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退休赋闲在家,每天不乏书报杂志相伴。近读几家早晚报,上面有些新闻的标题给笔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大有挥之不去的感觉。之所以“不去”,是觉得这些新闻的标题“并不怎么样”,有的甚至“很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近来,网络词语"给力"成为许多报纸追逐的一个热词.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1月11日全国有约十家报纸的标题中出现"给力".笔者经常阅读的一家报纸,接二连三在标题中用"给力",有一天竞有两个大标题中出现"给力".如此赶时髦滥用一个词语,"不给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中陈述的事实或思想内容的生动而扼要的概括,是标明新闻要着重说明的问题.标题在报纸上的作用,就像人的额头那样显著,眼睛那样传神、报上有了内容好的新闻,读者不一定都看,如果加上一条出色的标题,就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古人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在我们的报纸上,有不少精彩引人的标题,但也有若干有疵点的标题.现对几条“病标题”作简单归类评析,以求共同提高.题文不符标题源于新闻,必须与新闻内容一致,准确无误.在新闻标题的基本要素中,准确是放在首位的.不管标题如何简炼生动,如果不准确,题文不符,还是不足取.如标题:春训精英赛结束半决赛国安挫迈特 三星克河南题目告诉读者这次比赛的名称是:“春训精英赛”,而新闻内容则是“‘银海’杯全国足球甲级俱乐部精英赛”,题文内容不统一,制题时归纳错误.又如标题:新鲜事“工人要给机关干部长工资”题目告诉读者“工人要给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版面编排 ,不仅要方便读者阅读新闻 ,还要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不仅要吸引读者阅读标题 ,还要吸引读者阅读正文。从目前情况来看 ,读者对报上的标题大体都要浏览一下 ,而比较仔细地读正文的可能不很普遍。这种“标题读者现象”的出现 ,与报纸版面和大众传媒的增加有关 ,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关 ,与一些新闻的内容不够精彩也有关 ,但看来这些还不是全部原因。据观察 ,现在有一些新闻 ,上海不少报纸都登了 ,但登在《新闻晨报》上的 ,却往往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这是什么道理呢 ?琢磨了好长时间 ,觉得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该报对这些新闻…  相似文献   

5.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6.
陈博 《新闻采编》2001,(6):21-22
新闻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标题的鲜明、生动、醒目与否直接支配着读者的兴趣。读者接触标题第一眼的“瞬间效应”,往往决定一篇新闻的命运:好的标题如同电流通过导体般发出巨大的磁效应,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刮目而求其详;反之,会容易被读者忽略甚至抛弃。这在新闻界来说已是老生常谈。 要让标题发挥磁效应,必须要在命题上狠下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读者拿起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版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类标题,那编排适当、引人瞩目、文字简洁、内容新颖的标题,会立刻吸引住读者。一张报纸或一个版面,到底有多大的读者群,从某种意义上讲,标题起着关键作用。新闻工作者体会到新闻标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他们每制作一则标题所费的气力,有时并不亚于写一篇文章。有位记者这样喟叹:“吟得好标题,文章大半成!”有些编辑为推敲一个好题目,反复修改,“塞半篓废纸,挼一缸烟蒂。”实践证明,要使新闻标题达到新颖简洁的标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九八四年全省好新闻评选时,评选小组曾就几则新闻标题进行过一些议论。大家感到,制作新闻标题欠缺推敲功夫,是当前好标题不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8.
翻阅3月6日北京日报,发现他们的版面不同一般。尤其是“经济”版和“政法·科教”版,更令人叫好。这两个版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使人振奋,让你不得不逐篇看下去。就这两个版来说,其主要特点是:一、充分利用新闻照片,每个版上至少三幅,有的是几幅照片放在一起发。新闻照片已经不是作为版面的填充和美化手段了,而是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翼出现的。二、精心制作标题。长题不多,大部分标题是字少字号大。有不少稿  相似文献   

9.
纵观国内彩报,不少编辑在色彩的使用上容易走入两种误区:一是热衷于色彩的使用,凭个人喜好罗列一些漂亮的颜色,涂抹在版面上,标题、报头、正文都五颜六色,色彩运用毫无章法,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二是担心色彩搭配不当,版面上除了彩照外一律不用色彩,因噎废食,仅仅比黑白报多了几幅彩照,这也有违当初办彩报的初衷。 从我这几年做版面的实践中来看,编辑必须对色彩的感情因素和功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使色彩成为新闻传播的手段,让它说话、传情,显示报纸自身的格调,而不  相似文献   

10.
近读《寻找护“短”之道》(1992年第4期《新闻战线》)也深感太有护“短”之必要。对报纸上长而又令人不爱看的大块文章,不仅读者怨声载道,就连报界同仁也望之叹息。此类长文为何久禁不绝?除了《寻找护“短”之道》中所列举的下头的原因,还有上头甚至上上头的原因。一是管报之人有意发此类长文给上级领导看,以显示出报纸办得有分量。上切,下切,甚至“下转×版”。文章块大,标题也不能小,甚至是手写  相似文献   

