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结尾十分重要,不能虎头蛇尾,也不可画蛇添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余味耐咀嚼,更要让读者读完文章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说的是工艺制作的收尾一环是最为重要的。作文亦是如此。古人曾把文章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即凤头、猪肚、豹尾。说的是开头要漂亮、俊秀;体干要饱满、充实;而结尾则要做到或结实有力或如“撞钟,清音有余”。怎样才能让文章结尾做到又快又好呢?下面介绍7种结尾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61):87-88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如此,好的课堂结尾,能起画龙点睛之用、有余音绕梁之觉。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多样的小学英语课堂结尾方式,让读者既有理论上的收获又有实践方面的指引,给人"言已尽而意未了"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俗语道:“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写文章也一样,好的结尾对成就一篇佳作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如同一幕电视连续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导入)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但让人浮想联翩、留有余韵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只有精彩落幕,才能让一切尽在回忆中。那么,在政治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薛峰 《陕西教育》2002,(1):35-36
课堂结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扩展新旧知识联系,以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良好的结尾,事半功倍."恰当地设计课堂结尾,可以统揽课题要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抓住要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后续课题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堂的结尾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场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效,是每堂课的重要环节。但从教学实际考察,许多人在导入设计上很费心思,而对结尾则有所忽视,“其兴也勃,其收也赢”,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语文教学过程的艺术要求整个课堂布局结构的严谨和完整,讲究信息流动的流畅和平衡,所以,不仅要追求导入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而且要求结尾更具吸引力,给学生以和谐完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编筐挝篓,全在收口",课堂结尾好比"收口",对于教学成效而言很重要。其实,课堂结尾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通常而言,每堂课的结尾部分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巩固、延伸。设计结尾时,我们  相似文献   

9.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合作,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开放的课堂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但也只有"放"与"收"的有机统一的课堂,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让人回味无穷。课堂结尾的优化可使课堂的“收口”和“点睛”更加精彩。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说:“缡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结尾艺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好的教学结尾,一方面能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让课堂的影响延伸到课外,让课堂发挥出更大的效率。那么,怎样结尾.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2.
张红菊 《中学文科》2009,(18):55-55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人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结尾”。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堂结尾也精彩呢?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人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结尾”。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堂结尾也精彩呢?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中,设计一个好的结尾无疑对提高教学效果是有促进作用的。它可以让学生整理、总结所讲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深化概念、掌握规律,同时让教师反馈得到教学信息;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掌握长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还可以让教师设下伏笔,活跃学生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作文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上课其实也同样如此。一堂英语课,不管前面有多精彩,如果结尾缺少了魅力,怎么说都有点美中不足。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课堂结尾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启迪智慧、画龙点睛的效果,让结尾亮出精彩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文章的开头,而忽视了文章的结尾。其实,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及作用不容忽视。现在,有些学生在作文结尾时常常套用模式,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或者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结尾不能恰到好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1.自然性结尾用事情的结果做文章的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地完了。用事情的结果做结尾,可以点明事情的意义,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如《记一次野炊》可以这样结尾:“我唱着歌离开了万春山。路上,我想到老师的话:有许多事情,要亲手做一做…  相似文献   

17.
语课的结尾技巧有这样几种:蓄力起势,直落如泻;水到渠成,含而不露;出晦通幽,收前启后;金线串珠,卒章显志;逢场作戏,不守成规。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开端和圆满的结束是我们办好一件事情的起码要求。同样,作文也是如此,既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一个好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难在收口”.足见文章结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文章结尾与全篇文章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直接关系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发挥。好的文章结尾,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引人入胜,结尾更要精彩动人。一堂课的好结尾,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教学中成功的结束对课堂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功效,使整个课堂新颖和谐、扎实高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并不重视课堂结尾。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堂结尾,产生出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结尾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结尾的好坏对文章的成败有相当大的影响。俗话说:“编筐编篓,全靠收口。”林纾在《春觉斋语文》中说:“为人重晚节,行文重结穴。”所以结尾不能敷衍了事,而应精心设计,做到古人说的“结尾如撞钟”,使读者有听如来讲法、观音点化后的幡然大悟。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和学生习作来谈谈考场作文结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