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要体会、感受文章的美,途径之一就是朗读。在语文朗读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着从实际教学当中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是小学语文老师们必须要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5.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阅读似乎与朗读划上了等号。这种阅读显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书声琅琅"固然重要,"静心默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讲,默读是一种比朗读更为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都要靠默读去完成,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使新课标145万字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阅读可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指出声诵读,默读则指没有明显发声的诵读。在某些情况下,如诗词欣赏,朗读有特殊功用,但就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而言,默读更为重要,理解文字材料主要靠默读。  相似文献   

7.
林敏静 《成才之路》2014,(13):54-54
正我们经常在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可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语文味"的解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标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读味",正是语文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情感激越的起伏,在朗读中唤起学生与文本真切的体悟,在朗读中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我在甘肃省灵台县东关小学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多年,在教学的这么多年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从未真正得到各语文老师的关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得到的是怎样进行生字、词语、句、段、篇教学,殊不知这些方面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搞不好,生字、词语、句、段、篇教学往往就是死板的,没有过程的结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何美娟 《广西教育》2014,(41):46-46
正"默读"是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有效的默读能培养学生精读、专心阅读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默读"流于形式,大都呈现出"朗读有余,默读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主观上认为默读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出彩,默读的课堂不够活跃、热闹。那么,怎样才能使默读得到有效运用呢?一、边默读边批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要让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批注的好习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9):17-18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充满灵性的一剂灵丹妙药。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训练,进行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自由朗读中感知文意;在深入品读中把握主旨;在默读中体悟文体特点;在精读中探寻美点;在齐读中延伸阅读、升华主题。由此可见,"读"让语文教学拥有了灵性。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我国传统学习语文的方法,朗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形式,引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全日制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证明朗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朗读未真正被老师重视,没有真正起到朗读的教学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力求使朗读教学发挥实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精彩的朗读时,那声情并茂、有层次的朗读指导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的确,语文学习确实需要抑扬顿挫的朗读,语文课也少不了书声琅琅。但这样的阅读教学显然不是完美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就告诉我们,默读在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朗读就是运用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富有节奏和感情的声音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语文中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各阶段教学的朗读和默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体验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朗读教学中最经常重要的训练。"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而且能培养学生听、说、读、  相似文献   

16.
薛培军 《考试周刊》2013,(25):37-38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之一,但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对此方法不够重视。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默读、朗读、范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让"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阅读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朗读,相对于另一种途径——默读来说,朗读更能够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中的情感,也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学生养成很好的朗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默读",顾名思义,即默默地读,不出声地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曾几何时,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式的朗读。更有甚者,受到公开课及名师言论的影响,一些课堂重现场气氛,重人文熏陶,重教师讲解,朗读何其多,默读何其少,以至课堂中,"书声琅琅"有余,"默读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探究的诵读是指调动学生心、眼、口、耳等诸多感觉器官,结合文章语境、情感、语气、节奏等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吟诵、背诵直至记忆课文的教学方式。自古以来,诵读就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汉代杨雄曾言"能读千赋则善赋";现行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那么,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才能引  相似文献   

20.
陈惠忠 《考试周刊》2010,(53):64-6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审视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朗读有余,默读不足,尤其是公开教学,很少目睹学生的默读,即便有,也是一分钟以内的事,学生还没进入文本,教师早已叫停,接下来的便是交流与朗读.我认为,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用心默读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室里很安静,不热闹.殊不知,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扎实有效,而不是形式上的热闹与好看.语文教师有必要重新感悟默读的价值,创设学生默读的情境,赋予学生默读的法,真正让默读伴随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