11.
近读《寻找护“短”之道》(1992年第4期《新闻战线》)也深感太有护“短”之必要。对报纸上长而又令人不爱看的大块文章,不仅读者怨声载道,就连报界同仁也望之叹息。此类长文为何久禁不绝?除了《寻找护“短”之道》中所列举的下头的原因,还有上头甚至上上头的原因。一是管报之人有意发此类长文给上级领导看,以显示出报纸办得有分量。上切,下切,甚至“下转×版”。文章块大,标题也不能小,甚至是手写草书,格外醒目。之一,之二,甚至之五。似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报纸、刊物越办越多,越办越大,扩版增页,琳琅满目。人们迫于节约时间,抓到报纸和刊物后,必然首先浏览标题,后阅文章。由于某种特定的背景,一些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出自同源,一副面孔,这就更让读者重视标题,生怕“水泡饭”倒胃口又浪费时间。实事求是地说,除职业习惯外,不少人阅读报纸和刊物,多看标题少看文章的情况极为普遍。为了启发、感动读者,标题的美化最好多  相似文献   

13.
近来,报上刊登的连续报道不少。常见的有“见闻”之一、之二、之三……,“纪实”之一、之二、之三……。还有一组一组的侧记、述评、风情画,等等。一组好的连续报道,往往会吸引读者,使他们看了上一篇,就想读下一篇;读了下一篇,又回顾上一篇。但现在有些连续报道却缺乏这种魅力。原因何在? 第一,标题老生常谈。如反映一个地方的变化,标题中常有“巨大变化”、“日新月异”、“新天地”等词语出现;反映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常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不少报纸相继扩版,增加诸如“周末版”、“特刊”、“专刊”等内容。篇幅大量增加,质量提高,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犹如百花齐放,争芳斗艳,一派生气勃勃的态势,这是新闻事业繁荣昌盛的表现。但不容讳言的是,也有少数报纸在扩版后办得并不怎么理想,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愚以为下面几个方面似应引以为训。  相似文献   

15.
文贵创新,标题亦然。自80年代新闻改革以来,我国报纸上的标题有很大改进和突破,出现了不少精品。在编辑队伍中,有不少人勤于思考,善于变化,他们制作的标题,给读者以新的意境、新的风格、新的感觉。现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几家新闻期刊都登载了向星同志的文章——《一瞥惊人——夸张标题》.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 首先,“夸张标题”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清,读者容易误解.向星同志文中要表述的意思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格制作标題,但如果离开文章,亦可理解为“标題对于新闻事实的夸张”。其次,标题的首项要求是准确,而“夸张标题”的概念与此相悖,会给新闻真实性带来干扰.正如向星文中所说:“夸张毕竟有‘夸大其词’之嫌,所以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一定要慎重”。我以为,不仅“使  相似文献   

17.
魏鹏 《青年记者》2017,(14):51-52
《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标题的意思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是不容小觑的.语法修辞和逻辑错误在新闻稿件中比较常见,在标题中也并不鲜见. 用词不当 由于对所用词的使用范围把握不准,标题中使用了错误的词语,导致标题成为病句,这是标题中出现最多的一类病句. 如《水利反腐九江捕获158只“鱼”》《消防官兵徒手刨出5岁男童》《进餐馆偷顺腿小毛贼被抓现行》等.众所周知,鱼是论“条”的,这里却用了“只”;徒手只能是“扒”,这里却用了“刨”;生活中人们常说跑顺腿、偷顺手,这里却来了个重新组合“偷顺腿”.  相似文献   

18.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着皮”这句话,说明标题是文章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一个简短生动的标题,就能给读者留下美好印象,就很“抓人”,将读者不由自主地引入文章内容中去。近几年,我从事业余爬格子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有了价值较高的新闻素材后,不急于动笔,而是将新闻素材在脑海中反复“过滤”,“提炼”出新鲜独特的标题,它像“磁铁”一下子就粘住读者的目光。要想制作出“抓人”的标题.必须使标题简短易读、准确生动、艺术性强。在实践中,我注意运用文学修辞方法制作标题.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一是比拟制…  相似文献   

19.
“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这是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一本书封面设计没特色,难以引人问津;一篇稿,标题“平铺塌”,也调动不起读者的兴味。标题像人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探知文章独特的主题和意蕴。好的标题犹如美人顾盼传神,具有勾魂摄魄的力量,让人看了第一眼就放不下。要使新闻作品吸引人,必须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邓拓同志曾经诙谐地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相似文献   

20.
尽管杂文标题种类繁多,但留给读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是那些精确、醒目、形象、凝练的标题.统观那些比较精采的杂文标题,恐怕都是作者讲究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举几种常用的效果又比较好的标题修辞方法. 一、排比.这里说的“排比”,是指包涵内容毫不相关,或密切相关,或互相排斥的词语并列在一起,以达到尽情状物、论辩说理的目的. 内容毫不相关的“排比”,如标题:《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它》(作者:宋振庭,载《人民日报》1987年5月14日副刊).连作者自己写完题目先笑了,因为这很象《论足球和馒头的关系》一类的相声.马尾巴,是指的在江青自封“旗手”的时代,电影上有过的“马尾巴的功能”的笑话,蜘蛛,是指同样的岁月里,某医科大学一位老教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