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凡教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一部分儿童明明不会回答,但看到别的同学举了手,自己也忙举起小手。他们果真被提问到,那是可以想见的。碰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才好呢?我在实习期间,是这样做的: 一般地,我尽量避免让这些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心理因素,这些儿童举手有共同特点:手举得低低的,头不敢扬起来。因此,我很少提问他们。偶而提到他们,造成“卡壳”,我也从不发火,而是说:“××小朋友刚才想好了,一下忘记了,请先坐下,注意听别的小朋友回答……”这个孩子会立刻平静下来,并注意听别的孩子的回答。课后,我再通过单独谈话,要求他们以后做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想好时不举手;想好了再举  相似文献   

2.
刘莹莹 《班主任》2014,(2):70-70
正我是去年新入职的老师,教六年级和七年级12个班的心理健康课。也许因为我是新老师的缘故,上课时,孩子们比较活跃,有的大声喧哗,有的在底下悄悄搞小动作,有的连老师提问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就举手抢着回答问题。批评他们时,他们总是对  相似文献   

3.
<正>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班里的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上课时,提前学过课本知识的孩子频频举手,有的不经老师允许就抢着回答问题;一部分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总是一脸茫然,甚至不敢开口说话。面对孩子们截然不同的表现,家长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  相似文献   

4.
说起我们班的一些“活跃分子”,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这些活跃分子上课时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能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忧的是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不爱举手,爱插嘴乱发言,影响了其它孩子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呢?我苦思冥想了很久,但一直不能想出既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激起他们举手发言兴趣的两全其美之策。  相似文献   

5.
沈松明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2-22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活泼好动。可是,开学没多久。老师捎话来了:“你家孩子上课时一声不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一听纳闷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啊!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以前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常常不举手就回答,老师就批评我乱插嘴,不遵守课堂纪律,所以,我现在上课就不讲话了,免得挨批评!”原来如此,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我一时竞不知说什么好。  相似文献   

6.
老师们大多有这样一种体会:孩子特别爱插嘴。每当老师说一件与孩子切身相关的事时,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你一言我一语来打断老师的话;每当请某一个幼儿回答问题时,其他一些孩子也都忍不住地“打电话”。老师们也尝试以教故事、念儿歌(如讲故事《多嘴的八哥鸟》,念儿歌《多嘴的乌鸦》等)的形式,教育幼儿克服插嘴的现象。孩子们虽然也懂得不应随便插嘴的道理,可是纠正、克服却很难。对这些,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幼儿喜欢插嘴的原因,再找对策。  相似文献   

7.
某日,到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便碰上其儿子正在哭闹,原来其儿子在学校上课时因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被罚站一节课,回到家便没好气地哭了起来。看到此情此景,作为教师的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学生不注意听讲,借提问业提醒学生,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如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就得站着听课,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虽然,老师的用心是良苦的,但其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因为: (一)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一颗稚嫩的自尊心,而当他们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已经感到很难为情了,如果再令其站着听课,则会使其感…  相似文献   

8.
“允许学生上课插嘴、喝水、出去上厕所、随意选择同桌……”笔者认为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实行的这项课堂改革,走进了“异化尊重”的误区:它片面强调鼓励、赏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忽视了教育惩戒和批评在引导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现在的中小学生具有骄娇之气,大多数家长宠着他们,衣食住行,无不包干,任凭孩子指使;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关宠着他们,要求老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为,但你得把孩子教育好。老师你敢得罪这些“小皇帝”们?你是想下岗,还是想吃官司?因此,也只好宠着他们,对他们不批评,只微笑,只赏识和尊重。学生违纪…  相似文献   

9.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活泼好动。可是,开学没多久,老师捎话来了:“你家孩子上课时一声不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一听纳闷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啊!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以前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常常不举手就回答,老师就批评我乱插嘴,不遵守课堂纪律,所以,我现在上课就不讲话了,免得挨批评!”原来如此,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有 人 曾 经 做 过 这 样 一 个 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敞口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就跳出了杯子。后来,他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会撞到这块玻璃…  相似文献   

