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在渐趋衰微的五代十国诗坛上,南唐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受宋王禹偁“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影响,南唐诗歌的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轻艳。或由词推诗,认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感伤。通过对南唐文学史料的考察和对南唐诗歌文本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是轻艳与感伤,而是偏安一隅的闲逸与淡泊。  相似文献   

2.
文章联系冯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诗歌创作,对其艺术特征作了具体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他的诗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独特的诗意,注重追求诗的哲学意蕴,有着质朴隽永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外观朴实而充满内在智慧,有着灵活巧妙的艺术构思,重视意境的创造和内在结构的安排;在诗的语言上,他追求一种质朴自然、淡雅含蓄、极富韵味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虽以其词作最为人称道,但他亦有优秀的诗歌作品.在其各类诗作中,数量最多的是悼亡诗.通过对李煜悼亡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作内容的分析,结合古代悼亡诗的特点,能够解读其悼亡诗中蕴含的夫妻情感、道德情感、宗教情感和政治情感等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4.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哈代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诗歌的总体研究、对其自然诗的研究、对其战争诗的研究、对其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及现代主义倾向的研究。国内哈代诗歌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哈代诗歌数量之多、成就之大极不相称。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5.
唐代宫怨诗兴盛,后世学者也不断对此进行研究。明清两代,多以摘句赏析的形式探讨唐代宫怨诗的艺术特点。20世纪以后,研究视野开阔,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研究多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注重分析宫怨诗中宫女的生活状态与生命情感。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个案研究,如王昌龄宫怨诗研究、昭君诗研究等。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把唐代宫怨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忽视了宫怨诗在唐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元代出现了一批诗话、诗格、诗法类著作,这类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理论价值,因而也引起了研究者一定程度的关注。20世纪学者们对元代诗话、诗格、诗法的研究,是元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对20世纪的元代诗话、诗格、诗法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清理。  相似文献   

7.
词义引申研究肇始于南唐徐锴,历代训诂学家对古籍中的词义引申一向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辈时贤舟汉语词义引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引申的理论研究、对某类词义引申的专门研究和对专书词义引申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诗的形式问题的讨论中,何其芳提出了现代格律诗理论.这种现代格律诗理论的提出有着不同于闻一多的初衷.何其芳研究新格律诗有几个参照系,即古典诗歌、民歌、国外诗歌和五四以来的新诗.何其芳的诗歌理论在关于新诗的格律的探索中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价值,但运用到诗歌写作的实践中也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9.
五代诗坛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诗家不少,他们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其中南唐诗人贡献最大。无论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南唐诗歌都堪为五代诗歌之代表。本文从南唐诗人多样的思想、诗歌写实的特征、淡雅的风貌以及学贾姚宗白的艺术取向等方面探讨南唐诗歌,试图全面展现南唐诗歌之风貌。  相似文献   

10.
五代诗坛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诗家不少,他们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其中南唐诗人贡献最大。无论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南唐诗歌都堪为五代诗歌之代表。本文从南唐诗人多样的思想、诗歌写实的特征、淡雅的风貌以及学贾姚宗白的艺术取向等方面探讨南唐诗歌,试图全面展现南唐诗歌之风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 "唐宋诗之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大公案。在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中,宋诗研究在逐步推向深入,但宋诗的命运却是走向冷落的。这就说明:宋诗研究自有其价值,但不必过分推崇宋诗。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3.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我国古代游侠诗歌发展的最高峰,不但在思想内容上超迈前人,表现出唐人特有的气质和情感,精神和理想,影响深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兼容并包,极于成熟。限于篇幅,文章仅就其抒情方式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直抒胸臆、心理刻画、借景抒情是其突出方式,体现了唐游侠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六朝赋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问题,历来少有人关注。实际上,从初唐一批新诗风标志性作品中我们看到,它们对生命主题的表现,从题材选择、构思方式、意境创造乃至富于哲理的生命思考等方面,都鲜明地表现了对六朝抒情赋的学习和借鉴。六朝赋和初唐诗,异代异体文学问的传承既是可能的,也成为了必然和事实。当然,二者各自的时代烙印还是鲜明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在用词上具有夸张艺术特色,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及盛唐繁荣恢弘的时代气势浸染是他采用此修辞手法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就他诗歌中主要运用的数字化夸张、对比性夸张、比喻式夸张、动作性夸张等四种类型的夸张修辞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选古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接受形式之一。在一批明清之际的“古诗——唐诗”系列选本中,就乐府诗的体例问题形成了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倾向与分歧,即大多数系列选本保留了唐前乐府诗的体例而取消了唐代乐府诗的体例,只有少数系列选本保持了乐府诗体例的前后一致性。这种主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前代学者对唐代乐府诗的轻视,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唐代乐府诗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反映当时伟大时代的镜子 :表现了唐代人士渴望展示才华和人生价值 ,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壮丽 ,折射出时代的繁荣和鼎盛 ;在爱情诗领域里 ,也同样挥洒得感天动地 ,美艳雄奇 ,酣畅淋漓而不失温柔缠绵之致 ;即使是表现离情别绪、家国之痛这类感伤题材 ,唐人也涂抹得气势磅礴、深沉博大、豪情浪漫 ,表现出坚挺、达观的唐人风范。  相似文献   

20.
一些论唐代科举制以及唐代律赋的史学或文学著述,都认为以试赋取士始于唐代。其实,唐代试赋取士是沿隋制,并非唐统治者的创举。无论是从献赋与纳赋的制度来看,还是从隋唐取±考文的实例,以及此期杂文与文之关系来看,唐以前就存在以试赋取士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