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数学实录及评析陈航冰执教叶子评析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数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使学生能运用上述规律正确地口算出一个...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87—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学会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规律.教学重点:掌握“移”和“变”的规律.教具:分别写有4567、45.67、4.567和0.004米的  相似文献   

3.
李丽 《内蒙古教育》2008,(10):46-4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节是小数的又一性质。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不仅是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节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观察、实践、判断、比较、分析、总结、说明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呢?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参加了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在会上我有幸听到特级教师朱德江的"小数点搬家"一课,深受启发,觉得这是诠释和践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节值得借鉴的好课.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课伊始,朱老师利用讲述"小数点搬家"的故事,创设情境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使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探索规律提供了认知起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主体,朱老师以"0.01→0.1"为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算式,根据乘数与积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小数与小数相乘作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乘法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逐步聚焦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位数这两个要素,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二是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突出小数点位置移动蕴含的计数单位变化的算理,进一步从数的意义和运算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重要性质,它着重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也是学习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导学时可采用引导发现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小数四则运算的算理,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学生必须对小数的意义、数位等概念十分清晰,通过观察整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从而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同样,教学小数乘法的法则,学生也必须理解与掌握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等基础知识,才能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点搬家"第40-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小数乘法,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情感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练地读,写小数,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单元中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丹东市元宝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建全一、说教材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数学第八册第105页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  相似文献   

12.
重组思维素材创设思维过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片段○赵彦青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对教学内容不作处理,而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就会掩盖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利的。所以,在组织“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节课...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学年,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基本性质后,紧接着就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材针对知识特点,很快就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知识,转入了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改写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立即丰富了许多。学生在新知识还没有很好消化和吸收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熟悉高年级教材的教师都知道,在原来的教材体系中,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放在“小数的性质”作一课时教学的。而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对此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把它分为两课时来教学,分别结合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整数四则计算,初步认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这些知识均是小数中最基本的知识,是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下面就本单元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是除数中小数点的处理。这一内容是建立在“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其教学难点是小数点位置移动,位数不够用“0”补足时的情况。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位数不够时,易忘添零或多添零。在教学中,我采用投影手段,制作复合抽拉式投影片进行教学,有效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如,先映出图1表示7603,再抽拉图2形成图3,表示76.03,这时把图2向右拉动一位,表示760.3,扩大10倍。再把图2向左拉动一位、两位各表示76.03、7.603,分别缩小10倍、100倍。…  相似文献   

18.
(一)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逐步推导与两种情况分析。 2.教学难点:结合米尺讲解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②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③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④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⑤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意义,掌握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发现法”亦称问题教学法。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我在讲“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就是运用“发现法”的精神进行教学的。因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以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小数中相邻的两个数位间都是十进关系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我为了引导学生发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掌握和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具:教具由一个定尺,一个动尺组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