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以孔子为分水岭,孔子之前是官府垄断时期,只有贵族、官宦的子弟才能享受教育,一般贫民子弟根本没有权利享受教育。自孔子兴办私学后,这种官府垄断的格局才被打破,教育才走向寻常百姓家,所以说孔子是中国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古代教育的史册,记载着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到了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僚制度的产生,又必须有新的教育方法来培养统治阶级所急需的各种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第一个办起了大规模的“私学”,明“有教无类”的精神,将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孔子开始他的教育活动大约是在二十岁左右,除了短期直接参加政治活动外,一生中有五十余年之久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长期认真从事教育活动的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由于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教育对象也多半限于官僚贵族子弟,大多数平民子弟很难获得到官办学校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家庭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被尊奉为“圣人”、“万世师表”。固然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决定的。 一、创私学把教育推向民间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发生、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尚书》记载,舜时即设学官,由契负责道德教育,由夔负责音乐和诗歌的教育。但是,在奴隶制度下“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把典章制度、图书资料、礼器、乐器藏在宫廷之中,由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担任教师,实行官师合一,政教一体。不仅平民、奴隶受不到教育,即使奴隶主下层的子弟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奴隶制度的不断崩溃,大量典章制度、图书资料、礼器、乐器流  相似文献   

5.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首创私学,使平民子弟也平等地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公开声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只要送上微薄的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给予教育的。不管现实生活中将人分为多少“类”,而要进入我的门下接受教育,我都欢迎,绝不会接受某一“类”而拒绝另一“类”,一律平等对待。孔子的教育平等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一、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孔子从来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师生之间经常讨论各种问题。有一次,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北游农山。孔子请他…  相似文献   

6.
(一)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修成康之业,述周公之训”(《淮南子·要略训》),偏向于复旧、保守;但在教育上,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最后地打破了垄断文化教育的奴隶主贵族的“类”,完成了由“官学”到“私学”这一发展过程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浅析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动的年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表现之一是,殷商和四周时期学在官府,学校都由官府主办,并且是为贵族子弟而设;到孔子时,由于经济、政治的变动,王室衰败,社会动乱,文化典籍流散民间,官学败坏,出现了文化下移现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招收门徒,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他办学几十年,招收的学生据说达三千人。这些学生有的出仕做官,有的招徒设教,发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学制中的一种类型,是私学的一种,与官学相对而言。据说孔子最早开创私学。他自行设学,曾出现弟子三千的盛况,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由官方和贵族垄断的局面。到了汉代,一般地主、商人、士大夫为教育蒙童识字读书,都设立了私塾。私塾有高级和初级两种:高级的属于私人讲学组织,专教儒家经典。最早的书院便属于这一类?唐代以后,统治阶级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大量发展初级私塾,  相似文献   

9.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成就最为卓著,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因材施教.学乐结合大洋网版主钟葵: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孔门弟子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教育多为精英教育,受教育只是少数人能享受的权利。这种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官员服务的,研究的多是“牧民”之道,在这种教育中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多为“帝王之师”。早些时候,这种学校的生员均为贵族子弟,春秋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穷人家的孩子只要有可能读书学习,也可以参加这种选拔官员的资格考试,后来便完善为科举考试制度。一般说来,参加学习的生员开始接受成圣成贤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  相似文献   

11.
沈淦 《中学教育》2005,(11):43-46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 断,首创私学,使平民子弟也平等 地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 倡导“有教无类”,公开声称:“自 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这里说得再明白 不过:只要送上微薄的十条干肉 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给予教育 的。不管现实生活中将人分为多 少“类”,而要进入我的门下接受 教育,我都欢迎,绝不会接受某一  相似文献   

12.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与我国新《义务教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也处于新旧更替的交接点上,新兴地主、“农与工肆”之人、小私有者和要求解放的奴隶们都渴求文化知识。孔子顺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从而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促进了私学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政治、思想、文化、哲学等方面都有一些伟大贡献,而其在教育上的建树更是有口皆碑。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贡献,一直被人们传颂着,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兴办私学,兼收并蓄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一生处于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当时由于奴隶起义和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相互残杀,再加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冲击,致使奴隶主阶级趋于极其衰落的势态之中。原有的奴隶主贵族集团垄断教育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学在王宫”的局面已经打破。“礼失而求诸野”,“学述下移”是当…  相似文献   

14.
春秋末期,文化下移,"王官之学"散在民间。孔子开设私学,以六艺之术教学授徒,贤者达72人。《尚书》是关于上古政治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的先王之事,孔子以《尚书》为政治教科书,以《尚书》篇要旨教诲弟子。稽考文献典籍,孔子后学论及《尚书》者主要有颜回、子路、子贡、漆雕开、子夏、子张等6人。孔子后学在促进《尚书》学发展,推动《尚书》教育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金富 《教书育人》2011,(12):68-6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打破了当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走向大众化。提炼孔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严肃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为呼声最高的教育方式,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我国古代私学传统的重现,引起了舆论界和研究界的重视。孔子的私学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针对孔子的私学教育的原则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儒”的本义就是有知识有才艺的人。有知识有才艺的人到底学习什么呢?在孔子之前,能接受到教育的人是贵族子弟,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相似文献   

18.
私学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开始,在中国历代社会中时盛时衰,几经发展和演变,私学便成为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私学之所以几度复兴,是私学的社会作用所决定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私学再度复兴是其现实作用所决定,兴办私学可以使国家在教育上实行少投入经费,而多出人才,繁荣教育促进社会发展。这种经济而有实效的作法是符合社会市场体制的要求的,因此,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也会象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私学在我国再次呈现出一个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时间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论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其核心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相似文献   

20.
王丽 《考试》2007,(11)
纵观中国教育史,不难发现,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能够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健全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到现时期的新教改推行,可以说教育教学改革走过了风风雨雨。孔子提倡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隋唐时期完善科举制,推动了隋唐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有用人才。近代史上洋务派为了挽救垂死的晚清政府,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开启了中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