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电视业改革与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建毅 《现代传播》2003,(1):100-103
中国电视业的改革和转型 ,是电视业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 ,也是多元力量博弈的过程。对此可以有以下基本判断 :一、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改革是对中国电视业改革的基本描述 ;二、增量改革、双轨并存是电视业改革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思路 ;三、电视业中单位内部自发改革与“事后追认模式”广泛存在 ;四、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否对电视业改革结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五、电视业改革中存在着明显的“第一把手”效应 ;六、电视业改革展现出由条块分割走向行政整合 ,再走向市场整合的轨迹 ;七、建立以科学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现代电视业内部运营机制己经提上议事日程。电视业的改革是具有赢利能力的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缩影。由改革引发的体制、观念上的碰撞和困惑将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视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竞争”与“联合”这两个影子的伴随下发展。回顾我国电视业走过的42年历程不难看出,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电视业曾联合重于竞争。这种态势大约持续了近30年之久。进入8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确立,电视业长达30年的联合重于竞争的局面也随之被打破。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中期,30个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了卫星频道,实现了省级台上星播出,这意味着中国电视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给中国十亿电视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与福音;同时给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业打破地域界限跨地域合作求发展一直处于探索中,9月6日,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电总台展开全面合作,这是中国电视业打破条块分割格局跨地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贵甘合作将会对中国电视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合作的背景贵州电视台与甘肃广电总台合作是在中国电视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电视业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14,(5):7-7
史安斌、刘滢在《新闻记者》2014年第3期撰文认为,大数据技术在电视业的广泛运用,在多方面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了电视业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江苏电视总台近年来一直在扮演着引领着中国电视业发展的"弄潮儿"的角色.无论是当年作为民生新闻的滥觞者,还是今天高举起"幸福中国"的大旗,他们始终以其创新性的诉求为中国电视业的进步开疆拓土,拓宽着电视传播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世界各国电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电视业从体制到运行模式都深浅不同地进行了改革。20年的电视发展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当今世界的三大电视体系,即: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世界其他国家的电视体制,或可归入上述三种体制,或是此三种体制的小小变异。这三种体制将基本上主导21世纪世界电视业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回望2014年的中国电视业,尽管互联网新媒体冲击压力进一步加大,但仍亮点频出,热门节目引起巨大反响,品牌冠名费节节攀升,大量资本涌入,似乎都印证着电视业的繁荣。在这繁荣背后,2014年的中国电视业,也在复杂和动荡中喧嚣不绝。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媒体公信力主要包括可信度和传媒专业表现两个部分,其背后是舆论引导强弱的问题。舆论引导的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过程应当是开放的,需要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合力,为复杂事件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热播到2014年各大卫视的模式节目轮番上演,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迄今已发展十年。本文考察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认为这十年是中国电视业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这种融入是中国电视从业者的主动选择,而非媒介帝国主义强权推行娱乐文化的结果。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历经克隆、争端、模式购买等过程,其背后动力是广电集团对利润的追逐。  相似文献   

9.
再造与变革     
中国的电视业经历了20年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有电视台几千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们在被电视节目冲击得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在惊呼:电视台太多了、太滥了、太散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中国城市电视怎样收缩泡沫,怎样进行重新调整才能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同国际接轨的电视业的发展道路来?一、从裂变到聚合,打联合牌中国电视业从裂变到聚合,走联合之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整个行业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中国各区域电视业发展膨胀,全国有省会台、计划单列市台、一般城市台、县区(市)台;一个…  相似文献   

10.
频道专业化:中国电视的第二次创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骏德 《新闻界》2002,(2):43-44
近年来,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我国电视业进一步改革的热门话题和重大举措。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是中国电视业的第一次创业;那么,二十一世纪初的电视频道专业化就是中国电视业的第二次创业,是中国电视业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轨。近两年来,大部分省市级电视台进行了频道专业化整合与重组,除保留原有的新闻综合频道外,纷纷重新组建经济或财经频道、文化娱乐频道、影视频道、科技频道、体育健康频道、生活时尚频道等等。例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从2002年元旦起,重组了十一个电视专业频道,其中…  相似文献   

