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2003年10月23~27日发生在西藏南部边缘地区和藏北地区的大到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对西藏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这次西藏地区的强降雪主要是受到印度地区副热带低压云系北上以及冷空气南下影响,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湿度增大,风速减弱,对流加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997年9月以来我区藏北一带出现了特大雪灾。本文分析了这次雪灾的降雪量,降雪日数,积雪面积及其它一些气象要素,并与历史上几次较大的雪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今后的雪灾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9日,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那曲地区出现了2008年首场全地区性的降雪天气过程.针对这次过程,我们利用500百帕天气图、物理量图、风云2号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表明:咸海-巴尔喀什湖之间稳定少动的横槽不断分流下来的冷空气与南支槽源源不断地向高原输送的暖湿气流在高原腹地交锋,造成19日那曲地区出现降雪天气过程.物理量场上显示藏北一线到林芝地区南部为10~20×10-5S-1的正涡度和-10×10-5S-1的负散度的较强辐合中心,与高原上的南支槽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胡初阳 《西藏科技》2006,(10):52-53
通过对2005年入冬以来西藏南部边缘地区第一场短时强降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影响高原及地形作用,是这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制作降雪预报时综合运用预报指标、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系统移速及降雪产生物理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强降雪天气下能见度与温度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7,(13)
利用气象自动观测系统、WAFS数值预报产品、MACPAS等资料,对2015年至2017年中16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强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其中选取了两次典型春季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强降雪天气中能见度变化规律,解释了在强降雪天气情况下能见度与风的相关性,并提出能见度趋势预报的发布规律,以及强降雪过后温度骤降对飞行器和机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拉萨近4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的初步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西藏科技》1996,(4):41-43
使用拉萨1952 ̄1995年年平均气温资料,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特征,持续特征等进行诊断分析表明:拉萨气温变化与全球,全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具有3个变暖期和2个变冷期;气候突变出现在60、70、80年代初期;振荡周期有准22年,准11年,持续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7.
根据1970年~2018年根河市逐日降水和气温气象资料,建立了降雪序列,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对根河市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河市降雪量为增加趋势,全年11月的降雪量最大,在1985年有突变;降雪日数为减少趋势,在12月的降雪日数最多,突变发生在1975年~1976年和2013年;降雪强度呈增加趋势,秋季的强度最大,其中1991年有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8.
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拉萨1961~2000年40a的降雪初、终日期以及降雪日数、降雪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周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萨降雪的初、终日期分别集中在10月和5月的上、中旬,从60年代到90年代降雪的终止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3~4月降雪最频繁;降雪量最多的是3月;日最大降雪强度与降雪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另外,拉萨降雪还有准20年周期振荡的特征.本文揭示的有关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对做好拉萨降雪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气候学,牧业气象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藏气候条件与牧草生长的关系,着重从各种气象因子对藏北牧草类型分布,产量,品质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平价藏北天然草场的气候生产力和资源,结合牧草的各个生育期,研究影响藏北牧草生长发育的各种生态和气象灾害,提出草原畜牧业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200余年(1775 ̄1995)旱涝等级序列对辽河流域由于降水量异常所造成的旱涝长期演变的阶段性、持续性及准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为正确预测该地区的旱涝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自然界中水环境质量变化的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及分形分维特性的理解,本文利用全国重点水质监测河段--拉萨河达孜至才纳河段1994 ̄1995年实测水质监测资料。应用随机分析技术、模糊数学理论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研制了三个适用于拉萨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说明这三个模型与常规水质方法相比数学推导严谨,分辨率高,可靠性强,并对模型在我区其它主要河流的实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藏北"窝圈"栽培的适宜牧草,于2014年在那曲地区的那曲县和聂荣县对10个牧草品种进行引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外来牧草品种在藏北"窝圈"上引种栽培较为成功,而那曲垂穗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那曲草地早熟禾、饲用青稞等4个乡土草种应作为当前藏北"窝圈"人工种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首选草种;引进草种小黑麦、加拿大草地早熟禾、青海燕麦长势较好。提出了藏北"窝圈"人工草地建植的牧草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hpa天气图,FY2—2E卫星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0年5月8日至9日那曲地区初夏一次全地区性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对那曲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那曲地区强降雪过程为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风速减弱,雨雪天气来临前本站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且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1998年—2021年间发生在朝阳地区的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朝阳地区发生大、暴雪天气共计40次,出现在10月—12月、2月—4月,其中11月出现频次最多。根据地面影响天气系统分为蒙古气旋(东北气旋)型、华北气旋型、江淮气旋型、地面倒槽型4种类型。蒙古气旋(东北气旋)型降雪出现频次最多,降水强度较小、范围较小,动力条件、水汽条件最弱,降温幅度最强。地面倒槽型降雪出现频次次之,降水范围不定,强度也是有大有小,高层辐合最强,水汽条件相对较弱。华北气旋型降雪范围多为大范围或局部降雪,水汽条件相对较好,上升运动较强,850 hPa平均风力最小,主导风向最为分散。江淮气旋型降雪范围广、强度大,水汽条件更为充沛,低层急流均为偏南风急流,低层辐散最强。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9)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6)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对2013年2月出现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点,卫星云图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这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特征。极地冷空气南下,与南支槽叠加,在高原西侧堆积、加强东移上高原,阿拉伯海、孟湾不断有水汽向高原输送是造成这两次强降雪天气形成的关键。这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都是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高原上交汇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锡林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同步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实况,对2020年11月17日-18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从雷达产品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用雷达回波产品分析的此次天气过程与用天气图及地面图分析的结果非常一致,尤其是径向速度图在降雪预报中作用明显,降雪回波区长时间的维持会带来强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hpa天气图,FY2-2E卫星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0年5月8日至9日那曲地区初夏一次全地区性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对那曲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那曲地区强降雪过程为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风速减弱,雨雪天气来临前本站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且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生态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藏北高寒草地的大面积退化,已经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对目前藏北高寒草地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采取了一些比较合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