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上海卷 “他们时代”来临的标志 世界是由“我们”、“他们”组成的,“我们”、“他们”原本是互相依存着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时也便意识到了“我们”,反过来,当人们意识到“我们”时也便意识到了“他们”。只是在过去。很多人,特别是优越感特强的都市人(尤其是都市中的80后、90后),往往一切都从“我们”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竭力表达自己的欲望、激情和见解,而仅仅把“他们”当作衬托自己优越感的外围人或看客,  相似文献   

2.
李帆 《留学生》2012,(6):6-9
每个海外高层次归国人才心里,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中国梦”,“千人计划”的出炉,让他们坚定了“圆梦”的信心。“千人计划”政策的实施,让海外高层次人才看到了中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诚心和气魄,点燃了他们深埋在心底的“中国梦”,坚定了他们回国“圆梦”的信心和决心。 “千人计划”点燃了深藏心底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祭灶神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人民的心态,反映了他们对土地的眷恋,对生命的爱护.反映了他们的“忠”“义”“孝”,反映了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5.
到底是时代的发展为“后儿童”提供了合理的生存空间,还是“后儿童”的存在为社会制造了更多的生机?“后儿童”显示出种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症候”。他们是坐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在他们牙牙学语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家庭差不多都有了彩电。他们是独生子女,他们童年的伙伴是“聪明的一休”、“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蓝精灵”、“黑猫警长”……这些卡通明星就是陪伴他们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6.
王富良 《甘肃教育》2011,(11):89-89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7.
人们说《判断力批判》充满“二律背反”,人们又说康德时常自相矛盾。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他们只是误读了康德:如果他们以为自由美可以发见于尘世,如果他们认为“美的理想”等于“美之大者”,如果他们以为康德美学的核心是“美在形式”。  相似文献   

8.
莫金鹏 《成才之路》2010,(29):60-60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一代深受网络的“荼毒”,网游盛行,差不多就好像是为我们而存在。“垃圾”是我们兄弟几个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们也都是“90后”。他们喜欢但不痴迷网络,上网只是“充实自己的生活”,但你若问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总是张着迷茫的双眼说:“不知道。”然后抱着AK冲得更加卖力,直到“警察玩完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族地区高校,也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几乎没有生存压力,对于生活学习压力选择“无视”和“逃避”,对大学学习生涯不规划,他们“无为、无爱、无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是他们的人生哲理,他们被称为“佛系”青年。文章对民族地区高校该群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从该群体入手的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11.
About the Film 特种部队“G.I.Joe”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在上一部电影中,他们击败了恐怖组织“眼镜蛇”,并将其首领送进了监狱。然而,“眼镜蛇”没有被消灭,他们劫持并冒充了国家总统,诬陷“G.I.Joe”叛国,并偷袭了他们。  相似文献   

12.
贡颖 《学前教育》2009,(10):36-37
转眼间孩子们和“比比”已经相处了好几个月了,他们与“比比”有了相当深厚的感情,“比比”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几个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爱打架,打架的理由也可能五花八门:别人说他们如何如何或无意中碰了他们一下,他们就会气急败坏地冲上去打人;谁要是在老师面前说他们的小报告或告诉老师他们没交作业,他们也会打、骂同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管当时是否真的有“不平”,他们总是爱出手相“助”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因此个别和他们在一起的学生,也依仗着他们而变得会欺负人了;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教育》2007,(11):24-25
高效经理人遵循了以下八个习惯做法: 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他们制定行动计划。他们承担起决策的责任。他们承担起沟通的责任。他们更专注于机会而不是问题。他们召开富有成效的会议。他们在思考和说话时习惯用“我们”而非“我”。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3,(9):104-109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矮人”“小红帽”“睡美人”“青蛙王子”“穿靴子的猫”……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形象,至今仍是好莱坞大片无穷无尽的题材源泉,以至于很多人渐渐模糊了他们的“原籍”——其实他们并非“美国造”,而是“德国产”。  相似文献   

16.
吴长顺 《红领巾》2010,(6):45-45
曾看到这样一则数学小故事:两位俄罗斯数学家在飞机上相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有三个儿子。”伊凡说,“他们现在多大了?”“他们年龄的乘积是36,”艾格说,“他们年龄的和恰是今天的日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很多家长都热衷于“零岁工程”,危言耸听地宣称“孩子的早期教育没做好,他这辈子就完了”,于足,他们把一个个还不懂得“输”“赢”的小孩推上了人生的竞技场,让他们识字、算术、说外语等,让他们背上生活的“十字架”,剥夺了他们快乐的童年生活,远离大自然,看不见蓝天白云、绿地山脉,看不见自由飞翔的小鸟、浮水嬉戏的小鱼。  相似文献   

18.
秦艳华 《师道》2012,(6):40-40
学完第三课《牡丹花月季花梅花》之后,孩子们嚷嚷着说要和我一起养花,我爽快地答应了。课外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谈论养花的事,他们都显得格外兴奋。 “你们在家栽过花吗?”我问。他们纷纷摇头。“我们先把土松松,再把花栽在花盆里。不宜埋得太深,最后我们再浇水,浇水的时候要浇透。”他们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么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栽花”呢?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负责松土。”“我浇水。”“老师,我可以学着栽吗?”我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孩子们有的松土,  相似文献   

19.
就这样,哈罗德伤心地回到了旅馆。他把消息告诉了弗莱达后气还没有消。“我要让他们停止筑这条路,”他说。“他们不能把路穿过我们的旅馆。”“我们怎么能阻止他们呢?”弗莱达问道。“他们在许多地方做过  相似文献   

20.
升入中班后,幼儿搬进了新的活动室,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很快发现了地台上的一个“大物件”。这个椭圆形的物件由牛奶盒围合成,中间铺着很多层透明的一次性桌布,幼儿纷纷问:“这是什么?”得知是哥哥姐姐留下的东西,他们便跑去找哥哥姐姐问个清楚。很快,他们知道了这是班级的“小池塘”。我询问幼儿的意见,你们想保留“小池塘”吗?他们一致表示,非常喜欢这个“小池塘”,想要保留。但是,现在的“小池塘”空空如也,需要我们一起来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