11.
从1984年的“四级办广播 ,四级办电视”开始 ,中国的电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有线电视业的兴起 ,使中国电视台 (频道 )的总数迅速膨胀。据最新的统计数字 ,截止目前 ,全国各级电视台总数已经达到3000多家。这种快速膨胀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 ,频道竞争日益加剧 ,电视观众严重分流。众多的电视台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中 ,举步维艰。面对这种形式 ,各级电视台如何在竞争中得以立足 ?电视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就应该走专业化的路子 ,走出自己的特色。所谓的专业化 ,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频道 ;一是指综合频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年鉴》是一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反映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的大型资料性年刊。其主要内容是记录上一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播业、新闻宣传与管理界、新闻教育界以及新闻与传播研究界的工作实绩、重大事件、重大改革举措、典型经验、典型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重大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中国新闻年鉴》2014年卷是该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编辑出版的第33卷,全书200万字,全面系统地记录了2013年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肖泉  钱永兴 《视听界》2005,(5):46-4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视业一度陷入困境。2000年普京执政,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传媒和文化业进行了改革。经过几年的整顿,俄罗斯电视业开始进入复苏期。笔者作为中国电视文化代表团成员,全程考察访问了俄罗斯电视机构,与俄罗斯电视同行进行了交流,比较系统和深入地了解了新政主导下的俄罗斯电视业的改革情况。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总结当前俄罗斯电视业的特点,以期为我们的电视业发展提供些许参考。一、强化中央政府对媒介的控制1992年至1998年,俄罗斯政策松绑,促进了媒介市场的自由化与私有化,俄罗斯媒体曾尝试与西方迅速接轨,电视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的进步 ,中国电视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全国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上星播出 ,使覆盖面更加扩大。这就如同经济的走出短缺一样 ,中国电视业无可置疑地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 ,中国电视业必然地进入了新的转型期。单一宣传型向宣传经营型转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电视媒体是事业单位 ,不必也不敢从事经济经营活动。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1992年 ,电视媒体的事业单位性质 ,企业化经营方向得以明确。这一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  相似文献   

15.
程忠良  马骁 《编辑之友》2015,(12):11-14
文章梳理了近几十年来的电视业发展战略,将电视业竞争战略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专注于某一要素的竞争模式,第二层次专注于组合要素的竞争模式,第三层次专注于构建"大传播平台"商业生态系统运营战略的竞争模式.文章认为探索"大传播平台"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代表了电视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求新中的困惑——对电视三种现象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电视业以迅猛的改革步伐,引起了社会的瞩目,提出了诸如建立世界一流电视大台,推行产业化、集团化等观念思路。这些愿望和设想非常美好,作为目标、旗帜、口号是振奋人心的,但由此而带来的电视业普遍的求快、求新、求加速增长等趋势和局面,不论从中国国情,还是从中国电视业目前的条件和基础来看,却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5期刊出周鸿铎同志写的《探讨广播电视业的经济属性》一文之后,引起了北京广播学院社科部理论干专班学员们的兴趣,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评议。一、关于广播电视业的经济属性问题,有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广播电视业不具有经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提出媒体融合的背景1、中国提出媒体融合的理论背景1.1、国外媒体融合研究历程和现状对媒体融合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首次提出了"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并描绘了"融合"的蓝图。他用三个圆圈分别代表印刷出版业、电脑业和广播电视业,这三个圆圈逐渐重叠表示印刷出版业、电脑业、广播电视业这三个产业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且这三个圆环重叠的部分将会是发展最快的。之后,麻省理工大  相似文献   

19.
“绿色节目”:从概念到落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电视业发展应以"绿色基调"为立身之本,并从导向、内容、形式和效益四个方面阐释了"绿色节目"的内涵;最后,又分析了电视"绿色节目""落地"的三个要素,从而较为系统地完成对"绿色节目"的论述,为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周毅 《声屏世界》2002,(2):10-12
中国已加入WTO,对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市(地)级电视媒体来说,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这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者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是,丢掉幻想,轻装前进。要从整个中国电视业发展前景出发,用全球化的开阔视野来看待中国电视业的整合,使“强者更强,适者生存”,这是中国市(地)级电视媒体入世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