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尼穿心莲内酯微乳的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在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穿心莲内酯在0.8~1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穿心莲内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尼穿心莲内酯微乳的人体生物等效性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瑞 《大众科技》2014,(6):88-89,114
以硬脂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后生成聚乙二醇双酯。再经磺化剂氯磺酸的磺化作用下得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加NaOH中和后成盐,形成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2.0%(基于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酸醇的量比为2.5∶1.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温度140~150℃时,聚乙二醇双酯收率达83%。磺化剂氯磺酸与双酯的量比为2.4∶1.0,反应时间为1小时,反应温度为60~70℃,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收率为96%。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的总收率为79.7%。  相似文献   

3.
以穿心莲内酯、无水吡啶、琥珀酸酐、无水亚硫酸钠,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生成炎琥宁(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的重要中间体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在洗涤时使用酸性水溶液,总收率89.7%,含量91.3%,并对生产中关键控制点加以阐述。操作工序简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钻井液环境友好性,研发了环保型去磺化钻井液体系,其基础配方为:3%预水化膨润土基浆+5.7%聚合物降滤失剂JY-1C+5%页岩抑制剂YFKN-C+3%润滑剂JHL-03+3%封堵剂JHS-01C。与现场应用的两种聚磺钻井液对比,该钻井液体系无毒、无污染、可降解,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小鼠给药穿心莲内酯或3-甲基胆蒽后,分别测量小鼠肝脏内P450酶的总含量、CYP1A1/2的活性和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穿心莲单独给药时,对CYP1A1/2的活性及蛋白表达没有影响。穿心莲内酯和3-甲基胆蒽联合给药时对CYP1A1/2的活性呈诱导作用,同时CYP1A1/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结论:穿心莲内酯与3-甲基胆蒽联合用药时对小鼠肝P450的活性及蛋白表达均显示出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采用单因素实验以乙醇作为溶剂在不同的条件下提取龙眼叶中活性物质的效果。实验表明乙醇的浓度为40%,料液比(g:mL)为1:4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龙眼叶中的活性物质浸提得最充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辣椒中辣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3次,第一次8倍80%乙醇浸泡0.5小时后回流提取1.5小时,第二次7倍80%乙醇回流提取1.0小时,第三次6倍80%乙醇回流提取0.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线叶菊中东莨菪内酯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东莨菪内酯为指标,考察溶剂的浓度、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3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的9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提取率高,可为中药线叶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宁  赵明 《青海科技》2007,14(3):27-30
采用试管法对柴达木盆地大叶白麻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预试,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叶白麻叶中含有酚类、鞣质、糖及其甙、黄酮及其甙、强心甙、内酯、香豆素及其甙、挥发油等成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D3C2B2A1,即温度6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40、时间1h。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葛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4倍95%乙醇提取60分钟,第二次2倍95%乙醇提取5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0摄氏度测)。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枳椇子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10倍70%乙醇提取60分钟,第二次8倍70%乙醇提取5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0摄氏度测)。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心宁滴丸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5倍80%乙醇提取90分钟,第二次4倍80%乙醇提取8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0摄氏度测)。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紫草中左旋紫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二次,第一次8倍90%乙醇提取1.5小时,第二次6倍90%乙醇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提炼生产一直采用青霉素发酵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碱化抽提成盐→减压共沸结晶工艺,在萃取工艺过程中是在青霉素发酵液完成预处理后,其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加酸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后,加入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奈件下完成青霉素酸萃取过程。此工艺因青霉素理化性质所限,损失了部分青霉素。本文所研究的是在提取操作过程中,青霉素滤液在输送至POD机前增加一部分乙酸丁酯,使其与滤液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滤液与稀酸、破乳剂、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条件下完成青霉素游离酸萃取过程。该方法能够减少青霉素在提取过程中水解,增加收率,且既不影响萃取剂使用量的固定条件,同时也不影响溶质向萃取剂的转移,对现青霉素G工业盐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青霉素G钾工业盐提炼生产过程中,其工艺过程为青霉素发酵滤液→ -部萃取→碱化抽提共沸结晶.在碱化抽提单元操作中,其碱化形成的青霉素G钾工业盐水溶液(工艺中称之为RK)中会含有25~35%的乙酸丁酯(简称丁酯),RK中过高的酯含量对下一工序钾盐的共沸结晶操作有直接的影响,主要因RK共沸过程中使用正丁醇做共沸载体,RK形成三元(水、丁醇、丁酯)共沸,其共沸后的馏出液及母液在回收正丁醇时,丁酯会随丁醇混融进入回收罐,使生产中套用丁醇酯含量逐步增高.利用青霉素提炼过程中RK的工艺特性为其设计了完善的去酯工艺,使最终成品青霉素工业盐质量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B-8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打箭菊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打箭菊总黄酮洗脱率和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打箭菊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打箭菊样品液50 mL上大孔树脂柱(d10 mm×h50 mm,干重10g),用蒸馏水200 mL、30%乙醇180 mL依次洗脱,打箭菊总黄酮富集在30%乙醇洗脱液部分。打箭菊总黄酮精制度达510.2%以上,洗脱率达94.6%,30%乙醇洗脱液干燥后总固物中打箭菊总黄酮含量可达62.4%.结论采用此法可有效用于打箭菊总黄酮的分离富集,提高打箭菊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条件。方法:以淫羊藿中含有的总黄酮含量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和乙醇浓度四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淫羊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淫羊藿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固液比为l:10条件下80℃进行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经过优化后的总黄酮提取工艺简单、方便、提取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出了北京谱仪主漂移室的径迹拟合程序包,阐述了该程序包的原理,并运用e~+e~-→i/Ψ→μ~+μ~-蒙得卡罗事例进行检验,动量分辨符合要求.该程序包目前已用于北京谱仪J/Ψ物理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黄柏为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为常用的传统中药.为充分发挥黄柏中有效成分的充分.促进"中药西药化"研究进程和推进黑龙江省"北药"开发.初步探讨了利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将黄柏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有效成分进行有选择分离富集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用60%乙醇浸泡解吸后黄柏-树脂-乙醇解吸液中有效成分的与黄柏水提液最接近,该方法能够对黄柏中有效成分进行有选择分离富集,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