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多发高危期。根据世界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我国当前正好对应“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即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各类偶发事故、个体事件迅速升级为全国瞩目的公共危机事件案例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风险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从风险社会视角来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历时性风险共时态存在、风险责任主体模糊、公众风险传播理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困境。从风险社会理论这一全球化的语境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进行研究,是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研究的新视阈,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行有效公共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顾杨丽 《新闻实践》2011,(2):40-40,41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到来,中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方面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一个特殊时期,光是杭州今年就发生了“5·7”和“8·4”两起交通肇事案,闹得全国舆论波涛汹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信息呈现海量、快捷和恣肆的流动特征,传统媒体在采撷过程中已被“逼”出了一个“抢”的业态,而路径繁杂的网络传播更展示其快捷、灵动、无孔不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现代化和科技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公共危机是风险社会中现代国家与公众经常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近年来,随着各种公共危机的不断发生,我国目前已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危机传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孙健 《声屏世界》2011,(5):11-12
江苏响水,一句流言竟引发万千群众逃往县城。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渐渐增多,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则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公信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危机事件的传播规律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政府与传媒都应适时更新舆情应对观念,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立足于服务群众,及时主动地提供资讯,为群众释疑解惑,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彰显公信力和权威性,将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
徐义涛 《大观周刊》2011,(48):50-50
公共危机直接影响“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乃至“全球安全”,关联着公民的生存权利、社会的公共秩序、国家的公共权力和国际社会的外交格局。公共危机是任何社会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悲剧发生的可能性,是任何政府所要解决的必要任务。本文将从我国目前公共危机决策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健康传播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卉 《新闻传播》2009,(10):34-34,36
公共危机事件是危及社会公众生活和利益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与健康传播的关系,指出应对公共危机离不开健康传播.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中健康传播存在着传播内容和渠道单一、健康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认为在今后的危机事件应对措施中.必须重视危机事件健康传播.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席卷着整个世界:从“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到俄罗斯人质事件,从东南亚非典到印度洋海啸,从“苏丹红”食品危机到“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报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在特殊的社会心理丛生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和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导致的信息泛滥,资讯传播形式多样、渠道复杂.大大增加了政府和媒体紧急处置和有效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事件的难度。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进展和演变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媒体在紧急情况下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笔者以海报为例就突发公共事件下媒体作用与管理研究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的这场暴雪,是继“非典”危机之后,我国面临的又一巨型突发公共事件。这场暴雪的洗礼,不禁让人们思考起一个在新闻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多学科都有交叉的话题,那就是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着力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一方面,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近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超过千亿元。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如果处置失当就可能造成社会危机。同时,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应急广播体系缺失,急需从国家层面构建应急广播体系,以在公共突发事件面前统一指挥,联动救援。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间,内地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疫情已经升级为全球性疾病大流行事件。作为以新发传染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与过去的2003年"非典"事件相比都离不开对信息传播的观察。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中国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后首次出现的全民性公共危机在这个新的传播语境和情境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研究在媒介信息传播、地方政府管理和受众舆论引导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样态的同时,也给我国危机传播管理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改变。  相似文献   

14.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无不伴随着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谣言往往会导致社会恐慌、使事件趋向复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途径和速度更为快捷和便利,其社会影响更为恶劣。因此,关注和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其传播途径和规律,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王小蓓 《视听界》2009,(4):45-46
在日益宽松的舆论环境中,人们也逐渐达成共识:危机管理应当成为一种日常管理,而作为危机传播之一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如果也能日常化,体现出的将是媒体直面危机的理性态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是媒体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吴怡蓉 《新闻世界》2013,(12):66-67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舆论引导是处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恰当的信息传播可以使组织内外迅速达成共识,加快应急处置过程,而方式不当则容易产生谣言,甚至激化矛盾。在2013年7月发生的贺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贺州市政府积极与媒体合作,快速、透明地发布官方信息,解答公众疑惑,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其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主要从贺江水污染事件中舆论引导、应对媒体等的做法出发,详细分析此次事件舆论引导的效果和特点,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有效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建华  冯聪聪 《视听》2022,(2):12-15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新的媒介生态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科学化、社会治理内容透明化、社会治理决策智慧化的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提出联动共享、即时传播的要求,对网络安全治理与信息传播的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在新媒介生态下,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组织树立网络化思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是对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综合考量,也是地方党报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之一.本文以《咸阳日报》对2013年盛夏的一次城市突发供水危机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新闻媒体参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维 《视听纵横》2009,(3):23-25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183;贝克郑重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其意在提醒我们,现代社会具有与以往社会显著不同的运作逻辑和特征,必须注意现代社会的矛盾和风险的多样性、突发性、弥散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发预示着“风险社会”已经来临。于此相伴,公共危机管理也逐步进入各级政府和公众的视野,成为各级领导面临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如何采取大众传播及其它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2005年11月下旬,哈尔滨“停水”事件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发人深省,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媒体如何科学地调控危机传播,减少其负面效应,公众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危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