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说服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教师说服学生的过程是作为说服者的教师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学生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五种因素构成的,第一是说服者,教师是发送说服信息的说服者。第二是信息,教师通常采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来表达说服信息。第三是说服渠道,这是说服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四是被说服者,学生是接受教师说服信息的被说服者。第五是信息反馈,属于说服的  相似文献   

2.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进而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手段和技巧。教师顺应学生的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信服教师的观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怎样的说服方式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说的道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刘靖思 《考试》2009,(2):53-53
说服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如果能掌握说服学生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说服方法,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一、赞美说服枯干的禾苗需要雨水,但疾风暴雨会把它摧毁;娇嫩的幼芽需要阳光,但一阵暴晒又可能使它枯焦。育人亦复如此。…  相似文献   

5.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一、赞美说服枯干的禾苗需要雨水,但急风暴雨会把它摧毁;娇嫩的幼芽需要阳光,但一阵暴晒又可能使它枯焦。育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什么说服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们所说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教育事实证明,教师正确使用说服语,掌握说服学生的艺术,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基于教学的需要,笔者从说服的态度、目的以及语言运用三方面对教师运用说服语的要求做了明确阐述,并结合教育案例总结出了"找准症结,有的放矢""积极聆听,启发诱导""间接说服,巧妙劝说"三条说服语运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情理交融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说服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改变原有态度。但说服学生过程中的一些非言语因素也不可忽视,下面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几种主要因素。一、教师威信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C·哈夫兰特的研究表明,在促使个人社会态度形成或转变过程中,宣传者的威信高低与其效果成正比。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越高,师生关系越和谐融洽,对学生的说服力就越大。比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甲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技能高超,且为人正直和蔼,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普及化发展,自主招生逐渐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的主渠道。现实工作中教师明显感觉到自主招生学生普遍对传统说服式教育方法存在疲惫。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自主招生学生对说服式教育方法疲惫的原因,并试图探寻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适当赞美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赞美自己。所以,我们在说服学生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在实施说服教育时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给被说服者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  相似文献   

11.
徐宏 《教师》2010,(36):22-22
“说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片面的注入,而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压下学生的坚强意志,而是增加对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以正确的知识来说服无知的盲动。”(徐特立)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大学生态度的学习、改变和巩固的过程。霍兰德(C.L.Hovland)的态度说服模型为思想政治教育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说服者)、教育内容(传递的信息)、大学生(被说服者)对学生态度改变的影响,形成了教师形象的实效设计、教育内容的实效选择和教育方法的实效运用三方面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纵然有十条八条教育方法,但是"说理"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一个擅长说理的班主任,比起不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来,就具备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就更有可能教育好学生。长于说理,重在说服人,感召人。有时,同一种思想,这么说对方就愿意听;那样说,对方就听不进去。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提高"说理"的艺术性。一、教师的说服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会产生障碍首先是语言障碍。教师的说服一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2):122-123
本文论述了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德育功能的五大转变。一是从教师告诉学生转变为让学生自主发现;二是从教师说服学生转变为由学生说服他人;三是从教师精彩呈现转变为学生多样的活动;四是从侧重知识理解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并重;五是从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即时的多向互动。  相似文献   

15.
说服,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较为常见的现象是,老师们往往把说服看成是对学生的单向“训导”,而不是双向交流,于是教师“说服”学生的姿态就和“授课”差不多了。而且许多班主任看不到说服的局限性,他们竟然以为:我一“说”,你就应该“服”;既然我说得对,你为什么不听?这些班主任对“说服”的期望脱离实际了。  相似文献   

16.
徐宏 《教师》2010,(33)
"说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片面的注入,而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压下学生的坚强意志,而是增加对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以正确的知识来说服无知的盲动."(徐特立)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整天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学生却东张西望,漠不关心;教师恨铁不成钢,"爱"生"怒",学生却扭脖子瞪眼睛,或表情冷漠,一言不发……造成"说"而不"服"或越说越不服.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春 《河南教育》2008,(11):20-21
说服,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较为常见的现象是,老师们往往把说服看成是对学生的单向"训导",而不是双向交流,于是教师"说服"学生的姿态就和"授课"差不多了.而且许多班主任看不到说服的局限性,他们竟然以为:我一"说",你就应该"服";既然我说得对,你为什么不听?……  相似文献   

18.
马明 《山东教育》2006,(3):37-38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必须受学生欢迎,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别人(也有可能被别人的观点说服)。这些都需要课堂讨论甚至争论、辨论,其前提便是倡导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马际娥 《江西教育》2006,(13):59-60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意识形态中主流思想和正确观点的捍卫者。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说服力在大学生政治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教师要强化个人素质,提高自身的说服能力;要以大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对症说服,增强说服的感召力;要精心筹划说服的有效策略,讲究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说服的渗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