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心这一概念,是晚清词论家况周颐首创的,他在《蕙风词话》中引人注目地提出: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相似文献   

2.
禄彦海 《教育艺术》2003,(11):25-26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目的是为万有的真性争取存在的空间,这可以归结为一个字——"见"。"见"即"现",意味着自我与世界之真性的出潜离隐。"真"的出场,需要个体通过"无"的工夫来破除"我"这一知、欲的载体。随着丧我显吾的达成,"我"脱去了遮蔽真实生命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消除了控制占有他者的意志欲求。人与世界均还原出各自的本来面目,双方达成存在论上的合一,在此天籁境界中,世界与人一体自在呈现。这是一种非常可贵、极具现代意蕴的思想,其间透显着道家式的生命关怀与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4.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  相似文献   

5.
回执     
博士先生: 初读汝信,实以为然,觉吾信之言过矣.然精读,以吾之愚见,汝言实有偏颇之处,不足为训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汝之所言,关乎人性、科学、生活之辩,安能失之以毫厘乎? 伯爵者,兼具人文、科学之心也.瘟病猖狂,彼以财物给民,日:人文之心有矣.至于科学,以资相助,得显微镜,故日:科学之心具矣.然观其二者,其实无共通之处欤?显微镜者,察微鉴毫,能观病菌,是以诊疾治病,解瘟病之患矣.况伯爵二者并行,兼顾济民与科学,故功成也.吾见汝,专顾科学,固然也.然火星者,与人文相较,则吾可言风马牛不相及也.汝岂能言临火星而缓饥荒乎?  相似文献   

6.
志士之死     
时适饥荒,饿殍盈野。有贤士浆粥于道,以赈饥者,亦仁人之心也。一日,贤士亦设食以待,但见一饥者蹒跚而来,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而以袂掩面,似有羞惭之色。贤士倨而喝曰:“嗟,来食!”饥者愤然绝袂,兀骨嶙嶙焉。睥睨,傲然对曰:“吾独不食嗟来之食,乃至于兹。今汝辱吾之志,唯死而已。誓不食也。”  相似文献   

7.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其意乃“思之吾也”,亦即“思考的我”;若从右往左看,其意乃“吾之思也”,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与独创的本性。不思考,不会有悟,无独创不能算悟。悟性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是心灵的闪光,是心智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兽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予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9.
读《孟子》总使人有气势磅礴之感 ,咄咄逼人之势。孟子论辩的进攻性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可见一斑。在该文孟子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后 ,回答齐宣王的问话 ,说“是心足以王矣” ,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就可以行王道了。至此孟子已回答了齐宣王三个问题 ,即“德何如 ,则可以王矣 ?”“若寡人者 ,可心保民乎哉 ?”“何由知吾可也 ?”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概括起来的是 ,您有仁爱之心 ,你可以行王道。那么齐宣王是否接受了孟子的观点和主张呢 ?孟子深知没有。于是 ,孟子提出“百姓皆以王为爱 (吝啬 )也” ,待齐王坚称“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训练。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  相似文献   

11.
捕鼠之猫     
赵人患鼠,乞猫於山中,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馀,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於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郁离子》译文: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的确,写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深切地感悟才能让这些认识和理解变得深刻。感悟,重在一个——"悟"字。"悟"是什么?笔者很赞同一位特级教师精辟的阐释,他说:"悟",乃"心"与"吾"的合成,是一种心"悟",即:"思之吾"与"吾之思"也。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乃是思考与独创  相似文献   

13.
一、吃鸡的猫[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吾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14.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古人曾讲 :“心之官则思。”“悟”字从左往右看 ,其意乃“思之吾也” ,亦即“思考的我” ;若从右往左看 ,其意乃“吾之思也” ,亦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 ,悟性乃是思想者与独创者的本性 :非思考不能有悟 ;非独创不能算悟。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蕴、生命价值等的飞跃式的顿然领会或瞬间把握。悟性 ,是心灵的闪光 ,是心智的飞跃。人如果失去了悟性 ,就像夜空失去了星星一样。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未能将“悟性”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须知 ,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学…  相似文献   

15.
菊隐记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虽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之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草木之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  相似文献   

16.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17.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相似文献   

18.
耳熟能详的《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还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便是古圣人韩愈对教师涵义的诠释。在那时,教师的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9.
苏辙原文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祜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吐、  相似文献   

20.
今試就職業界用人一方面而考察之可得一共同之现象。焉即主其事琍罔不致慨於其助理人员之不得力。可为之事业正多。乃竟不得其人以發展之。時有人才虽午。吾業其衰之憂。問之於商業界有然。更问之於工業界亦有然。即问之於其他各界变莫不有然。若是则吾國职业界人才之寥落。诚可虑也。然更就社会上谋可者一方面而考察之则又得一習見之现象焉。即一般青年之求入职业界者。往往央其亲旧之推荐。友之介绍函件紛紛。日覓位置。謀事之多。主事者幾於应接不暇。一交易所之招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