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唐宋 《当代传播》2001,(4):91-93
报业区域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势之一。本试图以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为出发点,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及新闻传播学的相关观点分析报业区域化发展之动因。报业区域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基础,为大城市为中心,以区域化底蕴为依托,以新闻传播事业的整体发展为前提。报业之所以会选择区域性的发展模式,是搞好发行、增加广告、扩大相对影响力的需要,是满足读化附属感的需要,是新闻传媒竞争中突出比较优势的需要,是及时性、接近性、独家性的新闻价值观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曹艳梅 《新闻前哨》2006,(10):86-87
上世纪90年代,报业经济不断扩大。为了确立竞争优势,适应报业市场全球化要求,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了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诞生是报业单位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报业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从财务角度看,经营的过程就是筹资、投资和资金运用的过程。为推动报业经济的发展,切实推行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广东报业在跨区域经营方面的实质性动作,最早出现于1997年前后。1997年,是我国宏观经济从卖方市场和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或“过剩”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在报业也是如此,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广东报业在种类、数量、形态各方面均迅速膨胀,成为全国三大报业中心之一,报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新京报》正式在北京面市,这是国内第一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跨地区合作创办的报纸,两大不同经济区域的报业集团合作办报,对多年来形成的区域分割的报业管理体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报业发展由区域内竞争转向跨区域竞争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影响报业“跨地区”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陈磊 《传媒观察》2004,(7):37-39
在报业“跨地区”发展成为潮流和趋势的语境下,探讨影响其发展的经济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区域报业面临着强势媒体和新媒体的双重夹击,在发展中受到地域限制,经济限制,寻求突破的着力点少,但区域报业在发挥有效信息传递中相较于强势媒体对本地有着熟知性,对新媒体而言又可以体现权威性,因此,充分发挥其影响力便成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国报业经济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国家报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报业经济,我们首先要精心搞好主业经济,经营好自己的主产品,树立市场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必须努力形成以报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经济的战略布局,稳步拓展多元化经营,要不失时机地进入其它行业,形成非报业经济支柱。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山东聊城日报社在办好报纸的同时,快速发展非报业经济的经验和做法,供地市报同仁学习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淮海经济区域地市报业媒体的协作,2007年9月10日,淮海经济区20家城市报业媒体负责人聚会彭城,共议报业发展新的“淮海战役”。江苏省的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泰安、莱芜、日照、临沂、枣庄,河南省的商丘、开封、周口和安徽省的淮北、宿州、蚌埠、阜阳、毫州等20家城市报业媒体负责人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徐州共同宣言》,正式宣布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成立。  相似文献   

9.
报业经济可以说是报人现时“曲不离口”的话题。报界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图报业经济的大发展。《报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近年报业市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走势,将报业改革与国企改革做了比较分析,可使读者拓宽对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媒体竞争的中心是争取受众,得受众者,得市场,赢得受众,便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媒体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受众?读读“本期专题”刊登的介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践经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1,(11):23-23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组织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强化报社的企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红建报业集团不能一哄而上,须具备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报业集团必须姓“报”。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并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办报为中心,以政治影响力强、普遍受到读者欢迎的报纸为龙头产品。即使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非报纸收入超过报纸收入后,也不能对办好报纸稍有分心。 2、报业集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报业集团必须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4、报业集团必须拥有多家媒…  相似文献   

11.
吴逸 《传媒观察》2004,(12):31-32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报业发展已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经济实力强大的报社可以形成一个报业集团,可以兼并别的报纸,可以大力拓展报纸以外的经营项目,反之,就会处于劣势甚至可能被兼并、关闭。报业经济,成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朱陆 《传媒观察》2006,(6):49-50
随着中国报业在2005年出现“拐点”,全国以北京、广州、上海为标志的一线城市和以省城和直辖市为重点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报业竞争,正向地市城市扩展并攻城掠地。地市级党报原先由国家政策法规保护形成的市场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最新的中国报业年度报告则指出“除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市报人》2005,(9):46-46
据报载,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日前在深圳成立。该联盟宣称,成员单位将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强强联合,形成覆盖整个珠三角经济区域的报业广告组合优势。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了广告业的蓬勃发展。由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番禺、顺德、南海、惠州、江门、汕头、肇庆、  相似文献   

14.
戴必莲 《新闻界》2005,(5):17-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报业逐步与政府财政“断奶”,最终走上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道路.伴随着报业走入市场,报业经营日益发展,报业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成为办报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柴国庆  王金春 《传媒》2000,(11):14-15
我国传统报业经济是以报业广告、发行和印刷等主业经济为重要内容,而现代报业经济的发展将形成主业经济与多种经营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共  相似文献   

16.
易海燕 《青年记者》2007,(24):20-21
尽管报业仍对上市充满期待,异地办报也在尝试,区域竞争依旧激烈,但相较于以“数字报”命名的报纸网络版本,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明显逊色。数字报为报纸内容的新媒体化提供了载体,如果能够顺利演化,现今的传媒格局将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7.
报业集团、报社(以下简称“报业单位”),主要经营出版发行所办的报纸,以及以报纸为载体经营广告业务。报业单位在保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前提下,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正常有序的经营。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广播电视和网络,纸质媒介有着较为独特的传播规律和市场定律.在传播手段上,报纸对所在地理区域有着更强的依赖性,而广播电视和网络在技术上更接近"无边界传播".相对于其它产业,一个地区的区位特点对报业经济起着更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北报业市场这一特点的解析,从中管窥到报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盘点2005年,中国报业人的心情是沉重的。持续10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报业的拐点”、“新媒体冲击”、“报业经济告别暴利时代”等词汇,成为点击率极高的关键词。而放眼全球,来自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报告显示,全球报业都出现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今已进入‘营销时代”的中国报业,面临着一个新的突出矛盾:报业经营管理人才奇缺。这已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近10年间,以宣传改革开放为己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鼓与呼的中国报业,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产业群体,其产业化速度、资本积累速度是惊人的。与中国报业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是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医乏。因此有学者呼吁:新世纪呼唤报业企业家,需要懂新闻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政府在经济上的“断奶”,以及报业竞争的加剧,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历史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