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系青年"作为新媒体时代亚文化的新表征,不仅包含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单向误读与归顺,也有传统文化反向于亚文化的引导与招安。以"佛系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佛系"与"非佛系"青年的综合对比,概括出当代"佛系青年"所持态度及理念的主要特质;同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了"佛系"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琨 《文化遗产》2016,(5):90-98
在具体的社会空间中,民间信仰文本在不同的力量与话语下被生产出来,而不同层面的群体或个人也都在运用各自的叙事策略来塑造着自认为"合理"与"有效"的文本。本溪地区王大仙姑信仰文本即可分为民间、寺庙与官方三个维度,其中民间文本关注合理性与情感向度,寺庙文本寻求宗教化与谱系化,而官方文本则着重打造遗产化与商品化。随着民间信仰的复兴以及"非遗"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兴起,在多重力量的交织下官方文本与寺庙文本不断进行重构,同时民间文本也并没有失去讲述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妈祖崇拜原属宋代流传于莆仙地区的地方性民间信仰,随着该信仰的逐渐发展和信徒数目不断扩大,中华大传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并从中添加了许多儒家思想和观念。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现今的妈祖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体系和祭祀传统,自为一派,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华人区的宗教信仰,被专家称为"妈祖文化"。和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观念相比较,这种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妈祖信仰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关系;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来阐述妈祖信仰体系的独特性:如妈祖分身,功能不断增多,每年的香火传送或交换等;最后将分析R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为何不尽适用于阐述妈祖信仰现象。  相似文献   

4.
妈祖的宗教属性问题是妈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佛教化"的角度,以浙江地区为中心,通过大量明清地方志的记载,考察了明清浙江妈祖信仰佛教化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分析了妈祖信仰在浙江佛教化的原因,指出妈祖信仰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2008,(4):138-142
文化叠合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壮族的花婆信仰也表现出文化叠合的特质。论文运用文化叠合理论,对壮族花婆信仰与佛道思想的文化叠合现象进行描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6.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供养人图像是研究契丹衣冠服饰的重要资料,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史书记载之不足,而且也是了解契丹汉化的一个窗口。虽然这六位供养人的身份可能比较高,但释迦塔并不是为了彰显六位供养人的丰功伟业,而是同其他塔一样是为了供养三宝而建。释迦塔的佛供养与法供养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的是华严与密教思想,这与辽代对华严和密教的重视有关。  相似文献   

