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败诉方为胜诉方律师买单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有其存在的法律依据和现实必要性,但是,败诉方为胜诉方律师买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案件,而是适用于诉讼当中的一部分案件,以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为主,以原告胜诉的部分行政诉讼案件和宣告无罪的刑事公诉案件为补充。同时,对于败诉方为胜诉方律师买单的数额、方式等情况,在司法实践中还应注意到具体操作问题并妥善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2.
“误人子弟讼”案件,在国外称之为教育渎职案件,是指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不适当的或者错误的教育,导致学生在智育方面受到伤害,而学生诉诸法院寻求赔偿的案件。过去多少年来,基于一种“误人子弟误了白误”的社会默契,教师和学校不会因过失和教学无能而被推上法庭,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却发生了多起“误人子弟讼”案件,并引起了轰动。  相似文献   

3.
轰动全国的“二-二三云大惨案”,以杀人罪犯马加爵被判处死刑而尘埃落定。然而,关于这个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马加爵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马加爵不健全性格形成的原因。回想起2002年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以及从近来报端披露的在大中学生中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案件,我不仅想问,在这些案件中,作为学校、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后,连带责任在侵权案件中的适用范围受到了较大限缩。特别是在用工责任中,《侵权责任法》一改之前司法解释有关雇主与雇员承担连带责任的相关规定,而一以贯之地改用了替代责任。但是在审理用工责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仍有错误适用连带责任的情况出现。本文认为:一是替代责任并不违背自己责任原则,二是替代责任应无有例外地在用工责任中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5.
"‘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援引确凿的史料,证明历史上并无“左联”所“宣传”的所谓“‘左联’五烈士案件”,有的只是当时新闻媒介作过“报道”的“‘龙华二十四烈士’案件”,“其间不仅交织着国共两党之间的生死搏斗,而且重要的是还缠结着中共内部激烈的甚至残酷的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6.
证人,是指经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传唤,负有义务提供自己知道的与案件有关的或与被告人身份有关的一切情况的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据此,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就是直接或间接了解刑事案件某种情况,并具有作证能力的自然人。由于证人是由案件事实本身决定的,所以他既不能自由选择或指、定,也不能由别人更换和代替,他永远是特定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而且,证人证言作为一种最普遍的…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执行是法院执行中的“难中之难”。文章根据当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讲究执行艺术,注重效果;认真解决对交通事故认定的异议问题;完善规范案件移送执行机制,加强执行案件统一管理;保障被执行人最低生活限度,维护社会安定等。  相似文献   

8.
案件一:一男同学姚阳锁在车棚内的白色自行车神秘消失。姚阳同学经过三天痛苦而漫长的步行,竟惊奇地发现自行车又回到了原处,车锁没有任何被撬过的痕迹,但车身布满了不规则的红色条纹与斑点,颇似血迹。案件二:一女同学李彩菊在去洗手间的短短两分钟内,文具盒突然失踪。案发之时  相似文献   

9.
张秉福  许曰才 《教育与职业》2006,12(20):170-171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在我国法律教育界已得到广泛认同。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本土化改革,“对抗式”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方面改革的一种尝试。“对抗式”案例教学法立足课堂,体现法律案件的“对抗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刑事案件不诉于法律而"私了",是由于受害人某种趋利避害心理所致."私了"案件最终给受害人及社会带来进一步的危害.分析案件"私了"的心理及原因,防止案件"私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等一系列重大欺诈案件表明,上市公司欺诈已成为我国建设规范化证券市场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拟对如何证明上市公司已经从事了欺诈行为以及据此确定上市公司的民事责任这两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期为证券法有关的制度设计和审判实践提供研究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法律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健全大学生独立人格,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帮助他们了解公民应该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本文试从法律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教育、法律教育的基本环节与法律理论教育和案例教育的关系三方面分析法律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法律的实体方面,也体现在法律的程序方面,实体法规定社会的一些规则,体现了大众正义观。程序法的公平正义也是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程序的正义。公平正义在社会的体现主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来实现,通过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达到法律的最终目的,最终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快速、经济地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适用。民事简易程序并不仅仅是法院为提高办案速度的权宜之计,还是诉讼法理之必然要求。而且,在对其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时,必须遵循诉讼法理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整体设计和具体规则表明其立法原则是国家本位主义。在此原则指导下所制定的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不仅导致了法院与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失衡,助长了法官在诉讼中的专制和违法,而且也制约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为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需要,修改民事诉讼法必须先剔除这一立法原则,并将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确立为指导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授予专利权,将智力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割裂开来,与专利法宗旨冲突,导致专利结构严重畸形,不能保护工序发明,不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专利法修订应取消“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款项,对工业领域的一切发明平等保护,激励工序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介入刑事诉讼。并规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但规定过粗,难以操作。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身份,并对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进行了种种限制,难以发挥律师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诈骗罪当罚性的法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学界对诈骗罪的研究较多地局限于解读有关诈骗罪的法律文本,本文认为,应当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诈骗罪的被害人,从而厘清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并且,应当从法哲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诈骗罪的当罚性。  相似文献   

19.
区分刑法中合同诈骗罪与民商事活动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对当事人、司法部门及社会公众皆有重要意义.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行为人欺诈程度、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0.
Benford定律是一个早在1881年就被人们发现的非常有趣的数学定律.其特征是以“1”或“2”为首位数的“小数字”数字要比以“8”或“9”开头的“大数字”多.该定律借助于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可以侦查财务舞弊的有关征兆,为进行财务审计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