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丽 《世界发明》2010,(6):12-14
作为中国顶级的当代艺术活动之一,2010年的“艺术北京”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2009年4月29日至5月2日,第五届“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隆重举办,而今年参展商从去年的46家增加到70家,展览现场人潮涌动,则预示着今年艺术市场正在回暖。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四合院闻名遐迩,旧日的北京,除了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门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在众多样式的百姓住宅中,尤以四合院最具代表性。谈到四合院的建筑艺术那真是博大精深,纵览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于一身。半年前我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一座座北京四合院,象眼儿建筑艺术——展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和使用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艺术、板书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一些决策案例及其过程的剖析,认为决策的最终完成要依靠决策者的特殊才能——决策艺术,而决策艺术则需要情报艺术的参与、催发。做为为决策艺术服务的情报艺术,应当善于抓住决策—情报需求的热点、难点、急点;应当刻意追求情报服务的,非一般化的高难度的针对性、启示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分析,进而揭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但是从基本属性、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许许多多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艺术发展是一种奇妙而又富有哲学色彩的过程。从原始艺术萌芽到文艺复兴,从现代派到后现代派的产生,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本文从艺术与精神的关系、原始艺术在现代艺术产生过程中的依据作用及两者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分析了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数字化艺术与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艺术以及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揭示了数字化时代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曹英  刘晶晶 《科教文汇》2008,(36):256-256
纵观整个中外美术史,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相互影响。每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开放性与兼容性基础上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都具有这种鲜明特征;相互吸收、借鉴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途径。因此,东西方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周良发 《科教文汇》2008,(26):262-262
艺术的高雅与通俗之分,是社会发展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详细论述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分离的现象,强调两者之间连续的丛要性。现今看来,杜威的观点只能是美好而又无法企及的幻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其艺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关于艺术生产主体和客体的论述;二是关于艺术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的研究;三是关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同一性理论的分析;四是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性的阐述。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完整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艺术     
<正>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要形态,长久以来被看作是不同的两大领域,但在今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认识到,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离不开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所以又回过头来呼唤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和结合。艺术与科学的直接对话,在世界上正  相似文献   

13.
李岩 《金秋科苑》2014,(4):81-83
两千年以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争论。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现实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泉,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一、艺术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就能为艺术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高雅与通俗之分,是社会发展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详细论述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分离的现象,强调两者之间连续的必要性。现今看来,杜威的观点只能是美好而又无法企及的幻象。  相似文献   

15.
侯君奕 《科教文汇》2011,(8):166-167
本文旨在从数字艺术形式和传统艺术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述数字艺术不能脱离传统艺术形式孤立存在和发展.在其发展进程中要在吸收传统艺术的精髓的基础上突出其民族个性,突出其跨学科及其团队协作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丁秀翠 《科教文汇》2009,(23):264-264
所谓意象艺术,就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是一种虚拟的意境,它远高于其他的艺术,是社会、自然界以及个人感情融合的高级产物,是重返心灵的一种本真艺术,写意书画是这种理念的升华。中国写意书画意在“似与非似之间”,更是阐明了意象艺术的妙处,在虚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这也是她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最具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将养生同艺术相结合更是成为了目前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成功结合艺术和养生的实例,对比《养生艺术》和《艺术养生指南》两书中对艺术和养生的关系的不同的表述,总结出了艺术养生应具有以下特征:兼顾养生特征和艺术特征、兼顾理论体系性和实践操作性、兼顾趣味性和科学性、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用艺术促进养生,让养生的过程具有艺术的观感。  相似文献   

18.
李莘 《金秋科苑》2009,(20):232-232
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审美需要的满足、审美意识的塑造、全面素质的培养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艺术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艺术道德对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是其它文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艺术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爱国为民,创新求真;修身敬业,精益求精;扶善扬美,不事迎合;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以德艺双馨为总体准则。通过调动文艺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艺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双重影响,人们对于技术方面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因此我国大部分艺术高校所设置的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一直没有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因此并没有达到开设课程本来所要发挥的作用及目的,形同虚设,不过在专业的艺术高校里,艺术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其他类似于工科方面的学校更加重视,然而相比之下,就算是专业的艺术高校也普遍在意学生的实践技能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忽略。本文就对目前民办艺术高校艺术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现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借此机会希望改变目前艺术高校所设置的艺术理论课程不被人们重视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