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区域文化脉络的研究,离不开超越历史史实的研究,而形成区域空间文化母胎的内容体现在对民间信仰边界的探索。昆仑神话视阈下陇东地区西王母信仰群自古以来一直是族群互动、信仰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区域。以古泾州自汉代以来的各类女神庙(宫、殿、洞、祠) 254处,供奉着298位女神为主线,在以泾川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借助地方女神信仰群形成了内容丰富、关系复杂的信仰互动网络。这张由女神后裔编织而成、以家族历史记忆、遗存和时空跨度为轴,以母性、女性英雄、女性智慧和生殖爱情崇拜为核心的信仰脉络网络中,包含着记忆、宗教、信仰、族群、亲属等众多结构性要素。泾川的多元民间信仰以"边界—空间"为载体经历了不断重构、筛选与再生产的民间信仰叙事,不断整合其在地域与信仰层面上的"存在空间"结构。那么,突破既有史学考证法从人类学的边界与空间理论入手,从昆仑神话脉络中互动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视角来反思和推进区域空间多元民间信仰的纽带与层次,才能厘清陇东多元民间信仰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刘卫红 《图书馆界》2023,(3):1-5+28
元宇宙环境下,读者面临沉浸感的学习空间、精准化的资源推荐、适应性的信息粒度和自由式的信息获取等新的人机交互需求,需要图书馆提取读者群体行为特征。为用户画像,是元宇宙时代图书馆分析用户行为属性表征的一种方法,能够多维度、全方位揭示用户特质,进而提供精准化服务。按照流程划分,将元宇宙图书馆用户画像分为读者数据采集层、读者数据处理层、读者数据分析层、读者数据可视化层与元宇宙服务层5个基本程式,以次序形成多维的读者标签图像。在用户画像过程中,同时还需要注重读者的隐私保护,动态修正画像,并与画像对接进行服务更新,以期为元宇宙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王母是汉代民众信仰中最重要神祗之一,根据《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史记》、《汉书》等文献可知,从先秦到东汉时期,西王母的形象经历了三重变化,从上古凶神变成为掌握长生不死之药的女神,又变成全能的宗教偶像。通过对西王母形象的变迁可以管窥汉代神仙信仰的变化过程,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文化意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的西王母与东王公图像在结构上呈对偶造型,西王母图像多数位于墓葬或祠堂的右方,而东王公图像则处于东方。该布局的方位模式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代科学绘图学表述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位图示迥然有别。以西王母图像为代表的方位模式为神话宇宙模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神话及图像中,其生成时间可上溯至史前时期。催生此种神话宇宙论的主导性因素为神话思维,它是史前时代普遍存在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相关考古材料并联系当时文献材料,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出土于金堂李家梁子东汉晚期墓M23的胡人持莲石座,应该是一件与早期佛教有关的遗物。东汉墓葬,尤其是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墓葬中,已有不少受早期佛教影响而出现的新因素,其中就包括胡人和莲花的图像。虽然仅凭胡人或者莲花,都不能明确认定与早期佛教相关,但将二者结合表现,其可能性就大为增加了。根据其形制,再对比相关材料,推测这件胡人持莲石座的功能,应为托棺的棺座或棺侧的帷帐座。西域胡人手持莲花的题材,或许正是文献中记载的早期佛教传播者表演的"手生莲花"的西域魔术。该题材反映出早期佛教在传播中,并不以精深的义理取胜,而是附庸于本土信仰,利用西域方术(魔术)进行传播的内涵,以达到初步植根于中土的目的;也表现出早期佛教与本土丧葬中神仙信仰,尤其是关于西方的神仙信仰相结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优化数字化阅读的推广效果,设计基于用户画像的数字化阅读推广平台。从信息层、数据处理层和推广层3个方面设计数字化阅读推广平台总体架构,利用爬虫原理设计数字化阅读文本采集器,结合数字化阅读推广器的设计完成平台的硬件设计;通过构建用户画像,利用自适应学习算法设计数字化阅读推广算法,完成平台的软件设计。平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用户画像的数字化阅读推广平台推广路径完成度高于0.8,召回率可以达到85%以上。