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代号"921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和3名中国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发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自1999年首飞至今,已成功发射14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包括9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100%。空间站任务中,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国的太空计划不断加快进程。日前,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由此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中国的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了,但我们进步很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说道。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成功发射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时,我国的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然  相似文献   

4.
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不久,神舟八号飞船也将发射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无人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次实现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所谓三大基本技术就是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和返回、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只有掌握它们,人类才能自由出入太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神七解决了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的问题,天宫一  相似文献   

5.
科教大观     
《神州学人》2003,(6):37-38
“神舟”五号飞船将如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将如期发射。这一信息是记者从5月9日在京召开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联席会议上获悉的。据介绍,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关键阶段。SARS疫情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后,载人航天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预防工作,确保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目前,“神舟”五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加紧研制生产,航天员训练进展顺利,飞船应用系统及载人航天发射场、测控、着陆场系统各项准备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神舟”五号飞…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今年内,我们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再将6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2022年3月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5月起,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工程的建造阶段,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  相似文献   

7.
天宫一号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最近表示,承载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这一神圣使命的"天宫一号",将于2011年年初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育》2011,(7):125-125
我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运载能力达130吨的运载火箭正在进行研制论证工作;“金牌火箭”长三甲今年将完成9次发射任务……全国政协会上,我国航天领域一系列令人期待的“喜报”不断传来。  相似文献   

9.
时事进行时 10月12日上午9时0分0秒,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重要开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提出:"中国一定要搞载人航天。"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今天"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3,(18):6-6
本刊讯 2013年6月1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根据神十任务安排,上海交通大学数字电视团队采用超高清晰度电视设备记录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起飞的壮观场景。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采用超高清电视格式记录火箭发射、飞船起飞的整个过程,也是上海交大继成功为航天员返回着陆场搜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后再一次为载人航天工程作出贡献。打破了国际上只有日本NHK采用超高清设备记录过NASA的航天器发射活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1992年9月21日,王永志受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开始勾画载人飞天的蓝图:先从载人飞船开始,再发展空间站、登月探测……就这样静悄悄地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他说,我国的载人航天比美国、俄罗斯晚了40年,怎样才能在人家40年之后,做出一个飞船来还能振奋人心呢?只能体现中国特色,体现技术优势。于是,他提出跨越式——兼顾未来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模式: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初步建立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研究。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  相似文献   

13.
6月26日,神舟十号顺利返回。神十归来,承载着成绩和荣誉,也意味着新的梦想已然起航。1992年,我国决定发展载人航天工程。21年来,中国人以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辉煌追寻航天梦想。神十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神舟六号”的成功标志着二期工程的开始。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等一系列动作,为实现太空行走和交会对接,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建成中国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在地球与空间站之间往来,进行规模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太空行走我国计划2007年发射“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航…  相似文献   

15.
<正>“神舟五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神舟五号”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当代职校生》2012,(10):F0002-F0002,F0003,F0004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开展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第二步,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1992年 9月 2 1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同意《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 ,认为 ,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方面考虑 ,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是必要的 ,我国的载人航天要从发展载人飞船起步。当时 ,中央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 :第一步 ,在 2 0 0 2年前 ,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 ,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 ,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 ,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 ,大约在 2 0 0 7年左右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 (如轨道舱 )的交会对接技术 ,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 8吨级的…  相似文献   

18.
自1999年以来,我国“神舟”号系列无人飞船已经进行了4次成功发射,基本建立了适应载人航天高安全、高可靠性要求的研制试验体系。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神舟五号”将首次搭载宇航员升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  相似文献   

19.
王梓洋 《小读者》2011,(11):54-54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之际.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的“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这代表着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据悉.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 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新型火箭,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参加了研制、试验工作.这次飞行试验,飞船上没有载人.在地面准备阶段,发射中心采用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三垂"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完成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测试,然后将其垂直运输至发射场.飞船、火箭的最后测试和发射,都是通过远距离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