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明海 《广西教育》2004,(7A):38-38
如何认识当前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怎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应当是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敢于和善于突破已形成的习作误区,弘扬让学生在与生活实践互动中进行习作教学的思想,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辉 《学周刊C版》2019,(15):122-122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一个过程。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这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依葫画瓢,模仿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活思维、拓宽思路的好办法,是学生动笔的基础.因此,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而模仿文本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发联想;活动为先,先说后写;激励信心,呵护创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难点。我在习作教学中,从如下几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他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习作与兴趣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年级的作文阶段目标要求中,分别强调了乐于写、自由写、学会写。其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强调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动机,强调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从低年级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想象、积累、表达。由此看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一.亲身实践,丰富习作储备语文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习作能力也是从实践中锻炼形成的。语文  相似文献   

8.
王秀梅 《宁夏教育》2023,(Z2):105-106
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习作教学。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强调学生发展的共性,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能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快乐,增强表达欲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9.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多年来,学生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对习作题目常常是无法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样写?通过进行多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并教会学生在习作时学会选材、叙述、描写、抒情,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奠定基础。但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有不断地引导、因人而异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和选取材料、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观察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易于动笔写真事,乐于动笔表真情。作文是语文基本功中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和体现学生其他语文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写作欲望,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常习作教学,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并发挥兴趣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的习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生活中挖掘源泉、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在活动中开拓思维、在习作中真情表达等都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同时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教师和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心态,学生的习作水平难尽如人意。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习作指导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那就要把握好习作指导的根———乐于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如果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习作练习或者积累,那么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入手,注重语言积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教师要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及训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说话、写话并进行习作练习,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激励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  相似文献   

15.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关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习作内容、文字表达以及习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提到作文眼前就浮现出学生们谈文色变、望文生畏的场景。似乎在孩子们的心里作文与"快乐"无缘,而作文本上东拼西凑、套话连篇、一文多用等现象却屡见不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忽视习作教学,并应努力推陈出新,使学生真正实现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而最终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主习作的目的。一、走进学生,关注焦点,激发自主习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材中常有些课文会留有“空白”,这些空白可能是作者有意留下,也可能是无意留下的,它没有完整、明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它在召唤着读者的想象。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灵活地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中与文本和作者积极地进行对话,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拓展习作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兴趣是学生进行写作活动的推动力,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激发学生习作动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林英 《教学随笔》2012,(8):105-10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了四种习作指导策略,即素描训练、夯实功底;对比鉴别、辩证思维;创设情境、积累感受;形象潜移、授之以渔。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取一种或几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使学生从习作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获得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十多年,听学生唠叨最多的就是怕写作文,这也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克服孩子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的心理,这是语文习作教学的难点,也是突破点。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写作是何等的重要。于是,我开始了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实践体验、采取多元评价、激励成功等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