由此验证了设计平台在功能上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还可以通过提高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成功率和精度满足性能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六博图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鉴博局上类似英文字母"TLV"的图案,将其作为主要元素,装饰在博局镜等器物表面;另一种为人物对坐式六博图像,表现为两组人物分坐博局两侧,执棋博戏作竞争状。大约在西汉晚期、新莽前后,不仅前一种六博图像臻于极盛,人物对坐式六博图像也大量出现。后者常与西王母、乐舞、狩猎和庖厨等图像构成组合,成为汉代美术中的常见题材。西汉晚期、新莽前后六博图像的盛行,与当时西王母崇拜密切相关。重新掌权后的王莽为彰显其权力合法性,加强舆论宣传,将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西王母运动这一震动朝野的事件重新加以诠释,使西王母崇拜获得官方认可和民间推广。作为祠西王母圣器的六博,也因此在画像中获得更多的表现。新莽时期的六博图像既凡且圣,其丰富内涵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12日至8月30日,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考古所合作,对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3组的熊绍福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墓葬14座,包括战国晚期、东汉晚期土坑墓各1座,东汉晚期砖室墓1座,东汉至南朝时期石室墓5座,东汉至南朝时期崖墓6座。虽然大部分墓葬被盗扰、破坏严重,发现很少或未发现随葬器物,但其中4座石室墓的墓壁发现一批石刻画像,包括鱼、马、骑行、鱼鹰抓鱼、蟾蜍、蛙、仓房等图像,除蟾蜍和蛙为浮雕外,其余图案均为阴线浅刻,工艺古拙、粗陋,反映了这一地区东汉至南朝时期的丧葬习俗。土坑竖穴墓M8仅存30-50厘米高的墓底,却出土了保存很好的四穿铜戈和较为完整、时代明确、明显带有楚文化特征的两套鼎、敦、豆、壶陶器组合。熊绍福墓群的发掘,为三峡地区古代物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素有“生命禁区”、“世界屋脊”之称的巍巍昆仑,茫茫帕米尔高原,是两座神奇的宝山,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他——新疆喀什军分区后勤部协理员王好元,十多年来,深入边防哨卡,西起帕米尔高原的中苏、中阿、中巴边界,东止昆仑山的中印边境,在漫长的2600  相似文献   

10.
域外“楼兰城”经莫斯科有关当局许可,考察队推荐我和另外六名记者乘专机飞到位于克齐尔库姆沙漠腹地的宇宙城拜科努尔,调查这座太空城附近的50多座淹没在沙漠里的古城遗址。这座拥有六座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塔的前苏联太空城正好座落在丝绸古道上,锡尔河古河床从城外的铁丝网旁绕过。这里也是前苏联的核试验场。  相似文献   

11.
智慧档案馆建设中如何实现智慧体验,是其诞生以来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建设问题,而“元宇宙”的出现为智慧档案馆建设引入了一种崭新的理念与方法。本文基于对“元宇宙”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档案馆应用现状的评估,提出了智慧档案馆“元宇宙”体系架构的构建,探讨了硬件层、资源层和功能层三个层次的功能。“元宇宙”的兴起对智慧档案馆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推进阅读服务的变革与优化,满足读者的新型阅读需求,文章结合元宇宙相关理念与技术,以分析元宇宙赋能阅读服务的发展环境为基础,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场景,以此构建元宇宙阅读服务模式。研究发现,元宇宙阅读服务模式主要围绕主体协同合作、客体画像分析、设备软件支持、规则保障运营四个环节,以此实现未来阅读服务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图书的发展,国外学界对智慧图书馆下读者画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尚缺乏对这些文献的系统性梳理。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爬梳,本文分析了国外学界对智慧图书馆下读者行为变化、读者画像方法路径、读者画像场景运用和读者画像迭代更新的学术关注。国外研究指出,智慧图书馆下读者行为面临着心理上、交易行为上、体验需求上的多种变化。读者画像的理论路径需要从读者本体论、群体论和客体论进行分类,并从读者数据采集层、处理层、分析层、可视化层提出了画像的技术方法,随后国外学界提出了读者画像在精准化阅读推广、沉浸化学习、个性化参考咨询、异质化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场景运用,以及画像的迭代更新。