,如果不行就杀头。此令一出,工匠们个个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早晨,有位老人来到皇宫说他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皇上大喜,立刻把公主叫来。老人要公主和他一起到御花园去挑选漂亮的露珠,然后和他一起穿。公主很高兴,与老人来到御花园,指着一颗最大最亮的露珠说:“来!先要这颗!”老人说:“那好,请公主把它拿给我!”公主听了,立刻伸手去拿,可是无论她多么努力,也不能把露珠拿起来,她吃惊了。老人说:“孩子,这回你明白了吧,露珠是拿不起来的,更不能串成项链……”这件事后,公主改掉了任性的坏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