10.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而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诱导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该是听话的,因而对他们的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却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讲,殊不  相似文献   

11.
有些老师对幼儿园教育《纲要》很熟悉,备谋、上课都不错,但是理论不联系实际,知而不行,学而不用,影响到幼儿的全面发展。比如:上课时讲“保护视力”,可是对孩子画画时眼睛离开桌面很近却不纠正,孩子座位靠南窗,耀眼的阳光直射在本子上,也从不去移动一下桌子;上课时讲“口腔卫生”,但从不检查幼儿牙齿,也不督促刷牙;上课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平时却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大谈“外国的月亮圆”;上课时教幼儿礼貌用语,但平时请幼儿做事情时从不讲“请”、“谢谢”;教幼儿认识昆虫,培养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力和兴趣,可是当  相似文献   

12.
定格时间     
<正>我总是学不会打响指,就在课堂上偷偷练习。拇指和中指使劲一搓,怎么没声音呢?我不甘心,于是一个接一个地打,谁知突然间,打响了!我欢呼着,猛然想起现在是上课时间,可我抬头一看——老师闭着眼,同学们一动不动,窗外的小鸟也停在空中……我以为时间静止了,走到教室中间四处张望,下意识地又打了一个响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老师睁开了眼,同学们都举着手抢着回答问题。老师冲我怒斥道:“谁允许你上课时离开座位的?快回去!”我慌忙回到座位上坐好。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中,有的孩子常常喜欢插嘴,打断老师的话题;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常常不举手便脱口而出或者离开位置跑到老师身边大声嚷嚷;还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小朋友说错了便不分场合、时间随便地大声议论……像这样爱插嘴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常令老师、家长感到非常头疼。我班的小峰便是一个非常爱插嘴的孩子,同时教育多次又屡教不改。我带着疑惑认真观察起这个孩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爱插嘴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4.
小妮子坐最后一排,使劲地盯着窗外.教室里,其他的孩子都在满脸高兴地听我讲课.他们会随着我的讲授哈哈大笑,会随着我的提问抢先回答.但唯独小妮子,独坐在最后一排的小角落里,不为人知.她就像那窗外的落叶,兀自飘零,冷暖无人晓. 少年宫里,座位没有安排.个人先到先选,随自己喜好.别的孩子都抢着坐在离老师近的地方,但是小妮子,不论是早来还是晚到,都会挑选那个不起眼的小角落.  相似文献   

15.
陈菲 《父母必读》2010,(8):10-10
翻开《父母必读》第五期,看到一篇《亲子班的“酷”小孩)里面为上亲子班的宝宝画的素描图,一下子就从里面找到了自家宝宝的形象,绝对是只“小乌龟”。每次我带她去上亲子课,老师提问时,别的小朋友都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她却不知道在想什么,几乎没反应。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吴伯萧的散文《早》。当学到课文第三段“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教室的角落,一只手举了起来。“老师,这把‘不常使用的戒尺’什么时候用呢?”这时.有的学生就遭不及侍地抢着回答了。有的说“当学生做了不好的事”,有的说“当老师生气时,……”他们的回答,确实也认识到了这把“戒尺”的特殊用途。“是呀,这‘不常使用的戒尺’是古代的老师用来惩罚、教育学生的一种工具。”……听了我的补充解释,看得出,他们的脸上都显出了一种异样的神情。  相似文献   

17.
有些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在老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老师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即使懂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就像上课时没有这些人一样;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种孤独感。  相似文献   

18.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学生质疑老师老…  相似文献   

19.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感谢左手     
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学到一所重点小学,老师讲课的内容中有很多是我听不懂的。上课时,老师提问,别的同学都高高地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却往往连老师问的是什么都没搞懂,更不要说回答了,所以,我不敢举手,但这常常会招来同学们鄙夷的目光。于是,出于虚荣心,尽管不会,我也违心地举起了手。开始时,我侥幸没有被老师点到,可后来还是露了馅儿。那是一堂数学课,上课的是刚调来的一位姓高的女老师。高老师提问,我习惯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