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3,(7):75-76
<正>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创建于1946年2月,1949年7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1950年3月停办。学校初创时设在淮阴北门大街大陆饭店院内(即今日淮安日报社院内)。首任校长由《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新华社华中总社社长范长江担任,副校长包之静,秘书长谢冰岩。不久,范长江奉命调中共南京办事处工作,由恽逸群接任校长。该校共招生4期。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份,谢冰岩同志查阅《新华日报》(华中版),发现该报1946年2月17日第四版的《新闻工作》第一期上有一篇文章,是介绍淮北黑板报情况的,他极其兴奋地告诉我,要我去看看。第二天下午我真的去看了,一看就引起了我的回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在当时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的建议下,召开了华中新闻工作会议。会议由新华社苏中分社社长谢冰岩同志主持。新华社淮南分社汪义  相似文献   

3.
去年初夏,原华中新闻专科学校二期学员到淮安板闸寻根时,非常怀念老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副社长徐进,特别是他上的三堂启蒙课还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脑海里。那是1949年3月,华中新专校部所在地板闸镇,突然从沉寂中热闹起来,街东的公路上解放大军日夜兼程向南进发;镇西的运河里百舸争流,满载粮草和医药用品支援前线。镇上的乡亲用惊喜的目光迎送着自己的军队奔赴战场,新专的学员在课余时也涌向公路两旁向解放军寄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1989年12月28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南京分会,在新华日报社召开范长江、石西民、恽逸群、许涤新、徐进五位同志的新闻实践学术讨论会,曾经跟上述五位同志一起工作过的新闻界老战士以及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社、扬子晚报、《新闻通讯》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与会同志缅怀了范长江、石西民、恽逸群、许涤新、徐进  相似文献   

5.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1909~1970),原文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稿,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历史,为后人赞誉.范长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筹办国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要职,在领导岗位上为我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观其一生,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范长江始终坚持其新闻操守,信奉其新闻观念,以其笔记其见、述其思,无愧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纪念他,1991年设"范长江新闻奖"作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奖励.  相似文献   

7.
1949年6月,我进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学习,不久调《苏南日报》任记者,至1953年春离开《新华日报》,虽时不过3年半。但回顾过去,这实是我最值得回忆的时期。革命学校的生活和党报工作的经历确实给予我许多极为宝贵的教益。后来我  相似文献   

8.
1946年3月初,我从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提前结业,被分配到《新华日报》(华中版前期)工作,从这里,扬起了我记者生活的风帆,留下了我起步的轨迹。华中《新华日报》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九日在苏皖边区首府淮阴创刊。开始时它是四开两版?来扩大为对开四版。为了  相似文献   

9.
创办第一所新闻学校1946年2月,为适应解放区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在江苏淮阴创办了专门培养新闻干部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见图1),这是新华社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兼任华中新专校长(1946年5月范长江调往南京后,由恽逸群接任校长),包之静任副校长,谢冰岩任教育长.专业分编(辑)通(讯)、电务、经理三科,学习时间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0.
恽逸群同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华东总分社社长、华中《新华日报》社长、山东《大众日报》总编辑、山东《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1955年起,蒙受冤狱二十余年之久。不久前,有关部门已正式予以平反昭雪。1978年12月,恽逸群同志病逝于南京。恽逸群同志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抗战国际知识》、《新闻学讲话》、《蒋党真相》。“文化大革命”中,恽逸群同志在江苏阜宁中学图书馆度过了10年艰苦的岁月。在这期间,他尽管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仍默默地写下了一些针砭时弊、见解精辟、言人之所不敢言的文章。《平凡的道理——略谈个人崇拜》就是其中的一篇,现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6):107-108
<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唯一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即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这本小册子近4万字,原为作者1946年2月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演稿,学员将其授课内容整理以后发表于《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新闻工作"上,随后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7年又有冀中新华书店、山东新华书店、胶东新华书店等版本。1948年4月,恽逸群对《新闻学讲话》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领导职务调整本刊讯6月13日,江苏省委宣布了调整后的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领导职务:许洪祥同志任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周跃敏同志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周正荣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继续担任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新  相似文献   

13.
潘梓年同志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担任《新华日报》社长,我们和他一起工作了9年多的时间。他是《新华日报》同志敬重的领导人,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报馆全体同志曾撰文祝贺,表示要学习他“坚贞不拔的革命操守,严谨谦和的学者态度,奋斗不懈的苦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信息     
江苏省新闻界座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9月19日江苏省新闻界20多位代表在南京座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座谈会上,新华日报总编辑刘向东、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王毅、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李向阳、江苏电视台常务副台长苏子龙、《群众》杂志办公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来信新闻战线编辑室: 今年第九期的“新闻战线”上,齐语同志写的“怀念何云同志”一文,说前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是浙江余姚县人。我们为了收集有关烈士的资料,载入光荣史册,也为了做好烈士家属工作,想了解何云同志的家在余姚县那个乡镇。我们不知道齐语同志的地址,烦你们将这封信转给他,请他给我们解答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信息     
江苏省新闻界座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9月19日江苏省新闻界20多位代表在南京座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座谈会上,新华日报总编辑刘向东、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王毅、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李向阳、江苏电视台常务副台长苏子龙、《群众》杂志办公室副主任司锦泉、扬子晚报总编辑周正荣等同志先后发了言。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我想结合新华日报新闻改革的实践谈三点体会。 第一,党报改革要努力使党报遵循新闻规律,强化党报的特色或优势。 在苏南办报质量比较高、各个市都有晚报的情况下,我们《扬子晚报》在苏南的无锡、苏州、常州,每个地方大约都有10万份。有很多人都讲《新华日报》要好好总结《扬子晚报》的经验,把报纸办好,报纸质量是发行之本。现在《新华  相似文献   

18.
(一)范长江(1909年~1970年),四川内江人,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他早年就读于北大哲学系,1933年开始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写稿,1934年成为《大公报》撰稿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1938年他在汉口组织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42年后曾任新四军苏皖鲁边区新闻学校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中共南京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总编辑等职。解放后任《解放日报》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惨遭迫害,1970年10月23日,死于河南省确山县,年仅61岁。他含恨离去了!但却给中国新闻事…  相似文献   

19.
“六一”前后,前华中新闻专科学校部分师生赴江苏省淮阴市和淮安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寻根访旧活动。华中新专1946年春创建于淮阴,后因战事紧张而停办。1948年形势好转后于射阳千秋港复校,后迁至淮安板闸,连办两期,直至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续办苏南新专。这所党在华中地区兴办的新闻干部学校,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新闻工作者,奔赴全国各地,大多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贡献。5月30日,复校后的教育长、新闻教育家罗列带领四十多名师生及亲属、遗孤前往  相似文献   

20.
一、离开淮阴去淮安 1946年元旦刚过,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同志对我说:“盐阜地委要调你回去编火众报。”在1945春,王阑西同志调我到《盐阜大众》报,当时我对他说:“我只读过几年私熟,没上过洋学堂,干不了。”他说:“送你去建大学习,学了你就会了。”就这样,我结束了在建阳县荡东打游击的生活,去安徽淮南旧铺镇,进新四军军部办的华中建设大学学习。原定进新闻系,后因学员不多,乃成立一个新闻队,合并到文教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