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09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阳光体育运动"效果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班整体有显著提高,证明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曹荣武 《考试周刊》2008,(3):125-126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出发,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体育运动是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响应国家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号召,为学校制定大学生健康教育方针提供参考。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的问题比较分析,就大学生健康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和影响,本文笔者就校园体育文化与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校园阳光体育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对体育运动队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队队员与普通学生一样有发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体育运动队学生较之非体育运动队学生在应对方式更多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安徽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安徽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解决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各种因素,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依据,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使“阳光体育运动”这项国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促进亿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锻炼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07年以来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随着标准的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成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阵地.然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现全面下滑状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首先提出了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应该坚持长效机制,分析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涵义及重要意义,并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俊涛  郭良奎  赵伟 《天中学刊》2003,18(2):109-110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校应加强体育运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高校不可不重视的课题,从多种渠道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给予积极干预和指导是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从体育运动心理角度阐释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调试及人格健全的积极作用,以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合适的体育运动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原龙虎 《文教资料》2006,(25):163-164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标准出发,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体育运动改善自我概念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梁瑞涛 《考试周刊》2011,(90):141-14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的时间、场地都还给了学生,但是如何更有效地积极地推进新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总结经验法等方法,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积累体育锻炼的方法。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制定“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建立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九江市高校实施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为:通过系统的教学管理改革及校园建设活动,为“阳光体育运动”创造时空条件;利用地区资源优势,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体系;调动一切力量,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体系;通过多种途径,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齐爱丽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2):105-1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毕节学院的200名学生进行了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太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程度不够广泛,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段集中在下午,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在学校运动场馆和学校内空地,以球类项目为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为增强体质,影响因素主要是体育锻炼氛围差、运动器材短缺和运动场地不足.大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术的主要途径是体育课,形式是与同学或朋友一起活动.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内开展得不广泛.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得到了师生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的认可,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形成和完善体育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阳光体育运动的介入势必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状况,从指导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终身性等几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完善在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齐爱丽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2):116-119,128
当前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但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意义与作用如何,仍需要体育工作者进行探讨。随机抽取毕节学院24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在毕节学院的顺利开展,切实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为更好地在高等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校能认真且有规律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结合情况不容乐观,经常性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频度较低,80%的高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活动,40%的高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阳光体育运动”专门领导小组,高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能基本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且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社会、学校和个人3个方面。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旨在为推动安徽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大学阶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大学阶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势以及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的促进作用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体育运动参与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依据,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研究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