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系统地分析了浙江省天台中学校园网设计方案中的许多问题。介绍了结构化布线和千兆以太网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网络性能、学校需求、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及建设费用等问题,对中小学的校网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校作为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一直都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至1999年,校园网已初具规模,信息化教学、自动化办公已成为教学管理和课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经过认真细致的建设规划、可行性分析和考察后,镇海中学于1999年底开始对已有校园网进行升级,目的是构建千兆校园网。2000年4月,整个千兆校园网工程全部按设计计划完成,同期投入运行。2002年6月,我校与宁波电信合作,实现了宽带接入。之后又与宁波网通合作,开设了名师网上课堂。镇海中学千兆校园网以网络信息中心为核心,为用户提…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校园网建设热潮延续至今,掐指一算已有十多年。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校园网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之相对应,校园网主干带宽升级的脚步也未曾停止过。校园网主干带宽走过了从百兆到千兆再到万兆的轨迹,校园网接入带宽也从64K、2M发展到现在的千兆甚至双千兆。最近,北京大学校园网出口的外部访问流量已经超过双千兆,面临再次升级的需求。2002年万兆刚出现时,成本居高不下,那时我就主张大家一定要理性面对升级,不要盲目攀比,是否升万兆一定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一定要将升级和校园网…  相似文献   

4.
校园网是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建设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实现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我校的建网经验,本文提出一个中小学校实用型千兆校园网建设方案,以校内100个信息点计算,工程总造价约1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有条件的学校都在陆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有的校园网只有几十个信息点.有的则有上千个信息点,无论校园网的规模如何.大都采用快速全交换以太网的技术.采用树形的网络拓扑结构,即由中心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与桌面交换机相连.实现骨干千兆桌面百兆的校园网络应用环境。在这样一种网络结构中,为了加强网络的安会性及限制广播风暴,VLAN技术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千兆光纤主干、校园网百兆交换到桌面,全区60%以上的学校已建成校园网,今年9月将完成全区所有学校校园网建设,实现宽带“校校通”工程。小学三年级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深圳市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汹涌而至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建设日益受到各中小学的重视和欢迎。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以及学校现代化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我校于2001年8月建成了性能优良的千兆校园网。如何抓好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结合我校实际从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特点、建设和应用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校园网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特点1.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校园网上的教育教学信息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的多种媒体信息资源,如声音、图像、…  相似文献   

8.
校园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学校办学的基础设施和必备条件。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直接标志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以千兆主干网络为基础平台,以校园网应用为主线,以实现广泛的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为目的,为建设信息化学校提供了一个高效、易管理、可增值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国家倡导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我们温州大学在对校园网进行改造之前对原两校校园网的现状进行了需求分析,对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建设目标根据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以及计算机组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校园网建设将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的推进策略,在三至五年内分两期建设和完成。1.第一期建设目标为:采用千兆光纤交换网络完成四个校区内部高速互联和出口宽带升级,实现核心层设备支持万兆架构以及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数据交换能力;优化网络架构,清晰网络层次,划分校园网网络为主…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与规划,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03年,经过6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建成主干千兆、桌面百兆的校园网络。校内教师计算机共260多台,学生网络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60余间,现代化的课堂实录教室1间,网络中心1个。这些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校园网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