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以及吴、蜀两方战略策略上的得失胜负.荆州是三国形成时期政治地理的焦点,赤壁之战后三分荆州的局面以及吴、蜀在战略策略上的胜负得失不仅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更进一步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三国坛     
肖宇韬 《辅导员》2014,(13):89-8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荆州城前 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 [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的吴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孙氏父子凭借“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历经三世,制跨荆吴,割据江东,创立了六十年的基业,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 东吴政权何以能在江东立国,何以能和魏、蜀抗衡,决定性的条件是江南经济在东汉时期得到了开发。  相似文献   

4.
晚宋钓鱼城战役可以放回到当时的川蜀整体防御布局当中进行考察,并可重点从"筑城固守"和"荆蜀相资"两方面探讨钓鱼城战役前后川蜀防御政策的调整,包括南宋朝廷中关于守蜀的争议和具体防御政策的落实,以进一步检讨强本弱末的国策惯性力对于川蜀防御及钓鱼城战役的影响。以钓鱼城战役为坐标节点,以运作其间的人事和制度互动为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钓鱼城的成功坚守与此前南宋政府做出的一系列调整策略有关,而最终之陷落也同样与这些策略的制定和施行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东吴有位叫薛综的人,他博学多才,机智善辩。有一回,孙权设宴招待西蜀使臣张奉。这个张奉出言狂妄,目空一切,酒席刚开始,就把桌上的人纷纷嘲弄了一番。恰好薛综进来,见张奉如此无礼,决定灭一灭他的气焰。薛综先敬了张奉一杯酒,然后笑着说道:"蜀者何也?有犬为独(繁体为"獨"),无犬为蜀,横目勾身,虫入其腹。"张奉气得满  相似文献   

6.
三国坛     
正时间:三国时期地点:荆州城前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赵云:(突然出现在城墙上)来者何人?是否是周都督?吴兵:是周都督来帮你们打西川,快打开城门迎我们进去!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笔者通过历史资料,对魏、蜀、吴三国重要谋士人才的谋略事迹进行分析,阐述了谋士人才在三国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肃有着广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加之他所具有的忠于国家的外交品质,使他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他凭借和平联合的外交策略、权达通变的外交手段维系了孙刘联盟,有效地遏制了曹操,确保了东吴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促成了三分天下的时局,无论是其战略谋略,抑或是其外交处世,均在东吴无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9.
车载斗量     
<正>1.三国时,东吴袭取蜀方要地荆州,蜀将关羽兵败被杀,吴、蜀双方非常对立。公元221年,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向曹魏求援,对抗蜀汉。2.东吴中大夫赵咨奉命出使魏国。临行时,孙权再三嘱咐,此去切勿丢失东吴体面。赵咨道:"如有差失,我宁可投江自杀,哪有面目回来见人!"3.赵咨到了洛阳,魏文帝曹丕明白了他的来意,故意在接见时问他:"吴王是何等样的国君?"赵咨回道:"吴王孙权聪明仁智,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曹丕笑笑,认为赵咨讲得未免夸大。  相似文献   

10.
三国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官渡之战是不可忽视的一场重要战役。而在对此战役的关注中,往往很少注意张绣归降曹操的作用。其实,虽然张绣归降之事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但对它的进程和结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乱世奸雄曹操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乱世奸雄曹操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最著名的四大长篇巨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并不是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特点。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乱世奸雄曹操以及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司马懿、孙权等等,艺术成就是出色的。在情节方面,“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过五关斩六将”以及“空城计”“单刀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何谓因果呢?在智者看来,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蜀道与三国     
三国历史也是一部蜀道发展史。蜀道名称出现于三国,围绕着蜀道的汉中战役催生了三国的实际形成,通过蜀道展开的魏灭蜀汉之役实际宣告了三国鼎立的结束。三国争雄促进了蜀道旧路的维护修复和新路的开辟利用,蜀道的主线、大道和支线、小路在三国历史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掘蜀道三国历史及其遗迹对沿线地区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旅游实力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读了《陆逊火烧连营》,讲的是刘备为了替义弟报仇,起兵东吴。节节胜利后,为了取水方便,扎营在树林深处,结果被东吴都督陆逊用火攻,大伤元气。读完这个故事后,在惋惜之余,我想到,刘备身边不是还有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吗?如果那时诸葛亮能有部手机和刘备进行联络,纠正刘备的错误,那结果又会怎样呢?话说刘备起兵东吴后,蜀军一路势如破竹,东吴接连败退。蜀军的大营共40多个营寨前后绵延700多里。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再加上在旷野扎营,取水很不方便,刘备便下令蜀军移到树林深处扎营。移营时,刘备特意拨通了诸葛亮的手机。“喂,主公,伐吴情况…  相似文献   

16.
缅甸战役是中美英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后第一个共同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一次走出国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大战役。但是由于中美英三国具体利益的不同,这导致了三国在缅甸战役期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以其谋智和英勇在《三国演义》中争得一席地位。其中孙权作为一名君侯,有其英明的决策,如对陆逊的大胆任用,大败蜀军;应时而变,降受九锡。也有其失策的时候,如痛失庞统;错杀关羽。其错误的决策给东吴带来的战祸对东吴的损失难以估计,对东吴的国力也是一个挑战。这样的孙权,与"生子当如孙仲谋"、"气吞万里如虎"并不相配。  相似文献   

18.
怀庆之役是太平军北伐过程中在河南发生的重要战役。学界对太平军发动此次战役的战略目标一直存在着争论和分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补充军实、"寻找战略据点,等待后续部队"、"占领战略要地,为攻占天津作准备"、多个战略目标综合等四种观点。在全面搜集史料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太平军发动怀庆之役的首要战略目标是为了筹集军实。而"等待后续部队"和"占领战略要地,夺取天津作准备"的说法则为战役发动后清方官员分析太平军动向时出现的战略目标,二者的重要性远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19.
车载斗量     
三国时代,西蜀和东吴发生了战争。东吴渐渐抵抗不了西蜀。东吴派出赵咨向魏国求救。当时吴国和魏国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吴国仍然不得不去请求魏国的帮忙。  相似文献   

20.
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打击了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倾向,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凯歌.但是史学界对这次战役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分歧主要集中在:一是这次战役该不该发动;二是这次战役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百团大战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目前存在的意见分岐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