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代是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与之相应的是明人科举梦兆迷信的泛滥。士子往往将考前梦中所见之神灵、鬼魂等神秘力量与考试结果相附会,以梦象作为预兆考试结果的前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梦兆情结和宋元以来的科举定命论,是明人科举梦兆迷信泛滥的历史原因;而明代科举竞争之激烈与残酷,则是催生明人科举梦兆迷信的现实诱因。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作为元杂剧创作第一人 ,在《窦娥冤》、《西蜀梦》、《蝴蝶梦》、《绯衣梦》等作品中引入了“鬼魂”与“梦兆”情节 ,创造了“鬼魂戏”和“梦兆戏”的范式 ,为中国古代戏剧中“鬼魂戏”和“梦兆戏”的创作 ,建构了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3.
《搜神记》中记载的梦兆故事,涉及到政治、婚姻、死亡、人情等许多方面,它们或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或表达对情感的追求,或表达死生天注定的命运的无奈,或通过人鬼沟通宣扬人情之真善美.这些梦兆故事的寓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当时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徐芳 《考试周刊》2008,(22):235-236
本文通过对事例的举证和部分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有关预兆母题的表现形式之一--梦兆的分析,力求部分揭示预兆母题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作为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其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论述,分析了司马迁接受儒家思想的原因,并且探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对司马迁人格精神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卓敏敏 《文教资料》2007,(14):81-83
“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本文从汉武帝器重司马迁、司马迁“举李陵”、司马迁犯“诬罔”罪及“李陵之祸”对司马迁人生道路的影响整个过程,来探讨这一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系是什么?这是司马迁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自班固本之其父提出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观点而后,历代评论者对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系都有所探究,但大都是从表象上来看司马迁是属于道家还是儒家,亦或是杂家或史家,也有人提出司马迁思想结构组合论。如何从总体上恰当公允地把握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系,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我认为,如果把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体  相似文献   

8.
刘庆华 《师道》2012,(4):16-17
司马迁的《史记》流传千古,司马迁的大名尽人皆知。但其形象如何,恐怕各人心中的司马迁不尽相同,莫衷一是。司马迁的画像.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恐怕应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版本)前面插图中的司马迁的画像(见图一)。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光芒万丈的两个人,分别而论司马迁受益于孔子不浅.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就他超时空的人格精神对司马迁的影响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宋人真德秀倡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陈桐生在《司马迁师承董仲舒说质疑》一文中从司马迁博引古籍,不一定接闻于董生、《史记》《汉书》不载司马迁师承董仲舒之事、司马迁与董仲舒同居茂陵说不可靠、《史记》对董仲舒的评价远不及《汉书》、司马迁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司马迁的著述入手,对司马迁的思想作追踪描述,力图对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深层内涵有所揭示。 一、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 司马迁哲学思想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研究司马迁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司马迁哲学的本质是生命意志,司马迁是个生命意志主义者。这里使用的“生命意志”一词,和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不是同一语义上的概念。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的本质即在于求生存,本文使用于司马迁的生命意志可以定义为:生命化过程对外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论赞是司马迁所创述史体例,寸绫尺幅,彪炳后世,可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史记》论赞显示着司马迁伟大史家的博览多识,闪射着司马迁历史评判的睿智之光,表现着司马迁穷士困厄的不平之鸣,深蕴着司马迁人格修养的审美追求。在结体营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无不透露出司马迁的惨淡经营,独运匠心。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80年以后的数年内,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司马迁经济思想的领域比过去更为广泛,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的阵容比较壮观,以中青年同志居多,出现了一些用新的方法进行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的势头。建国以来专家学者对司马迁首创经济史传、对司马迁经济思想、对司马迁治生经营之道和经商艺术、对司马迁经济地理思想、对司马迁经济思想产生及其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片断】《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师: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矛盾内心?(生默读)生1:我认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一句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内心矛盾。师:你感受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内心矛盾?生1:司马迁悲愤交加,我感受到了司马迁内心的愤怒与悲哀。生2:从"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我感受到了司马迁内心的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过去我们为了突出司马迁史学的进步性,多侧重于研究其进步倾向。本文从六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司马迁史学思想的另一方面,即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正统化倾向。认为: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既具有明显的进步倾向,又有浓厚的正统色彩,承认后者的存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司马迁的史学。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而遭腐刑,李陵之祸对司马迁人生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李陵之祸的文化意蕴体现了司马迁对李氏家族命运的人文关怀,揭示了圣贤通道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忠守自我、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17.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与华夏文化丛书》序董继昌中国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这是中华民族的的骄傲;陕西是司马迁的故里,这更是陕西人民的光荣。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秦研究司马迁的学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开展有计划的群体性研究,这在司马迁研究史上是从未...  相似文献   

19.
历来对司马迁的研究,多集中在司马迁本人,而很少谈及他的家世。本文通过汉代的爵位制度,对司马迁家世中某些时间点进行考察,可以推证出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出仕的具体时间,以及其祖父五大夫喜的卒年范围。同时亦可证明司马贞《索隐》所援《博物志》佚文的准确性,对司马迁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以问题研讨作为教学展开的线索。设计者以司马迁的生死选择为中心,依次设计了司马迁遭辱之痛、痛苦的缘由、司马迁面对遭辱之痛的选择、司马迁这样选择的原因等四个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围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