国外相关研究注重理论路径探讨和原发性技术挖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对我国相关研究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内传》很明显是在《博物志》与《汉武故事》等记载的汉武会西王母故事的框架上加工完成的,但比较前两书中的西王母传说,它有如下几点变化: 1.西王母的形象开始具体化。从《博物志》与《汉武故事》中我们均看不出西王母的具体形象,但在《汉武帝内传》中,王母乃是一个"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美丽少妇。 2.王母侍女的名称也具体化了,而且出场人物也更加丰富。在以前的传说中只是提到王母有玉女夹驭,王母使者也未知其名,但在《内传》中,我们知道,西王母的侍女有王子登、董双成、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画像作为大数据分析背景下个性化推荐服务的设计工具,为高校图书馆领域个性化阅读资源推荐服务提供解决思路。本研究在分析目前个性化推荐和用户画像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用户画像技术,从数据基础层、数据处理层、画像构建层、画像服务层设计探讨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重点在用户画像构建和画像服务层面进行阐述,同时从用户基本属性、阅读状态、学习风格、阅读偏好四个维度构建用户多维画像模型,并提出基于冷启动和用户阅读学习过程画像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策略,以期为后疫情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和满足用户多维度阅读学习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昆仑拳的起源昆仑拳术的创立较晚,创始人为晚清时期五台山日冠长老。其拳术特点防守时自由洒脱,进攻时招招致命,凶狠异常。日冠长老是一位武术奇才,在其大半生的世间游历过程中,当他行至昆仑山时,感悟出这一独特的拳种。由于晚清时期义和团、红灯照、白莲教等反抗民团的不断涌现,外国的侵略,致使大清王朝社会动乱,内外交困,皇权已经渐渐无法掌控社会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的画像从他在世时起就有三幅,即秣陵熊墨川本、浔阳送画者本和遂昌徐侣云本。这三幅画像的真迹是否存世已难考。但今以照片形式流传下来的清"道光戊戌(1838年)初夏江都陈作霖敬摹"的汤显祖摹本画像,当与万历三十六年(1608)遂昌士人百姓派画师徐侣云专程赴千里之外的汤显祖故乡抚州临川为他写生的画像最为接近,而与熊墨川写真秣陵汤显祖画像相去较远。汤公晚年看到了熊墨川所描摹的自己二十年前在南京时的写真画像。这个可能已失传的画像可以肯定的是汤公的面庞是很年轻的(40岁前后)。这与陈作霖摹本略显苍老消瘦的汤公画像不符。而浔阳送画者所"临取"的汤公"雪霁"般鹤发画像,也与陈作霖摹本头戴毡帽的汤显祖形象有较大出入。或许浔阳送画者所写真的汤公画像还在陈作霖所临摹的徐侣云画像之后,即描绘的是汤显祖生命的最后几年苍凉衰老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白衣观音图像有密教和本土两个系统。目前我们所常见的均属本土系统,其产生时间大约在盛唐,其形成与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渊源和民众的信仰心理需求有关。白衣观音图像区别于其他观音图像的突出标志是其头冠之上披覆袈裟或头巾,这种造型源自南北朝着"覆头袈裟"的禅定僧形象,后过渡到初盛唐着"披冠通肩式袈裟"的一般菩萨形象,不久白衣观音的形象得以确立。盛唐著名画家吴道子可能描绘过白衣观音画像,并将其传播到蜀地。  相似文献   

19.
何丹 《文化遗产》2017,(4):107-118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孔子衣镜",由于绘有迄今最早的孔子画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国宝级文物,学术价值不容估量。通过对衣镜图文内容的深入剖析,可见总体蕴涵着儒学深意,包括:以上(南)为尊、以左(东)为尊和以中为尊的方位信仰;对赤色、黄色、黑色和"五色"的信仰;以及尊师重教、男尊女卑、重人轻神与阴阳和谐等思想。故而,"孔子衣镜"毋庸置疑地展示了武、昭、宣之世"尊孔崇儒"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0.
在冀中南地区,信奉民间信仰的居民普遍在家中供奉"神案"。神案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一种神灵画像,一般由专业艺人画在棉布制成的长轴上。神案的制作和使用有着相应的规定,因而形成了一套地方习俗惯制。同时,作为当地民间信仰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组成部分,神案不仅是神灵的象征和形象表现,而且神案上不同神灵的位置安排也表征着当地人观念中的神灵阶序体系,并折射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