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硬的荒原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褶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苍穹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躯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3.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正为高考落榜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郁郁而行。   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部打碎。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左权县西关村,在这里,有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自筹资金10余万元筹建了一个抗战纪念馆:《辽县人民抗战纪实》收藏馆。由知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集结号》在上海曾经举办过一个电影宣传活动,当时这个老人也应邀出席,在活动现场,冯小刚拉着这位老人的手跟主演张涵予介绍说:“这就是咱们电影里面谷子地的原型王艾甫老人。”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9日,广西梧州市档案馆档案利用查阅接待室里,当四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从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盖有档案馆鲜红印章的职工花名册复印件时,顿时热泪盈眶。黄康老人激动万分地说:“要不是余远辉市长的亲自过问,要不是你们把档案资料保管得好,我们到哪里查找补续工龄的凭证哟!如果没有这些原始凭证,国家的政策再好,我们也无法享受。”另一位老人含着眼泪说:“这几张纸,可关系着我们后半生的养老问题啊!”  相似文献   

6.
扶起摔倒的老人,本是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幕.然而,近年来随着“扶老人被讹”事件不断曝光,“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已经成为道德领域与新闻报道的一大热点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有关,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没有站牢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倾向于选择负面角度传递信息,先人为主地刊发了大量倾向性比较明显的报道,也是“扶不扶老人”成为道德困境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7.
有一件事,过后多年想起来都让我感到内疚。那是1986年,我在阿克苏驻站,就住在记者站的小院里。有一天,记者站来7位老人。他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事隔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知道他找我这个“新疆日报记者”,是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讨还公道的。从老人的叙述中,我知道他数天前为一桩纠纷,受到当地执法部门某些人十分粗暴的对待。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是:“这种事管不了”,“写了报纸也未必能登”,结果几句话就将老人给打发走了。事实上,就算当时自己当记者的资历尚浅,调查一些复杂问题的功力也欠缺,但至少可以请老人…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个金秋丽日,北京唐都酒店再次热闹起来。安岗坐着轮椅来了,鲁兮拄着拐杖来了,韩钟昆夫妇和段存章夫妇乘着公共车来了……刘江和儿子站在门口迎候,安排服务员把老人们扶进电梯。刘江习惯喊这些人“老太行”。一进餐厅,他就这个“太行”那个“太行”地一一祝福,但是脸上还是露出了一点不快,转身问道:“吴象、程光、侯恺这些‘太行’怎没来?”  相似文献   

9.
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堪称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其主要内容由两部分交织而成:一部分是老人们的故事,另一部分是作者近距离对老人们的生命世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为什么“三项制度”改革如此难以深化?原因在于“利益问题”在作怪。 推行聘用制与竞争上岗,将导致一部分“老人”下岗,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又将使一部分“老人”收入减少。可以说,推行聘用制成了出版业“三项制度”改革积极向前推进的一道难关。在这道“关口”,存在着各方面利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1.
鲁南  学中 《新闻天地》2010,(2):44-46
陈佳瑞和董开华手挽手拜过天地后,径直走到他的面前,异口同声地叫了声“爸爸”!老人的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董开华伏下身紧紧地将他拥抱着。老人吃力地说出了一句话:“张楷,你终于回来了,你瘦多了……”话没说完,他已经是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12.
如今健在的中国第一代记者,也许就剩下陶菊隐了。陶老今年91高龄,76年前,也就是他15岁那年就当上了记者。他虽然离开报界多年,但还在写作,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去年初秋的一天,我们叩开陶家的门,只见他伏在临窗的案头上,正在稿纸上不停地写着。见我们来访,老人站起身来,缓步迎上,操着湖南乡音说’。“请坐、请坐。”顿时,那间宁静的卧室兼工作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陶老,你这么大年纪还在写作呀”,我们亲切地问。“想写的东西太多了”,他指着桌上一大堆稿纸说:“这篇文章是写西安事变的,平时我想到就写点札记。我还要写下去。”  相似文献   

13.
平日喜获冰心老人的赐著,老人通常都是在扉页上写着“送给泰昌冰心××年×月×日”,而1985年1月12日她送我两本新版译作:[印]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和[黎]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题签却有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黄山上有一块大石头,游客们管这块大石头叫巧石。为什么叫巧石呢?原来,这块巧石会“变形”。你站在这边看,形状像一只鸡,名称叫做“金鸡叫天门”;走了一段路,换了一个角度,这块石头又变成了五个老人,叫做“五老上天都”。为什么同一块石头会变出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陈枫 《新闻传播》2009,(9):110-111
在中国媒体各驻外记者站中,有着所谓的“贫稿站”和“富稿站”之分。其实.“贫稿站”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稿站”.关键在于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如何。而要提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必须要充分了解“贫稿站”的特点.掌握新闻发现的三个要素: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同时树立三个意识:走出去意识、窗口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日前,通化市档案馆迎来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双手捧着一面绣着“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锦旗,两眼噙满激动的泪水,向通化市档案馆的同志连连说着“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丝情人     
影星林熙蕾谈梦中情人的标准,着重一条就是:“家里保险丝断了,他会在牛仔裤的屁股口袋里面插根螺丝刀,站在椅子上修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1.67亿老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的问题愈发凸显。老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也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这恰恰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在现实当中,甚至发生过老年人状告儿女,要求他们回家看望的情况。但总的来说,那只是一些个例,更多“空巢”的原因是赡养人的能力不够。这说到底是一个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专家认为,家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而儿女们如何更好地孝顺老人是家庭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全国老年人已达1.3亿以上。儿女常回家,是光“看看”?还是更要“干干”,给老人以更多的关爱?目前已成为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热门话题。儿女回家是怎样“常看看”的?它如同一面镜子,把儿女们的孝心展现得清清楚楚。记者在这里如实记录了“回家看看”的百态图。百态图之一:“等着‘皇上驾到’”之苦儿女脱胎于父母,最先接受的就是源于血缘的亲情。儿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与老人交流沟…  相似文献   

20.
这是全世界最小的发电站:田沟1.5米落差的流水点燃一只15W灯泡,照亮了7个孤儿的心灵:这是人世间最温馨的家:一棵树枝上筑造的“鸟巢”,孕育着色彩斑澜的梦想,孵出了7个晶莹透剥的童话……2006年10月中旬,这个发生在广西钦州市的真情故事,打动了百万市民柔软的心坎。78岁老人梁日招古铜色的胸膛和容颜,成为八桂大地最质感的父亲“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