7.
樱井龍彦  陈爱国 《文化遗产》2010,(2):115-123,158
"文化遗产"是一个极具近代性的概念,它是由国家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公共机构来参与管理的。而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是作为历史上延续着的传统而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未必是一个被国家所容纳的概念。由于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两极对立的概念,这导致"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是较难处理的。目前,在中国,为了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通过对民间信仰加以"登录化"及"整序化"等管制行为来去除其"迷信"部分,并把被认定为"传统文化"的部分加以有效的利用来使其遗产化。本文把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京丫髻山庙会和天津葛沽镇的天后宫作为事例,对如何看待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表述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阮孝绪《七录》列"佛法录"为外篇第一、"仙道录"为外篇第二,他的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受时代影响,更与他个人的思想倾向密切相关。阮孝绪出生在玄学世家,长于有天师道信仰的家族,本人崇信佛教,因此对佛道之书颇为重视。他打破王俭《七志》之例,将佛、道二录纳入"七录"之限,使二家之书与经史之书并列,抬高了二教的地位;他将"佛法录"列在"仙道录"之前,申明了自己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的图文关系入手,梳理并分析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在传道度化过程中使用绘画的目的与意义。首先,对重阳殿壁画中出现的四类传道图像进行识读、归纳,结合《道藏》及相关画史文献记载,对四类图像及其母题进行简要阐释。其次,以《叹骷髅》图像为研究重点,分析"骷髅"母题在全真教语境下的发展变化。最后,注意到《叹骷髅》图像作为画中画的特殊性,并借助米歇尔的元图像理论,阐述该图对全真教生死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张永瑞(国家建材局技术情报研究所数据中心)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多媒体信息系统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将各种非文本数据,如数字化的声音、图像和视频图像等集合于系统之中,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极大...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民俗学者大卫·哈弗德基于超自然信仰鬼压床的研究案例提出了"经验中心研究法",它是民俗学者在民间信仰研究传统的脉络下,公平对待信仰和鲜活经验的尝试,同时也与宗教学领域的宗教经验研究形成一种呼应。哈弗德将经验本身作为考察对象,认为经验贯穿信众形成与保持信仰的动态过程,并由此提出"经验来源假设",即有些信仰来自于某种特殊的经验,独立于文化的存在而存在。这一观点对传统的"文化来源假设"具有一定的挑战,进而引发了对个人经验与文化传统之间辩证关系的再思考。"经验中心研究法"突出个人信仰经验的独特性,并强调经验知识的重要性,应成为民俗学者探索民间信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2.
成都及周边地区遗存的南朝佛教造像背光,题材与内容丰富。造像背光中说法场景、涅槃图像、化佛、飞天、折枝莲花等题材集中出现在齐梁时期,具体表现在三个时间段:永明年间至天监初年、天监初年至中大同年间、太清至太平年间。这一地域的佛教造像背光内容与佛教经典紧密结合,运用直观化的图像阐释佛经、阐明义理。说法、涅槃等图像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这与南朝盛行经典,帝王权贵与僧众对信仰的推行有紧密联系。依据佛经,说法图像表现"弥勒三会",涅槃图像出自涅槃系列经典。背光中化佛与禅观经有紧密联系,飞天直接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这些题材与内容形成南朝造像背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哪吒最初是印度佛教的夜叉神,伴随佛教东传和中国本土译经活动,在唐后期与李靖将军产生联系而成为中国本土神,经元明话本小说的加工,最终跻身佛、道护教神的行列,纳入中国神话体系。时至今日,哪吒民俗信仰仍然广泛流传于中国、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被贴上治病救人、镇水、惩恶扬善、多子多福的标签。神话动漫化是神话资源活起来的传承发展策略,广大民众通过动漫影视大众化传媒"再认识"中国神话,也是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哪吒形象演变、神话隐喻、信仰播布的分析研究,可知中国神话原型、故事元素可在神话动漫化过程中解构并重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深度挖掘神话IP资源,探索神话动漫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其成功之道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万军 《视听》2016,(7):64-65
网络微电影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电影的不足,拓展了艺术审美领域,完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其艺术特性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倾向于文本碎片化、叙事微型化、创作精确化、传播指向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给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发展思路与实践创作路径,使微电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并能传播更多的艺术及经济价值。网络微电影的艺术渲染力也将逐渐充满文本,作为弥补传统电影的角色,开始影视艺术的"文艺启蒙"。  相似文献   

15.
韩青 《东南传播》2014,(11):81-83
本文以央视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为研究文本,通过对"草根综艺情感秀"这一将歌唱演绎与深度访谈有机结合起来的节目样态进行分析与解构,一方面发现其创新突破的着眼点,探寻泛娱乐化背景下斩获收视焦点的创新模式建构路径;另一方面透过隐性常规运作下的拟态呈现图景,洞悉"真实"背后的人为干预机制与带有经济指向意义的选择性重构,反思媒介操控下情感表达的价值所在,于"创新与固守"的冲突悖论中挖掘未来综艺情感节目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王强军 《传媒》2004,(10):37-39
当前中国广电改革的一个最大现实是广电集团化进程.作为行政催生的市场实体,对应于事业企业的双重构造,广电集团"国有独资事业单位"的定性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官商两面"的身份困境.而这种身份困境,规限了改革的空间,从而使广电集团化改革表现为一种有限度的改革.作为事业成功的前提,集团化最初也是最终的目标指向当是广电系统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体制变革,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而这又有赖于政府的机构改革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Web2.0时代下信息过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新闻文本的生产将出现一种部件化的趋势,即新闻的文本将呈现出非线性的块状化,文本的内容将由原本属于受众的群体创造,再经由专业的媒体组织整理加工而成。因为新闻文本的部件化,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实践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超越与能动──关于书店营销指向化趋势的辨析之二张连平书店营销的指向化趋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更重要的、人们最关心的则是它的现实意义和未采的发展。从现实来看,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通常不会很快被社会认同,不会很快得到社会、尤其是同...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非常盛行的背景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流行于全国各地。因此,山西亦出现数量可观的佛顶尊胜经幢。这些经幢的产生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照,且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宣扬的宗教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传统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危机。其生存境况日益受窘迫。产生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民阍信仰在这个高度蝶介化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海峡两岸关于妈祖信仰的“媒介化”传播为例,深入分析了传统民间信仰能够适应当前的时代语境、能否有效传播并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